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82108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答案一、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50 分)1.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答:经济学上的效率是指资源配置已达到这样一种境地,即任何重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在其他人没有受损的情况下收益。换言之,经济运行达到最高效率时,一部分人要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部分人处境恶化为代价。这一资源配置的状态,被称为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 ,或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 。实现条件:当某一社会的全部资源配置都满足这样一个条件,即每一种产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成本都等于该种产品(或服务)的社会边际收益时,该社

2、会的经济制度就是最具有效率的。2.简述市场失灵及其主要表现。答:市场失灵是指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无法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1)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产品(服务)是必须由政府提供的产品,是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2)垄断:市场经济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垄断的产生。形成垄断的另一个原因是规模报酬递增。3)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指某些市场主体的活动给社会或其他市场主体带来影响,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费用或没有获得应得的报酬,而受影响者也没有因为受到损失而得到补偿,或者因为得到利益而付款。4)市场的不完全:市场除了无法有效提供公共产品和具有外部效应特征的产品外,对另

3、外一些产品也难以适度供应,此时则存在着市场不完全的问题。5)信息不完全:完全竞争市场关于信息的假定是非常理想化的,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对信息的获取程度很难达到这一层次。另外,获取完全信息也要付出成本。因此,经济生活中会出现信息不完全或信息不对称现象。6)优值品、劣值品:我们把消费者的评价低于合理评价的产品称为优值品;把消费者的评价高于合理评价的产称为劣值品。7)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失衡:市场经济对经济失衡的自发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8)分配问题:即使在市场运行实现了“帕累托最优”时,也存在收入分配不公等政府干预的其他原因。3.什么是公共产品?其与私人产品相比有哪

4、些不同属性?答:公共产品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公共产品属性:1)不可分割性。不可分割性指公共产品通常是作为一个整体向社会提供的,它通常没有一定的计量单位,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一般不能自主选择消费的数量,而通常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消费同样数量的公共产品。2)非竞争性。非竞争性指一个消费者消费公共产品并不影响其他的消费者消费的数量和质量。3)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指任何消费者都可以不付任何代价消费该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而言,其无法将拒绝付款者排除在消费范围之外,或者虽然可以排他,但由于排他成本- 2 -过高以致在实际中不可行。4.公共产品的为何通常采用公共

5、提供的方式?答: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的不同而决定的。 市场是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的,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的“搭便车”现象。5.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如何划分的?怎样理解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答:外部效应指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简单的说,就是指某些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

6、现象。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类。1)外部效应的简单分类法。A、对消费的外部效应和对生产的外部效应。B、生产活动的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的外部效应。C、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2)外部效应的复合分类法。A、消费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B、消费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C、消费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D、消费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E、生产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F、生产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G、生产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H、生产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正的外部效应,也称为外部正效应、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它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且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效益,或者是

7、指某些产品的社会效益大于其使用价值的现象。负的外部效应,也成为外部负效应、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它指的是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且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成本费用,或者说是指某一产品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私人成本的现象。6.政府矫正外部效应的措施主要有哪些?答:西方主流经济学提出的对付外部效应的常用方法有:征税或罚款、补贴、政府管制等。1)征税或罚款。这是政府干预外部效应的一种主要措施,它的最大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成本相等。2)补贴。在存在正的外部效应的情况下,为了实际消费量的扩大和增加,政府既可以直接提供公共物品,也可以用补贴的方法来进行调节。3)为了解决外部不经济问题,政府可以选择政府管

8、制的方法。政府管制的形式主要有两种:A、管制外部效应水平。B、管制生产过程。事实上,政府的许多条例有着类似法律的效力,因此政府管制也就成了政府克服外部效应的重要方法。7.什么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由罗纳德科斯提出的一种观点。假如产权得到明确界定,如果当事各方能够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谈判协商,那么私人市场总能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率地配置资源。8.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答:1)利用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的基本思路是,在交易者之间加强信息沟通,如拥有信息优势的交易方能主动地将有关信息传递给缺乏信息的交易对方,或者出于信息劣势的交易方发现或诱使对方暴露有关信息。2)政府管

9、制。在利用市场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时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导致市场失灵,- 3 -这使得政府对信息不对称实施管制成为必要。政府可以运用其公共权力,整治虚假广告,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强制生产经营者落实产品担保承诺等。政府还可以制定行政法规,强制生产经营者向市场提供真实的、比较全面的信息。此外,政府也能直接提供信息。9.垄断可以分几类?垄断为什么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答:导致垄断的因素很多,经济学家一般把垄断分为三类。1)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规模经济造成的一种状况。2)行为垄断。行为垄断多存在于寡头垄断市场。在这种市场上,垄断厂商们为了得到垄断利润,相互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一个价格,即垄断价格。3)法定垄

