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812121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计划)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工作计划)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工作计划)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工作计划)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工作计划)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作计划)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计划)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一五”规划(摘要)榆中 序 言“十一五”时期,是国家实施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关键阶段,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榆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和县政府关于榆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人士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出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本规划突出了以和谐发展为主体、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指导思想,明确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战略、目标任务,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一、

2、发展现状(一)基本县情:榆中县是全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县域总面积3301.64平方公里,总人口42.29万人。全县分为东北部干旱山区、西南部二阴山区和中部川塬河谷区三类地区。县域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邮电通讯快捷。全县现有小康达标村89个,占268个村的33%,南北两山贫困带尚有绝对贫困人口和相对贫困人口10.11万人,占全县农村人口的26.2%。农民收入水平同联合国每人每天收入低于1美元为贫困人口的标准衡量,相差0.38美元(折合人民币3.14元)。优抚和社会救济对象量大面宽,全县现有特困户5880户、残疾人19488人、城镇低保户1934户、4314人

3、。(二)“十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十五”期间,全县上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20.29亿元,是“九五”末8.15亿元的2.5倍,年均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达到4.7亿元,年均增长11.6%;第二产业达到11.99亿元,年均增长27.8%;第三产业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3.5%。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05年农业增加值达到4.7亿元,比“九五”末的2.72亿

4、元增长72.8%,年均增长11.6%。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总产量达到1.13亿公斤。蔬菜产业迅猛发展,蔬菜总产量达到4亿公斤。我县已成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和质量安全监管试点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在榆中钢厂、金川公司、奇正藏药、庄园乳业、定元塑膜等大企业的带动下,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全部工业总产值2005年达到35.6亿元,是“九五”末9.82亿元的3.6倍,年均增长29.4%;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0.62亿元,是“九五”末2.7亿元的3.9倍,年均增长31.5%。全县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十五”末达到52%,比“九五”末提高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榆中钢厂、金川

5、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的入驻,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老企业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等项目的实施,使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十五”期间累计完成65亿元,是“九五” 期间6亿元的10.8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5年达到6.2亿元,比“九五”末的3.9亿元增长60%,年均增长10%。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05年地区性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是“九五”末7410万元的2.8倍,年均增长23%。产业结构调整优化。2005年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33 :43 :24调整为23 :59 :18,一产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二产比重提高了16个百分点。人均创造和拥有财富增加。2005年,全县人

6、均GDP达到4798元,比2000年的2598元增加2200元,年净增4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6元,比2000年的1381元增加485元,年净增97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平方米,比2000年的13平方米增加5平方米;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2平方米,比2000年的8.6平方米增加3.4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7.24亿元,人均4078元,比2000年的2141元增加1937元,年净增387元。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现有农技、畜牧、林技等10个技术服务中心,有专业技术人员1129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达到4%左右。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办学

7、条件逐步改善,现有各级各类学校394所,建成标准化初中16所、市级示范性学校5所、省级示范性高中1所。医疗卫生设施逐步完善,现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309家,平均每千人口有病床0.61张,每万人口拥有医护人员27人。文化、体育、广电,社会保障等其他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三)发展环境: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都在发生重大变革,新的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我县充分发挥区位、农业特产、工业、旅游资源、劳动力等相对比较优势,引进资金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实现更快发展。二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有利于我县促进生产力要素的合理配置,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

8、,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我县地处兰州东大门,距兰州市38公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陇海铁路、高速公路、国道312、309线穿境而过,具有发展现代城市农业、承接城市工业梯次转移的天然优势。四是兰州城市总体规划将榆中盆地纳入兰州“东扩”战略性发展空间,目前以和平科技工业城、夏官营科教城、宛川工业城和县城新城为核心的四大经济板块已初具规模,酒钢榆中钢厂、金川公司、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兰州商学院等重大项目的入驻,极大提升了榆中的发展潜力。五是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29万亩川水地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和花卉种植,77万亩山旱地适宜发展冷凉型蔬菜、药材、百合、洋芋和饲草等特色农业。现有45家龙头企业规模

