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82511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8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心理健康专题三拓展材料: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建议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分析与建议王德敏一、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常识(一)、什么叫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问题一般分为两类:一是非障碍性心理问题(普通的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演化为人格化的不良后果;二是障碍性心理问题,这种情况一般会演变成人格化的心理障碍,往往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心理问题,特别是如何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并且需要妥善解决的基本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及时矫正,关系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习成绩提高,综合素质形成。当然教师心理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心理障碍的含义:是个体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

2、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心理障碍有时候也称为“心理机能失调”。其特征:一是个体持久地感受到痛苦(一般以 6 个月为界线);二是社会功能受损,表现为人际关系太糟糕,学生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表现出对教师、家长或者社会,产生反感、对抗甚至敌对行为;三是表现出非当地文化类型的特殊行为。如头发染成几种颜色、男生戴大耳环,甚至鼻子上也戴耳环等。当人们遭遇人际关系的严重冲突、重大挫折、重大创始或面临重大抉择时一般都会表现出情绪焦虑、恐惧或者抑郁,有的表现沮丧、退缩、自暴自弃,或者异常愤怒甚至冲动报复。有的往往是过度应用防卫机制来自我保护,且表现

3、出一系列适应不良的行为。如果长期持续的心理障碍得不到适当的调适或从中解脱,就容易导致严重精神疾病的产生。产生心理障碍,几乎人人都可能会遇到,较长时间内不良心境的持续积累,就可能会造成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怪异等等,这些都需要寻求心理咨询帮助。心理咨询也适用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等,还适用于生理心理障碍(即身心疾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心理障碍、各种智力发育异常等。(二)心理障碍的分类心理障碍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1、适应性障碍。主要是由于环境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通常表现为不能正常地适应工作、生活和学习,不能正常地发挥自

4、己的能力,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等。 2、焦虑性障碍。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冲冲;经常怨天尤人,自忧自怜,毫无缘由地悲叹不已;碰上一点小事,往往坐立不安;遇到一点紧张的心理压力,便会慌张地不知所措,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焦虑和焦虑症是不同的概念。有的人把自己的紧张或者焦虑称为神经衰弱。焦虑是面对未来,紧张是面对现实。什么情况可能产生焦虑呢?一般讲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不确定未来事件,就容易产生焦虑。广泛性的焦虑症一般指持续性时间超过六个月(短时间的一般只称为一种焦虑

5、现象),老是有对可能性不高的无理由的担忧,明明不可能也要过份地担忧。特征主要有:(1)思绪狭窄、紊乱;(2)长时间过分担忧;(3)情绪急切、过于激动紧张(有时候歇斯底里);(4)往往伴随失眠、反复恶梦等。广泛性的焦虑症几乎是一切精神心理障碍问题的一般特征。恐怖症也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心理障碍。如“创伤和应急障碍”,亲临车祸、凶杀、战争、地震等都容易产生这样类似的后遗症。当今学术界还认为焦虑性障碍还可以包括十分典型的病态“完美主义”人格心理障碍。主要表现 如:( 1)过度的自我批评、过多的体念失败、自我强加的过高标准或者过高的目标追求;(2)恐惧失败;(3 )不顾后果地追求成功;(4)饱受应该得

6、到目标的折磨;(5)一般都很难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感受;(6)喜欢把意志强加给别人。如华为集团追求完美事件、绵阳一高考“机器”等例子都是“完美主义”导致的典型事件。3、抑郁性障碍。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低落,郁郁寡欢,悲观厌世,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不愿与人交往,情绪呆板,总以灰色的心情看待一切,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主要表现特征有:(1)心境恶劣;(2 )对事物没有兴趣;(3)人际关系紧张,好像看哪个都不顺眼,缺乏亲情感;(4)自我评价降低,无自我价值感。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注意对抑郁症“盲点”的理解和处理重度心理障碍抑郁症的才可能产生自

