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复习提纲[人教版][教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81257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选修4复习提纲[人教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历史选修4复习提纲[人教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历史选修4复习提纲[人教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历史选修4复习提纲[人教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历史选修4复习提纲[人教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选修4复习提纲[人教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修4复习提纲[人教版][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根本原因:统一是历史必然趋势;国力因素:商鞅变法奠定经济和军事基础;民心因素:人民渴望统一;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二、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具体措施政治上:建立皇帝制,推行郡县制和三公九卿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军事上:修筑长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交通上: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有利于各地经济的发展和交流。三、秦始皇的暴政的表现和

2、暴政的影响表现: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徭役繁重。刑法严酷。影响:激化阶级矛盾,加速秦的灭亡。四、评价秦始皇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另一方面他的暴政又导致秦朝很快灭亡;秦始皇是封建社会初期地主阶级杰出政治家,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一、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表现原因:客观上: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总结历代兴衰的经验。主观上:唐太宗心存百姓,选贤与能,励精图治,善于用人与纳谏,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主要表现: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使唐朝政治

3、清明,社会安定;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法律上:慎用刑法,使社会风气得到了很大改观;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有利于提高官员素质,扩大统治基础;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或控制,促进民族关系发展;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态度和开放政策,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二、唐太宗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唐太宗励精图治,使唐朝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阶级矛盾缓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这就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使统一

4、的多民族国家过入了鼎盛时期。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这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康熙帝初年面临问题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沙俄势力正在东来;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要加强管理;地方割据实力的威胁尚未清除满汉矛盾尚未平复。二、康熙帝巩固中国统一的举措平定三藩,有利于安定统一;收复台湾:启用郑氏降将施琅。收复后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和大陆联系,促进了台湾开发,巩固了海防。台湾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三征噶尔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力量。册封五世班禅,加强对西藏的管理。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崇

5、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三、康熙帝维护国家主权表现和历史影响表现:抗击沙俄入侵,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历史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统一和安宁。四、评价康熙帝功绩:康熙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基础。消极: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政策。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儒家文化创始人一、孔子的生平自学礼乐 从政失败

6、周游列国 献身文教二、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礼”:即周礼,要求人们能够以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已复礼” ,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实质上是力图维护奴隶制度。体现了孔子思想保守的一面。核心: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人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中庸: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三、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教育目标:不仅把学生培养“

7、成人” ,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教学内容: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是我国第一套完整教科书,五经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最基本教材。四、评价孔子对中国: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发展下来;“六经”是留给中国最宝贵的遗产,其中五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对亚洲: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

8、分;对欧洲: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社会条件:a 政治:希腊民主政治的衰落时期 b 经济条件:商业经济发展一、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雅典阿卡德米学园学习,师从柏拉图,对柏拉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突破,被称“学园的灵魂”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办吕克昂学园,被称“逍遥学派” 。提出“中庸之道” 。二、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和科学成就及对人类的贡献哲学:I 继承又突破了柏拉图的思想。 “接近了唯物主义” ,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和唯心主义之间。II 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其中一些问题,一直是后来西方哲学争论的中心

9、;逻辑学:提出三段论至今仍被学术界尊为权威伦理学:提出“中庸之道” 。三、评价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一方面总结了古希腊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建立了一些规范性的理论,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长久深刻的影响。“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 ,他系统的论著,分门别类的讨论,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他的作品是批判和发展的。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使他继承了前人的思想,超越了前人的成就。局限: 基本哲学观是徘徊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之间。体现出奴隶主阶级思想局限性。四、关于中西方思想中“中庸”的比较:相同:都强调“恰到好处” ,反对两极。不同: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有哲学思考,而

10、孔子的“中庸”是出于礼法,没有更多的哲学思考。亚里士多德认为“中庸之道”是相对的,孔子从圣人的角度出发,强调要有度, “过犹不及” 。亚里士多德主张舍两端而取其中,孔子没有否认两端是不好的。五、人品表现: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高尚的人格品质。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美国国父华盛顿一、 独立战争A:战争原因:a 启蒙思想的影响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b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B:进程:a 开始:来克星顿枪声(1775.4)b 独立:独立宣言 (1776.7.4)c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10)d 独立:巴黎和约 (1783)C:胜利原因 a:正义性