10、断。法定垄断指由于国家权力或通过专门的法律规定而形成的垄断。垄断会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垄断厂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其垄断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存在帕累托改进的余地。如果垄断厂商此时再多生产一单位产量,垄断厂商和消费者都从中得到好处:垄断厂商的利润进一步提高,因为最后一单位产量给他带来的收益大于他支出的成本;消费者的福利进一步提高,因为他实际上对最后一单位产量的支付低于他本来愿意的支付。在垄断条件下,虽然厂商能获得垄断利润,但消费者损失了消费者剩余,两者相抵,整个社会的福利遭到了净损失。除了上述效率损失外,垄断厂商没有动力去改善管理,创新技术也是一种效率损失。垄断导致低效的资源配置,这是政府干

11、预的主要原因。10.什么是自然垄断?答:对于自然垄断的界定,传统观点主要是从规模经济角度做出阐述,认为自然垄断是由规模效益递增带来的垄断。后来的经济学家拓展了自然垄断的概念,认为简单的规模经济既不是自然垄断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其充分条件。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学家对自然垄断做了重新定义,新的定义建立在弱可加性而不是规模经济的基础上,即如果一个行业被称为自然垄断的,在有意义的产出区间中,其成本函数是弱可加性的。11.简述财政支出、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的含义。答:财政支出(Public expenditure) ,也称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指公共部门提供公共服务的支出。以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

12、服务交换为标准,可以将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指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这类支出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政府一手付出货币,一手得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购买性支出包括社会消费性支出和公共投资性支出两大部分。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与购买性支出不同,转移性支出与商品和劳务交易行为没有发生直接联系,而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目的而采取的资金转移措施。这些公共支出并不反映政府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相反,转移只是发生在社会成员之间的资源再分配,政府只起中介作用。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最直接的影响,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目标的实现。12.简

13、述财政支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经济效益原则。经济效益原则指要通过财政支出使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使社会资源得到最大的“效益” 。2)公平原则。公平原则指通过财政支出提供劳务和补助所产生的利益在各个阶层的居民中的分配应达到的公平状态,能恰当地符合各个阶层居民的需要。3)稳定原则。稳定原则指财政支出应有助于防止经济波动过于剧烈。一般来说,为谋求- 4 -经济的稳定,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应有利于达到以下目标:A、高度的就业水平 B、物价稳定C、满意的经济增长率 D、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13.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指标有哪些? 答:一般来说,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方法有以下几种:1)标准差。当收入绝对平均的时

14、候,人人收入都一样,标准差就等于零。如果收入差距很大,那么,标准差就很大。标准差是反映数据分散程度的绝对值,具有原数列的单位,同时标准差的计算要受原数列平均数的影响,这样在比较平均水平不同或计量单位不同的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时,使用标准差是不够准确的。2)离散系数。离散系数通常是根据标准差来计算的,因此也称为标准差系数。3)分组计算法。这种方法需要对所有的相关人口按其收入水平由低到高排序,然后看一下当达到某一个给定的收入水平时相应的人口比例有多少。4)洛伦兹曲线。按家庭百分比和收入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

15、越不平等。5)基尼系数。由绝对平等线和实际的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与绝对平等先和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之比,被称为基尼系数。14.简述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其筹集模式。答:从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看,大多数国家实行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负担的办法,或依据具体情况,由这三种来源的不同组合构成。作为政府的社会义务,国家财政负担社会保障资金是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因此,国家财政是社会保障资金中重要的、稳定的来源。企业缴纳社会保障费,是社会保障基金的又一重要来源。个人负担一部分社会保障费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社会保险上。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主分为三种模式:1)基金制模式。基金制采用预筹积累方式来筹集资金

16、,在若干年里,按规定的一定比例逐年逐月缴纳以积累形成社会保障基金。2)社会保险税模式。社会保险税是为筹集特定的社会保险款项,对一切发生收支关系的雇主、雇员,以其支付、取得的工资、薪金收入为课税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3)混合制模式。混合制指根据保障内容的不同特征,资金的筹集一部分采用基金制方式,一部分采用社会保险税方式。15.现代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有哪些?答:1)税收收入。税收是政府为履行职能,凭借国家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强制、无常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2)债务收入。国家采取信用形式,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和国外举借的各种债款,称为公债或国债。公债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3)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也叫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入,主要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身份,以上缴利润、租金、股息、红利和权益转让等形式所得的收益。4)政府费收入。政府费收入指各级政府及部门所收取的各种费用和基金性收入,包括行政执法过程中收取的各种规费和公共财产使用费,它们主要是地方政府的收入,各种费收入也称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5)其他收入。16.如何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