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02200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黑龙江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模拟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氛围,比如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 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 _ ”,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蜀道之险峻后,发出呼唤,劝行人不必前往蜀地的诗句是“ _ , _ !”苏轼赤壁赋中,“客”认为人生短暂,犹如“ _ ”,而苏子却认为,如若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 _ ”,就没有什么可羡慕的了。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闯红灯的人现实中,一些人更是把闯红灯当成了,想闯就闯。但

2、是宁波市这位闯红灯者,却为自己的任性行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我们的传统印象中,一旦因为闯红灯发生交通事故,如果是行人或非机动车撞上了机动车,那么行人和非机动车就处于弱势地位,会受到交警或法律更多的照顾。同样的道理,如果是行人撞上了非机动车,那么行人是弱势,在随后的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也会得到或多或少的照顾。而随着宁波市这起行人闯红灯结果导致骑电动车者死亡的案件,我们固有的认识可能要被打破,“老黄历”也要改改了。 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这也就意味着,法院在审理判决过程中,(),而只是基于基

3、本的事实,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作出客观公正的判决。 法律并非不讲人情,但是在事实面前,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而不是因为对方走路、骑车,还是开车,就被“法外开恩”,这是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的应有之义。这样的案例,也是对我们所有人的一种警醒,那就是在交通活动中,遵守法规与文明,而不是自恃“弱者”就,这才是保护自己,也保障他人合法权益的正道。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按照当地法院审理,因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 B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因为违反道路交通管

4、理法规,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形成交通肇事罪。 C按照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D当地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谢某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导致发生致一人死亡的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屡见不鲜习以为常尘埃落定无法无天 B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盖棺定论无法无天 C屡见不鲜家常便饭尘埃落定恣意妄为 D见怪不怪家常便饭盖棺定论恣意妄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并非没有考

5、虑谁是“弱势群体”,谁是骑车的,谁又是行人 B没有考虑谁是行人,谁是骑车的,谁又是“弱势群体” C行人和骑车的,法院并非没有考虑究竟谁是“弱势群体” D没有考虑谁是骑车的,谁是行人,谁又是“弱势群体”3. 下面是某交通部门为中小学生办理地铁卡提供的流程图,请把此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_4. 化用古人诗句为孩子或为自己起名字,既显文雅,又有所寓意和寄托。请仿照示例,从“冰心(文学家)、程千帆(国学大师)、刘海粟(画家)、周星驰(影视明星)”四位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句式、阐释角度与示例不必完全一致,但表达应准确

6、连贯。示例:朱自清:现代作家朱自清的名字取自“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为坚持廉洁正直的精神品质使白己保持清白。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5.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登百丈峰(其一)高适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注】草草:骚扰不安的样子。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诗人遥望汉兵与匈奴多次争夺的燕支道,不为游览,而是想要观察边疆关隘的形势。 B“汉垒”“胡天”两相对照,既展现了西北边境空旷、苍茫的景象,又营造了边境紧张的氛围。 C“忆昔”两句承接

7、上文并转入虚写,遥想拥有赫赫功勋的霍去病也曾在此征战匈奴。 D征讨并未让边境安宁,如今只见鸿雁高飞,反映了作者对边疆守御的深刻思考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结合诗歌,赏析七、八句中的“终”“徒”二字。 _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人也。林少好学沈深,家既多书,又外氏张竦父子喜文采,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初为郡吏。王莽败,盗贼起,林与弟成及同郡范逡、孟冀等,将细弱俱客河西。道逢贼数千人,遂掠取财装,褫夺衣服,拔刃向林等将欲杀之。冀仰曰:“愿一言而死。将军知天神乎?赤眉兵众百万,所向无前,而残贼不道,卒至破败。

8、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贼遂释之,俱免于难。 隗嚣素闻林志节,深相敬待,以为持书平。后因疾告去,辞还禄食。 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乃出令曰:“杜伯山天子所不能臣,诸侯所不能友,盖伯夷叔齐耻食周粟。今且从师友之位,须道开通,使顺所志。”林虽拘于嚣,而终不屈节。建武六年,弟成物故,嚣乃听林持丧东归。既遣而悔,追令刺客杨贤于陇坻遮杀之。贤见林身推鹿车,载致弟丧,乃叹曰:“当今之世,谁能行义?我虽小人,何忍杀义士!”因亡去。 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9、 明年,大议郊祀制,多以为周郊后稷,汉当祀尧。诏复下公卿议,议者佥同,帝亦然之。林独以为周室之兴,祚由后稷,汉业特起,功不缘尧。祖宗故事,所宜因循。定从林议。 后代王良为大司徒司直。林荐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及陇西牛邯等,皆被擢用,士多归之。十一年,司直官罢,以林代郭宪为光禄勋。内奉宿卫,外总三署,周密敬慎,选举称平。郎有好学者,辄见诱进,朝夕满堂。 后皇太子彊求乞自退,封东海王,故重选官属,以林为王傅。从驾南巡狩。时诸王傅数被引命,或多交游,不得应诏;唯林守慎,有召必至。余人虽不见谴,而林特受赏赐,又辞不敢受,帝益重之。二十二年,复为光禄勋。顷之,代朱浮为大司空。明年薨,帝亲自临丧送葬,除子