11、、进步性 b:大陆军的顽强抗战c: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d:法国等国家的援助D:性质:a 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 b 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二、华盛顿担任总统时期在内外外交上采取的措施第一任期(17891793)措施:政治:网罗人才,组成内阁;创立总统否决制;经济: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稳定货币,活跃国民经济;外交:改善同英国的关系,与印第安人签订条约,保证国家和平。-作用:维护国家民主制度,完善总统制第二任期(17931797)政绩:巩固第一任期内的成果;外交:宣布“严守中立”政策使美国避免介入欧洲战争;经济:展开西进运动推动美国西部开发和经济发展三、总评华盛顿:具有高尚品格:英勇顽强的斗争毅力

12、;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提倡)四、我们应该学习:a 诚实、勇敢、理性又善于冒险 b有强烈的责任心 c 对敌斗争不屈不挠 d 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 e 坚持民主、警惕专制一代雄狮拿破仑一、拿破仑崛起的原因时势:法国大革命爆发,逐渐达到高潮.法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外:英国及欧陆封建王朝联合干涉法国革命;国内:督政府软弱无能, 无力来维护革命成果。大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主观:拿破仑的军事才能与条件二、 战争:a1793.围攻土论之役 b1795.镇压巴黎保王党人的叛乱 c1796.远征意大利,屡击反法同盟 d1798

13、.远征埃及 e1799.“雾月政变” ,推翻都督府,自任执政 f1805 奥斯特里茨战役(第三次击反法) g1810.登上欧洲大陆霸王的宝座(1804-1814)三、 措施:a 任人唯贤 b 承认天主教为国教 c 精兵简政,压制民主 d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e 征兵制 f 制定拿破仑法典(1.把革命时期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果用法律条文确定下来,维护资本主义势力。2.成为资本主义中的经典。)四、 走向末日:A 内因:a 国家缺乏强大的经济支持 b 封锁政策,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B 外因:a被占区人民积极反抗 b 反法联盟的打击 C 根本原因:当时欧洲大陆封建势力力量大于资本主义力量。五、 拿破仑战争

14、:A 性质:a 革命性:抗击反法联盟 b 争霸性:与英国、俄国 c 侵略奴役性:对埃、西等 B 影响:(1)积极(功)a 捍卫革命成果 b 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2)消极:奴役、侵略引起反抗,使帝国解体。六、 过:A 对内:取消民主,专制独裁,镇压人民 B 对外:侵略战争,争夺霸权,致使政权失败。七、 评价:A 对内政策:实质上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历史的倒退。B 总体:其有功有过,功大于过。法国资产阶级阶段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对法国及欧洲历史进程产生重要影响。不同 相同华盛顿(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拿破仑(建立

15、独裁统治)背景北美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贡献领导独立战争;推动建国立宪;捍卫民主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外来干涉局限保留黑人奴隶制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侵略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资产阶级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都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影响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思想转变:A 从医从政(晚清腐败,民族危机) B:改良革命(幻想破灭,甲午惨败) C 三民主义(推翻满清,结束帝制)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反封反帝)共和屡败,十月革命二、贡献:(1)领导辛亥革命:A 准备:a 组织:革命团体,革命政党建立 b 军事:一系列起义 c 思想:三民主义,论战 B 爆发:武昌起义 1911 C 高潮:a 成立:中华民国 b 颁布临时约法 D 失败:袁世凯篡夺果实(2)捍卫民主共和:a 颁布临时约法 b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c 护法运动、第二次护法运动(3)第一次国共合作,促进大革命:召开国民党“一大” ,改组国民党;提出新三民主义;创建黄埔军校;1924 年北上,发表北上宣言发起国民会议运动和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三、第 1 阶段孙中山大事记回顾(1911 年 10 月 10 日的武昌起义之前)大事记:1894 美国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1911 反清武装起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