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801829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9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年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年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年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年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年东北三省三校高考语文三模试卷(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三模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中国历代都有郁郁不得志的文人,他们在苦难而前呈现出不尽相同的人生姿态。写出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旷世文章。 那是登高中杜甫潦倒困苦、借酒浇愁,深刻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悲愤的无尽感慨:“_,_”;那是琵琶行中白居易偶遇和自己一样有着不幸遭遇的琵琶女时,表达深切同情的千年一叹:“_,_”;那也是陋室铭中刘禹锡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以自身美德为做的淡泊从容:“_,_”。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虽然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衣钵,但具体到人格与气质,

2、却与孔子 _孔子对所受到的打击、侮辱等,对于那些伤害他的或他不满意的人,他不是直换进行反击,他是把对方的恶行或恶德上升到普遍的人性的弱点。从具体到一般,哲学化了,深刻了,他几乎可以说是“逆来顺受”的。 孟子不一样,他是咄咄逼人、 _、无所畏惧的。() 比如孟子批评墨子的“兼爱”思想是“无父”。他批评杨朱的利己主义是“无君”,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不替君王分担忧愁,那不是眼中无君吗?他接着就大骂:“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有人问孟子你为什么好辨?而且辨论时很没有风度,动不动就破口大骂?孟子说难道我就喜欢跟别人辩论?我是不得已,因为现在这个世道太混乱了,人的思想太泥乱了,所以我忍无可忍,必须为道

3、义而战! 孟子不是随口乱骂的,他有两个特点,一是“吾知言”。天下的学问我能够了解,各家各派的思想、理论、主张,我知道他们的是非曲直,我对这些思想、观点、立场进行了分辨以后,我明白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所以我要 _地宣传孔子的思想。二是“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就是正气。孟子在跟别人辩论的时候,不顾别人的感受骂别人。 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我有浩然之气,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当然有资格批评你。 他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也许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让自己与周围人关系很紧张,他更不会背后去使诈坑别人,因为他没有私心,只有公敌。他是为公众的道义这么做,而不是为 _唐代有一个大诗人

4、叫孟浩然,“浩然”是他的号,就是因孟子而取。明代有一个作家叫张养浩,字思孟,字也是由孟子而来。孟子确实太让人敬仰了,中华民族刚性的性格,很多都承自孟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 A判若两人一气呵成义无反顾蝇头微利 B截然不同一气呵成当仁不让蝇头微利 C判若两人气宇轩昂当仁不让一己之私 D截然不同气宇轩昂义无反顾一己之私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对看到的不义与所受到的质问,他是旁敲侧击的。 B对所受到的质问与看到的不义,他是针锋相对的 C对看到的不义与所受到的质问,他是针锋相对的。 D对所受到的质间与看到的不义,他是旁敲侧击的。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

5、,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 A虽然这个人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 B不是这个人不好,而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 C不是这个人不好,而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广度。 D这个人虽然不好,但是孟子觉得自己有道德的高度和优势。3. 古人的名与字意义上往往有联系,或同义,或反义,或相关,或由此及彼,于联想中识雅趣。比如周瑜,字公瑾瑜与瑾都是美玉,“公瑾”象征了美好的外貌与品德。请从下面人名中任选两个,并简要说明其名与字的意义关联。(全选的,按前两个分)韩愈,字。说明:_。苏轼,字。说明:_。岳飞,字。说明:_。4. 某校组织了一场辩论赛,论题是“佛系是否是当代青年人的幸

6、福之道”。下面是自由辩论阶段正方选手的一段论述,请站在反方立场,写一段驳论性的文字,对正方观点加以驳斥。100字左右。正方选手: 佛系让当代青年更注重当下,确切地看到现实与期望的差距不断缩小,切实地感受到越来越接近的幸福。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社会节奏过快,处于转型期的青年人过于急躁走得太快,更功利地注重以成败论英雄,这让他们丧失了很多本应体会到的幸福。所以佛系这种注重过程的生活态度才是当代青年的幸福之道。反方选手:_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六幺令天中节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

7、,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汩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注天中节即端午节。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陵阳。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词的上片通过描写“虎符缠臂”“门插艾蒲”“放飞纸鸢”“饮酒食粽”“龙舟竞菠”“诵赋祭吊”几个场面写出端午节的盛况。 B词中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准确贴切,是因为屈原当时流放在外、痛心国难的心情与晋时渡江避难的中原人士非常相似。 C本

8、词咏今叹古,“借古而启今”。上片极力描摹端午诸种盛况,下片感怀屈原人生经历。本词的写作重点在上片。 D词中有景,景中寓境。上片一幅幅生动的民俗风景画扑面而来,景境如画;下片一幕幕沧桑的历史再现眼前,一唱三叹。一般认为,词中的“异客”是指屈原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耶律俨,字若思,析津人。本姓李氏。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咸雍初,坐误奏事,出为榆州刺史。俄诏复旧职,迁汉人行宫都部署。六年,赐国姓,封韩国公,改南院枢密使。时枢臣乙辛等诬陷皇太子,