7、杀孩子死亡,不能把一般的抑郁症的现象就同自杀或者死亡过多的联系;但是一般说来,自杀必然是有重度抑郁症为基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并不一定就不会产生抑郁症;有些抑郁症还是可以不出现典型发作的;不少人都可能有“抑郁症倾向”只是未表现出来,也许随着时间和事态的发展就会表现出负面行为出来。4、恐怖性障碍。患有恐怖性障碍的人,所害怕的对象在一般人看来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但仍出现强制性的回避意愿和紧张、焦虑、眩晕等心理反应。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就是赤面恐怖,也就是在众人而前脸红,面部表情惊恐失措,不敢正视对方,害怕别人看透自己的心思而难堪,心理产生紧

8、张不安、心慌、胸闷等症状。5、强迫性障碍。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强迫性症状中常见的有: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怀疑等;强迫意向或强迫冲动等;强迫动作,如反复检查门锁等。强迫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曾出现过,但只要不成为他们的精神负担,不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就不应算作强迫性障碍。 6、疑病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健康状态过分关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经常诉述不适,顽固地怀疑、担心自己有病,经实验室检查和医生的多次解释后仍不能接受,反复就医,甚至影响其社会功能。这种对自身健康过度担忧的心理倾向就是疑病性障碍的表现。早在年,联合国的心理

9、学专家就预言:从现在到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现在这种痛苦已经在教师和其他群体中体现出来了,但解决还仅仅才开始。(三)、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 1948 年定义: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也就是说,健康至少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1989 年,世界卫生组织重新定义:健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四)、健康的具体标志:(1)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

10、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的各种变化;(6)能抵抗普通感冒和传染病;(7) 体重适当,身材匀称而挺拔;(8)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9)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10)头发有光泽,无头屑;(11) 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态轻松自如。(上述第15 项都是对心理健康方面的要求)(五)、什么是心理健康 1、 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功能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不仅没有主观不适的感觉,而且能使自己的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心理健康的人从事某种活动一般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自身也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一个人在某种活动

11、中不能充分发挥潜能,不能达到理想水平,就说明他在心理功能的发挥上受到了某种干扰,遇到了某些障碍,就意味着他的心理发展处于不够健康的状态中。2、心理健康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1)人格完整;自我感觉良好;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保持心理平衡;能自尊、自爱、自信、有自知之明。(2)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能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3)对未来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并能切合实际不断进取,有理想和事业上的追求。中国目前的标准:(1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 )接受他人,善与人处;(3)正视现实,接受现实;(4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5)能协

12、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6 )人格完整和谐;(7 )智力正常,智商在 80 分以上;(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3、人类心理健康状况统计表明,全人类真正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 6,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只占9.5,有 84.5的人都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心理治疗仅仅是针对那些心理不正常的 6的人,而心理咨询关注的是那些 84.5的有小问题的正常人。4、判断心理健康与否,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个体是否心理健康与个体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不完全是一回事。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下结论。心理健康是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的心理状态,而偶尔出现一

13、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正如伤风感冒一样,谁也不能完全避免。只要有办法解决问题,便是健康。换言之,健康是指自己有办法对付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没有问题。第二、心理健康与心理病态之间没有确切界限,只是一个比较模糊和宽泛的范围。在心理病态范围内,至少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三个等级;二、聚焦教师心理问题(一)、教师心理问题的分类。1适应不良。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教师的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环境的不满;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等。2职业心理问题。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职业观念问题和职业行为问题。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分为五类: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和不良型。教师

14、的职业观念问题包括:情绪型、无奈型、动摇型和离职型。3人际交往问题。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等。4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教师的人格问题更多地属于人格缺陷。5心身疾病。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它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病、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6.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

15、的常见病。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异常的表现。神经症一般类型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等。神经症在社会群体中广泛存在,教师身上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二)、教师健康心理的重要特征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5 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

16、系。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三)教师心理疾病的案例:古语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谓,也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这都是在说明老师在人类文明中所扮演着的重要角色。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重要。没有身心健康的教师,就谈不上教育的进步。要培养具有完善健全人格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但令人震惊的是,近年来在圣洁的教育园地里,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屡发报端,令人震惊:案例(1):2003 年 4 月 12 日,按照学校的要求,重庆市一名字叫丁婷(化名)的学生应于上午 8 时到校补课,但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询问她迟到的原因,用木版打了她,并当着某同学的面对她说:“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资格。”12 时 29 分左右,丁婷从该校的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 12 时 50 分死亡。经过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判决,被告人汪宗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