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799244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遵义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遵义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遵义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遵义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义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市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食物腐烂B. 冰雪融化C. 汽油挥发D. 麦磨成面2. 将含泥沙的粗盐提纯,并用制得的精盐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过滤操作时,搅拌漏斗中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的速度B. 配制时需用的主要仪器有: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C. 配制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转移装瓶、贴标签D. 蒸发滤液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体溅出3. 下列关于气体受热膨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构成气体的粒子的体积变大B.

2、 构成气体的粒子的质量变小C. 构成气体的粒子的种类改变D. 构成气体的粒子的间隔变大4. 臭氧(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25km的高空,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它属于()A. 非金属单质B. 金属单质C. 化合物D. 混合物5.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时30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距离地面343公里的轨道上,进行了激动人心的一吻发射“神八”与“天宫”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3X+2CO2+4H2O,则X的化学式为()A. N2B. H2C. O2D. CO6. 工业上

3、用甲和乙反应制备燃料丙。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 甲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B. 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2:1:1C. 丙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D. 甲、乙、丙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7. 大蒜的有效成分大蒜素具有消毒杀菌作用。大蒜素的化学式为C6H10S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大蒜素属于氧化物B. 大蒜素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C. 大蒜素中碳元素、氢元素和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6:5:48D. 大蒜素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3个硫原子构成8. 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纯度再点燃,以免发生爆炸B.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结

4、束时,先停止加热,后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C. 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D.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插入水中,后用双手紧握试管外壁9. 将15克A物质、24克B物质、8克C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得知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有A8克,C30克,还有一种物质D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28、32、44、18,则它们之间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A. A+B=C+DB. A+2B=2C+DC. A+3B=C+2DD. A+3B=2C+2D10.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你认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变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C.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D. 乙、丙两种物质都是氧化物11.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因发现对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得成功的我国药学家屠呦呦青蒿素的化学式为C15H22O5,它在湿、热条件下易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从制法上看:提取青蒿素不宜在高温下进行B. 从用途上看:青蒿素的发现能够减少疾病对人类造成的危害C. 从变化上看:青蒿素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 从构成上看: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12. 将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

6、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abcd反应前质量(g)7.44.23.20.8反应后质量(g)待测2.67.60.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 反应后a物质的质量为4.6gC. c物质中所含元素的种类,一定包括a、b中的元素种类D. a和b是反应物,d一定是催化剂13.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判断正确的是()A. 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所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氢元素B.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 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 碱溶液一定呈碱性,所以呈碱性的

7、溶液一定是碱溶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4. 用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氧分子_ (2)两个亚铁离子_(3)溶于水放热的固体_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5. 如图为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以及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按要求填空:(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2)B在化学反应中,易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从E图中可以得知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16.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分别是由H、O、S、Na、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其中B、E是氧化

8、物,E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2:3,C、F、H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G的溶液呈蓝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1)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G_;H_(2)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试写出由C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7. 如图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的化学反应,但生成物中都有氯化钠(1)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的化学性质与_(填字母序号)有密切的关系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C质子数(2)图2描述了NaOH溶液与盐

9、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图中A、B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依次为_、_(3)图3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五、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0分)18. 依据下图所示实验,按要求回答(1)仪器a的名称是_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a中的气体,观察到木条着火,则该气体是_(2)装置B可制取氧气,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当气体收集满后,从水槽中取出集气瓶的正确操作顺序是_(填序号,下同)将导气管移出集气瓶口将集气瓶和玻璃片一起移出水面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3)小华同学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在C装置中反应,制取CO2并检验其有关性质,观察

10、到烧杯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对这一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_产生的CO2直接使石蕊变红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使石蕊试液变红产生的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19. 用100g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n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反应一段时间后,又测得MnO2占30%求:此时分解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六、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20. 分类和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1)化学实验按其研究内容可分为:化学基本操作的实验、物质的性质的实验、揭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定律)的实验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B与_(填两项)

11、归为一类,依据是_。(2)通过观察表格中的信息,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你能发现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规律是_。应用此规律你能推测出磷元素的最低负价是_,磷酸中磷元素显+5价,则磷酸的化学式为_。元素名称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硫+6-2氯+7-121.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CO2+2NaOH=Na2CO3+H2O;浓硫酸能吸收气体中的水分。【知识回顾】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不同的,写出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2、_。【提出猜想】(1)小红对容器中气体的成分提出如下四种猜想,你认为猜想不合理的有_(填字母)。AC和COB只有COCCO和O2的混合气体D只有CO2(2)小明猜想容器中的气体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小强猜想可能是CO2和O2的混合气体。小明和小强均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实验探究1】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2)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装置D玻璃管中的实验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探究2】小强把小明实验中的氧化铜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E

13、装置验证其猜想。若小强的猜想成立,则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_。【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小强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拓展延伸】若反应前容器中碳粉的质量为6g且小明的猜想成立,则容器中氧气质量的取值范围是_。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解:A、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冰雪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麦磨成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

14、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答案】A【解析】解:A、过滤操作时,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会损坏滤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室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药匙用于取用食盐,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食盐、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故选项说法正确。 C、实验室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食盐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食盐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转移装瓶、贴标签,故选项说法正确。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A、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实验室配制80g10%的食盐溶液的操作步骤分别是:计算、称量、溶解,根据各操作所需要使用的仪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