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799155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西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定西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定西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定西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定西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西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西市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期末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前一段时间,电视剧楚乔传热播,许多观众不禁想问:魏贵妃到底是何等身份,竟可以在皇上面前说话一言九鼎?各大手机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国内市场趋于饱和,大部分厂商瞄准了海外市场,华为集团惨淡经营,2017年销量继续攀升。装备了一批火力强大的武器之后,叙利亚反政府组织如虎添翼,对叙中部哈马省等地的攻势更加猛烈,致使停战协议沦为一纸空文。盲目“跟榜”,读一本与自己心性喜好完全不搭的书,一本不忍卒读的烂书,就会浪费时间、精力,还会误导个人思想认知。如果你珍惜生命,就不必因

2、为小的苦恼而厌倦生活。因为鱼龙混杂并不完美的生活,正是组成宝贵生命的原材料。在这个意义上,平凡的工作实在更有价值,作为交警,孟昆玉平凡的工作与人民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正是一种厝火积薪、防患于未然的工作。A. B. C. D.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2015年9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访问美国塔科马市的林肯高中。在林肯高中礼堂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向学校赠送了乒乓球桌、乒乓球、中国古典书籍等礼物。B. 星光大道这类“零门槛”的节目,让拥有表演梦想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以享受舞台,也让我们懂得平凡人成就自我的关键在于相信梦想、勇于追求。C. 我国大城市公交出行分担率

3、接近20%左右。从这点出发,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优先发展公共交通。D. 今年将是新中国历史上第十五次同时也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二次大阅兵。3. 下面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李老师,我们敬请您担任我们文学社的顾问,如果能得到您的应允,将得我们最大的荣幸B. 先生们,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C. 我和你之间的友谊没的说,我们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珍贵“文物”惠存着呢D. 同学们,在高考之路上,请相信老师,配合老师,你若诚心跟随,我必鼎力相助!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曾记否, _ , _ ?我

4、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 _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_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_ 。风萧萧兮易水寒, _ 。_ ,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三、其他(本大题共2小题,共9.0分)5. 在下面一段文字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余秋雨曾说:阅读既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_。开发生命并不是重塑生命,我们的生命并不太坏,_。任何开发都应该顺应着地理地脉。开发生命也是同样。如果某个领域的几部代表性名著都读不下去,那就证明你与那个领域无缘,想开一点,整体放弃,也许几年后突然读得下去了,说明当初的无缘

5、只是短暂现象。茫茫书海,_;名著如林,真正属于你的也只是不多的几十本;还有不少名著介于有缘无缘之间,那也不妨读一读。6. 下面是两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它的下联(选作一题,平仄不论)。上联:读书须眼界开阔下联:_上联:学海无边辛勤可渡下联:_。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1.0分)7.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注】九日:九月九日重阳节。翠微:指齐山上的翠微亭,其为杜牧于唐会昌四年9月赴任池州刺史,取李白赠秋浦柳少府中的“开帘当翠微”句意在齐

6、山建“翠微亭”,以追思李白。牛山: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见落日而北望国都临淄,想到难于永享据有国土之乐,流泪说:“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对于本诗内容与写作技巧的理解,下列解说中错误的两项是 _ A首联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用“翠微”来代指碧绿的江水,流露出对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B颔联写诗人理想中尽兴地过重阳的方式-应该将菊花插个满头再归去,旨在表现他对菊花的独特喜爱和对隐逸的向往。 C颈联用了对比,将大醉无忧与怨恨忧愁相对比。“但将酩酊酬佳节”-斟起酒来喝吧,诗人像是劝客,又像是劝自己。 D尾联用典,诗人由眼前登临的齐山,联想到齐景公的牛山坠泪,他与齐景公有同

7、感,却宽慰自己不必独自伤感流泪。 E李清照的醉花阴与本诗都反映出古人重阳赏菊、饮酒的风俗,但诗人心境不同,本诗没有前者包含的相思之愁。通过记叙重阳登高,诗人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概括。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9.0分)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

8、,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

9、之奈何?”樊哙曰:“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_ A拔剑切而啖之啖:吃。B杀人如不能举举:举起。C窃为大王不取也窃:私下里。D沛公起如厕如:往。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 A天下皆叛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B以待大王来常以身翼蔽沛公C拔剑切而啖之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D怀王与诸将约曰欲呼张良与俱去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

10、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主要表现了樊哙粗鲁莽撞的性格特点。 C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缺点。把选文中划线的地方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5.0分)9.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

11、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我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 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与中国古代哲学体系有密切关系,它能反映季节的变

12、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 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它们是: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它们是: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

13、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摄氏零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

14、,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节日的氛围,夏至、暑伏也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至民间有“冬至饺子夏至面”“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说法。在这些节令中,往往伴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谚语。二十四节气内涵十分丰富,其中既包括相关的谚语、歌谣、传说等,又有传统生产工具、生活器具、工艺品、书画等艺术作品,还包括与节令

15、关系密切的节日文化、生产仪式和民间风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因而成为中国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对“二十四节气”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能用土圭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并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 B我国古代把5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72候24节气,这种用农历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早在淮南子中就有完整记载。 C二十四节气由我国劳动人民独创,不仅反映了季节的变化,还具有指导农事活动的功能,对人民生活有广泛的影响,是重要的文化遗产。 D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知,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反映了四季的开始。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二十四节气的制订经历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