9、不断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延长,辐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六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兴隆山、马衔山、徐家峡、官滩沟、牡丹园、万眼泉、肃王墓、青城古建民居等众多风景名胜,发展城郊短线旅游和农家休闲旅游服务业前景广阔。七是劳动力资源丰富(20余万人),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县生产、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国内形势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我县在“十一五”期间面临严峻的形势:投资主体少,投资渠道单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民营经济不发达,资本短缺加剧等将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十一五”期

10、间,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我们立足县情,抢抓机遇,团结全县人民奋力拼搏,艰苦奋斗,经济与社会事业就一定会快速发展。(四)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县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农村温饱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但我县是人口大县、财政穷县,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一是贫困面大,全市3个贫困带,我县就占2个(北山地区76个村7.2万人、南山地区83个村10.81万人)。二是经济总量小,位列全市8县区之后,GDP仅占全市的1/30,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774元。三是农村基础条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农民增收困难。五是传统产业弱化,新的经济增长点

11、缺乏。六是财源建设滞后,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七是投融资渠道不宽,各项事业发展受资金制约较大。八是县域经济发展要求与产业结构现状不相适应。九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大发展的形势和要求。二、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十一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促进协调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产业化富民、科教兴

12、县、三产活县、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进程,实现榆中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在全面客观总结“十五”计划执行情况的基础上,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着眼未来发展趋势,将我县经济发展定位为:从传统农业大县向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和工业强县转变。根据定位,确定“十一五”时期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发挥一个优势(区位优势),强化三种意识(项目、品牌、环境),抓住三大机遇(西部大开发、兰州东扩、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实施五大战略(工业强县、产业化富民、三产活县、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努

13、力实现五个快速增长(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非公有制经济、农民人均纯收入),经过五年或更长时间的努力,把榆中建设成为兰州新的经济平台,成为全市现代工业、特色农业、科教文化、有色金属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十一五”时期,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二是坚持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缩小城乡差距,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三是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加大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力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

14、经济发展的社会发展管理体系。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培育特色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二)奋斗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县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县GDP达到40亿元,年均增长15%,力争突破50亿元;人均GDP达到11363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3 :59 :18调整到13 :65 :22;地区性财政收入达到4亿元,力争突破5亿元;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25亿元,年均增长18% ,力争突破3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17元,年均增长7%,全县贫困面下降到10%以内;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按时入学,普通高中入学率达到50%以上;

1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木覆盖率达到15.9%。到2018年,全县GDP达到115亿元;地区性财政收入达到10.2亿元;人均GDP(按现价汇率折算)达到3000美元;林木覆盖率达到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三)发展布局:“十一五”时期,根据地域特征和经济发展现状将全县规划为五个经济发展区块。榆中盆地经济密集区:本区域包括和平、金崖、定远、连搭、城关、来紫堡、夏官营、三角城、小康营9个乡镇,人口多,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以和平科技工业城、宛川工业

16、城、夏官营科教城、县城新城为核心的四大经济板块已经形成,是我县的经济发展密集区,是今后榆中乃至兰州市经济发展、城市扩张的新平台。和平、金崖密集区以金川公司、兰州科技园和酒钢榆中钢厂建设为龙头,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和钢铁材料生产,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夏官营、城关密集区以兰州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为依托,加大校地校企合作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研发和非公有制经济,突出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宛川河上游经济发展区:本区域包括甘草店、清水驿、高崖3个乡镇,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地势较为平坦,耕地面积较多,矿产资源丰富,水泥建材骨干企业集中,适宜发展传统建材业和全膜覆盖粮食沟播栽培为主的旱作农业。黄河河谷独特发展区:本区域主要是青城镇。黄河穿流而过,自然环境优美,蔬菜瓜果盛产,庭院经济发达,古建民居较多,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是我县的独具特色的区域,适宜发展以蔬菜、瓜果为主的现代农业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