10、乔为郎。 (节选自后汉书杜林传,有删改)【注】隗(ku)嚣:天水成纪人,出身陇右大族,西汉末年割据一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一项是 _ A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B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C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 D光武闻林已还/三辅乃征拜侍御史/引见问/以经书故旧及

11、西州事/甚悦之/赐车马衣被/群寮知林以名德用/甚尊惮之/京师士大夫咸推其博洽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细弱,在古代,因女子和孩子细小柔弱,所以常常用“细弱”来借指妻子儿女,泛指家属。 B物故,即事故,汉书苏武传中“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中的“物故”即为此意。 C巡狩,亦作“巡守”,即天子出行,视察邦国州郡。古时皇帝五年一巡狩,以视察诸侯所守的地方。 D薨,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为“薨”。本文中杜林贵为大司空,所以称他的死为“薨”。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杜林沉稳好学,博学多闻。他家里藏书丰富,加上受学于喜好文采的张竦,学识广博

12、,被当时的人称为“通儒”。 B杜林志节高尚,受人尊崇。他为隗嚣所拘,终不失节归附,他亲自推弟弟的灵柩车,令刺客也感动于他的道义,不忍行刺。 C杜林举贤荐能,奖掖后进。先后向朝廷推荐了同郡范逡、赵秉、申屠刚和陇西的牛邯等人,对郎官中喜好学问的人经常加以指点。 D杜林恪尽职守,深受器重。他随从皇帝南巡,只有他有召必到。其他王傅被批评,唯独杜林受到赏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将军以数千之众,欲规霸王之事,不行仁恩而反遵覆车,不畏天乎? 嚣复欲令强起,遂称笃。嚣意虽相望,且欲优容之。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华文化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13、就在于,它不仅以宗教的方式达到了对绝对的觉悟,而且从周代开始也以思想的方式追问与思考绝对者问题。这是一次更大范围的觉醒,也是一次更系统的觉醒。这次思想觉醒之所以也可以被视为一次“人文觉醒”,是因为它是通过更深入地追问、揭示人性本身来理解与朝向绝对整体者。也就是说,这次觉醒是通过探究人自身的内在存在来通达超越于人的绝对者,通过发现与肯定人自身存在的绝对性来肯定与见证整体者的绝对性。在这个意义上,这种“人文觉醒”可视为一次“人文的宗教觉醒”。因此,先秦诸子既是一种人文思想,也都是一种“神学”。这次觉醒之所以被认为更具系统性,就在于它包含了这三方面的大觉醒: 首先,它不仅是发现、承认与确信有一个绝对

14、者,而且自觉地以更多的环节、事件来叙述、展示绝对者,甚至以更多的概念与分析来指示绝对者。在近代学者的研究中,通常会罗列出“天”或“道”的多种含义,比如根据儒道法墨文献中有关“天”的论述而把天分解为神圣的主宰之天、义理(伦理)之天、命运之天、自然之天等,并以此论说人文觉醒的去神化乃至无神化。而实际上,在先秦的这些人文论说中,天的多重含义恰恰是被用来申述天的绝对性的不同环节:不管是义理之天,还是命运之天、自然之天,甚至所谓物质之天,都可被归到作为神圣绝对者的“上天”之下,绝对之天据此获得更丰富、更具体的内容。因此,在这里的天并不因被分解、分层而失去了绝对性与统一性,倒是因获得了更丰富的统一性而获得

15、了更生动具体的绝对性。 其次,在重新确认与确信绝对者之为万事万物与一切美善之源头,因而是一切正当性之根基的同时,发现并确立了人在与绝对者关系中的特殊地位。在诸如“人能弘道”“人能修德以配天”“真人”能无待而任“自然”等这类论说里,都隐含着从人与绝对者的相互性关系角度来理解绝对者,理解人本身在这个世界上的特殊地位以及人本身的绝对性存在的哲理。在这个意义上,这次人文觉醒既是对绝对者的觉悟,也是对人自身的觉悟。我们甚至可以说,这次人文觉醒之所以为人文觉醒就在于它在宗教启示下通过自觉到绝对者而发现、肯定人自身存在的绝对性。 第三,发现并申述了绝对者以人类能够认识并加以遵循的某种原则来体现、实施他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意志或意旨,因此,人类的现实生活并不只是一种世俗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神圣的生活。不管是对于个体,还是对于群体(国家),生活并不仅仅只是满足各种自然欲望,更不是只按自然欲望行事而为所欲为,而是首先要遵循与担当一些来自上天启示给我们的原则,比如通过圣人作则而垂示给我们的规范,或者通过上智者之先觉而显明给我们的仁爱法则。因此,人类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