9、诏仲禧偕乙辛鞫之,蔓引无辜,未尝雪正。乙辛荐仲禧可任,拜广德军节度使,复为南院枢密使,卒,谥钦惠。俨仪观秀整,好学,有诗名,登咸雍进士第。守着作佐郎,补中书省令史,以勤敏称。大康初,历都部署判官、将作少监。后两府奏事,论群臣优劣,唯称俨才俊。改少府少监,知大理正,赐紫。六年,迁大理少卿,奏谳详平。明年,升大理卿。丁父忧,夺服,同签部署司事。大安初,为景州刺史。绳胥徒,禁豪猾,抚老恤贫,未数月,善政流播,郡人刻石颂德。二年,改御史中丞,诏按上京滞狱,多所平反。同知宣徽院事,提点大理寺。六年冬,改山西路都转运使。 刮剔垢弊,奏定课额,益州县俸给,事皆施行。寿隆初,授枢密直学士。以母忧去官,寻召复旧

10、职。宋攻夏,李乾顺遣使求和解,帝命俨如宋平之,拜叁知政事。六年,驾幸鸳鸯泺,召至内殿,访以政事。帝晚年倦勤,用人不能自择,令各掷骰子,以采胜者官之。俨尝得胜采,上曰:“上相之征也!”迁知枢密院事,赐经邦佐运功臣,封越国公。修皇朝实录七十卷。帝大渐,俨与北院枢密使阿思同受顾命。乾统三年,徙封秦国。六年,封漆水郡王。天庆中,以疾,命乘小车入朝。疾甚,遣太医视之。薨,赠尚父,谥曰忠懿。 节选自辽史耶律俨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齿句,正确的一项是 _ A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微使事/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 B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城鸭

11、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 C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 D父仲禧/重熙中始仕/清宁初/同知南院/宣徽使事/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拜北院宣徽使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赐紫,唐宋三品以上官,公服为紫色,官位不及而有大功,也可赐紫,以示尊宠。 B夺服,是中国古代礼俗,指丧期未满,官员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也叫夺情。 C顾命,是顾惜生命之意,耶律俨能被皇帝选为顾命大臣,说明他是才德俱佳之臣。 D徙封,是指有爵位者,从原封地改封其他地区。从西汉初年到清末此类情况很多。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

12、的一项是 _ A耶律俨勤敏有才,清明公正。两府在评判官员优劣时,唯独称赞他才能出众;后来升任大理少卿,上报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十分公平。 B耶律俨善治有方,宽严有别。他任景州刺史时,约束官府衙役,拘禁强横狡猾之人;抚恤老人和穷人,没过几月,美名传播开来。 C耶律俨处事有能,办案有效。他在御史中丞任上,审查了上京的积压案件,平反了很多冤案,后担任同知宣徵院事,提点大理寺。 D耶律俨深受器重,担当重任。他曾守孝未满就被朝廷召回,官复原职;又因为有文采而被皇帝称有上相的征兆,并被赐予要职。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诏仲禧偕乙辛鞫之,蔓引无辜,未尝雪正。 刮剔垢弊,奏定课额,益州县俸给,事皆施行

13、。五、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国学”作为汉字词汇,在历史上最早是指周代在国都建立的国家官学。18世纪日本出现“国学”学派,以“国学”指日本自己的古学,以与来自中国的学术相区别;受此影响,20世纪初,我国学者提出“国学”的概念,总体上是作为“西学”的对照概念来使用的,其中的“国”是指“本国”,“学”是指学术文化。中国人所使用的“国学”当然是指区别于外来文化的、中国本有的学术文化,这是近代国学概念产生的最初意义。 20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第一波“国学热”。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性质上,都还只是中国文化“一阳来复”的初始。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方位的

14、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90年代以来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国学热表明,与中国在世界崛起相伴随,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已经或正在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正在经历从自在转变到自觉的过程,国学热所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的开始。在这个意义上,当前的国学热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初级阶段的文化标志。 同时,国学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精神家园方面对本土的传统资源的热切渴求。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人与人关系的新的变化,也使得

15、青年一代在寻找人际关系处理方法等方面把眼光转向古老文明的人学智慧。中国古代文化的宝库已经成了现代人待人、处世、律己的主要资源,与其他外来的文化、宗教相比,在稳定社会人心方面,传统文化提供的生活规范、德行价值及文化归属感,起着其他文化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国学热有助于破除“西方文化中心主义”及其文化霸权对我们的影响。百余年来,我们大力学习西方文化,谋求现代化,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也产生过全盘西化的思潮,对民族文化持虚无主义的态度,导致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性意识彻底失落。这既不利于现代化,使现代化失去民族精神的支撑,又易导致食洋不化,不能把先进文化的普遍性与中国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国学热有助于人们对西方文化以特殊为普遍的立场进行反思,对引进或移植自西方的学术体系进行反思,通过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来建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促进世界多元文化的平等交流。 目前的国学热还是分布在大众教育和国学知识传播方面,相对于国学的学术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