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卷)_8093996.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823976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卷)_809399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卷)_809399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卷)_809399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卷)_809399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卷)_809399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卷)_809399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2018年中考科学(化学部分)试题(解析卷)_8093996.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京理工大学胡炳成团队用新方法制得了NaN53H2O.该化合物中含有N5-等微粒。已知N为7号元素,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N5-是一种单质 B.1个N5-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C.1个N5-中共含有35个质子 D.1个N5-中共含有35个电子【答案】C5【解析】N -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不是单质,A 错误;5每个 N 原子有 7 个质子,故 N -中含有 35 个质子,35 个正电荷,B 错误;来源:学&科&网Z&X&X&K51 个 N - 共含有 35 个质子,C 正确;得到一个电子,含有 36 个电子,D 错误。故选 C。2.一种用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制备KMnO4的

2、工艺中主要涉及下列反应:2MnO2+O2+4KOH2K2MnO4+2H2O2K2MnO4+2H2O=2KMnO4+2KOH+H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K2MnO4中锰元素显十7价 B.KMnO4属于盐类物质C.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制法中K2MnO4是主要原料【答案】B【解析】K2MnO4 中锰元素显+6 价,A 错误;KMnO4 属于盐类物质,B 正确;复分解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C 错误;K2MnO4在该反应中是中间产物,真正的原料是MnO2、O2和KOH,D错误。故选 B。10.右图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装置中试管

3、口需略向下倾斜,主要是为了利于通入氢气B.在给试管内药品加热前,需先通氢气排尽试管内的空气C.待药品完全反应后,需同时撤去酒精灯和通氢气的导管D.该实验装置也可直接用于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答案】B【解析】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和铜,反应中生成水,防止反应生成水的倒流,引起试管 炸裂,所以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A 错误;氢气不纯时,非常容易发生爆炸,所以加热前,要把试管内空气除净,B 正确;铜和氧气加热氧化铜,所以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停止通入氢气,防止热铜再次被氧化,C 错误;一氧化碳容易引起中毒,应加强通风换气,实验结束时通入过多的气体必须处理掉,D 错误。故选 B。13. 下列操作均在室

4、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 数都发生变化的是()A. 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B. 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C. 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D. 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答案】B【解析】溶解度升高,但是质量分数不变,A 错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温后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B 正确; 溶解度与溶质的量无关,溶解度不变,C 错误;溶解度与溶液的量无关,溶解度不变,D 错误。故选 B。16.小金在做硫燃烧实验时,进行了如下操作:在铺有细沙的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将燃烧匙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直至硫

5、燃烧;将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内盛有滴加紫色石装试液的少量水)。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与结论不符合的是A.对比和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B.对比和中硫的燃烧现象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C.在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是化学变化D.在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硫燃烧产物是一种酸【答案】D【解析】中硫不燃烧,加热燃烧,对比和可说明硫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A 不符合题意;在只有氧气的情况下硫仍能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B 不符合题意;中紫色石蕊变红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C 不符合题意;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一定是因为硫燃烧产物为酸性,可能是该产物与水反应后的物质呈酸性

6、, 可知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亚硫酸,D 符合题意。故选 D。19.小金做了如下实验:将4.2克铁粉和4.0克氧化铜粉末均匀混合,然后一次性投入盛有200克9.8%稀硫酸的大烧杯中。观察到如下现象:立即出现红色固体,前阶段没有明显的气泡产生,后阶段产生大量无色气泡,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是浅绿色。由此小金作出下列判断,其中不合理的是A.“立即出现红色固体”是由于很快发生了如下转化:CuOCuSO4CuB.“产生大量无色气泡”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Fe+H2SO4=FeSO4+H2C.该实验条件下,硫酸铜比稀硫酸更容易跟铁粉发生反应D.在不同浓度的硫酸铜和稀疏酸的混合溶液中投入铁粉

7、,都是硫酸铜先跟铁粉反应【答案】D【解析】出现红色固体则说明生成了铜单质,发生的转化过程为:氧化铜和稀硫酸生成硫酸 铜,硫酸铜与铁粉反应生成铜单质这是一个置换反应,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所以能将铜离子 从溶液中置换出来,A 正确;结合题干分析,能产生气体的化学反应只有铁粉与稀硫酸生成氢气与硫酸亚铁,同时溶液上 层清液呈浅绿色,亚铁离子也是呈浅绿色,符合题意;而铜与稀硫酸不发生反应;所以只能 是铁与稀硫酸发生反应,B 正确;稀硫酸、硫酸铜与铁粉发生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铜离子和铁粉发生反应,而铜离子的氧化 性强于氢离子,所以铁粉先与铜离子反应,也就是更容易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C 正确; 当稀硫酸的浓度

8、特别大,变成了浓硫酸时,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并且氧化性强于铜离子,所以铁粉先与浓硫酸反应,题目中没有对应的实验探究,无法得到普遍规律,D 错误。故选 D。23.(4分)某化工厂利用含有1%-2%BaCO3的废料制取BaCl2(废料中其他物质不溶于水和稀盐酸、且不与稀盐酸反应)。其部分流程如下:滤渣必须经过充分洗涤,确保其中Ba2+含最达到规定标准才能作为固体度弃物处理,检验Ba2+的试剂可用_,洗涤滤渣的主要目的是_。【答案】Na2SO4(可溶性硫酸盐)或稀硫酸;洗涤表面附着的 BaCl2,使废弃物达到处理标准。2【解析】检验 Ba2+需要用到可溶性硫酸盐或者稀硫酸;洗涤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回

9、收 BaCl 并且使废弃物达到处理标准。24.(4分)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2016年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呼吸CO2”的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收CO,2”,充电时该电池“放出CO2”。放电时,金属钠和CO2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非金属单质和一种常见的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28.(6分)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

10、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U形普内的铁丝其现象如表所示。观察对象现象干燥的普通铁丝没有明显变化潮湿的普通铁丝较多红褐色锈斑潮湿的纯铁丝没有明显变化(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_。(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O2,在此实验中能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_。(3)通过对比实险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_。【答案】(1)在 b 出口处放带火星的木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若木条复燃,则证明 U 形管内已充满氧气;(2)观察到注

11、射器内的活塞向左移动;(3)水分和金属的内部结构。【解析】(1)题目是从 a 口通入氧气,若想知道是否充满氧气,则需要在 b 出口处检查是否有氧气逸出,则在 b 出口放一带火星的木条即可检查是否充满(2) 注射器中有氧气,若生锈需要氧气参加,则注射器内的压强会减小,现象是活塞向左移动。(3) 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可知铁生锈除了需要氧气,还需要水分和金属的内部结构满足条件。29.(8分)碱式碳酸锌Znx(OH)y(CO3)z是制备功能材料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 Znx(OH)y(CO3)z ZnO+CO2+H2O(x、y、z为正整数)。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

12、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_。(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_(选填“200”、“300”或“100”)。(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人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实验过程中可根据_现象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答案】(1)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2)300 ;(3)一段时间后,A 装置长导管管口无气泡冒出;(4)5:6:2。【解析】(1)实验目的是探究碱式碳酸锌的组成,A 中浓硫酸吸收生成的水

13、,B 中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是用来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通过水和二氧化碳的 质量来反映碱式碳酸锌中氢、碳元素的质量。(2) 如图所示在200 C时开始分解,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说明其完全分解,所以温度至少要达到300 C 。(3) 根据实验步骤,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一段时间后,A装置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4) 利用A增加的水的质量,求得氢元素的质量,可以求得碱式碳酸锌中氢氧根的质量;B 增加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得碳元素的质量,可以求得碱式碳酸锌中碳酸根的质量,如此可以 求得碱式碳酸锌中锌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

14、通过元素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比可以求 得x、y、z的比。36.(4分)用“盐酸硫化钡法”生产BaCl2会放出有毒气体H2S(其水溶液有酸性),可用NaOH吸收H2S制取Na2S进行处理。下表为H2S回收工艺的各项生产成本:表 H2S回收工艺的各项生产成本项目单价(元/吨)NaOH2500Na2S5000辅助费用(以处理1吨H2S计)1114(1)工业处理尾气需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单从经济效益考虑这种处理H2S的方法是_(选填“盈利”或“亏损”)的。(2)若某化工厂每天要处理10吨H2S,需消耗NaOH多少吨?(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答案】(1)盈利;(2)解:设需消耗 NaOH 的质量为 x。2NaOH + H2S = Na2S + 2H2O8034x10t列式: 80 =x3410t解得:x23.5t答:需消耗 NaOH 的质量为 23.5 吨。【解析】(1)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2222NaOH + HS = NaS + 2HO803478当 处 理 34 吨 H2S 时 , 所 需 的 成 本 =802500 + 341114 = 237876 元 , 收 益=785000=390000 元,故收益成本,此方法是盈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