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戴河分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测试题201911290192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96981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戴河分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测试题201911290192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东戴河分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测试题201911290192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东戴河分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测试题201911290192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东戴河分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测试题201911290192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东戴河分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测试题201911290192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戴河分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测试题20191129019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戴河分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测试题20191129019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六次周测试题一、单选题1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 )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 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 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2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

2、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3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4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

3、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C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5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6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7在清末,

4、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在于( )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实行“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方式和目标 D是否推行议会制度8孙中山在大总统宣言书中宣布了合五族共建民国的思路,但1920年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说中国不止五族,应该合各族成为一大民族。1921年认为“不能笼统讲五族,应该讲汉族的民族主义,使其他各民族同化为汉族”。1924年又指出,中国应通过联合各宗旅,而成为一个民族。这一变化( )A适应了中国民族独立与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 B表明孙中山仍然坚持大汉族主义的狭隘观念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D明确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立场9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就在

5、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民主革命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人类思想文明角度思考,上述四位政治家有共同之处,表明(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相互学习借鉴C.历史发展主要是由历史巨人推动 D.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具有世界性10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 )A.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借鉴 B.明确了

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表明新中国已经摆脱了苏联模式11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诞生C.中国只走新民主主义道路 D.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12早年,孙中山认为:“农政有官则百姓勤,农务有学则树畜精,耕耨有器则人力省。”十月革命后,孙中山进一步指出:“所谓得民心,最主要的是得农民之心如果农民不来参加革命,就是我们革命没有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孙中山( )A.以民生主义作

7、为三民主义的核心 B.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C.实现了救国思想向社会主义转变 D.对农民的关注由经济上升到政治层面13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C.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D.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14“敌强我弱,我有灭亡的危险。但敌尚有其他缺点,我尚有其他优点。敌之优点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削弱,其缺点亦可因我之努力而使之扩大。我方反是所以我能最后胜利,避免

8、灭亡,敌则将最后失败,而不能避免整个帝国主义制度的崩溃。”上述论断出自毛泽东1938年发表的(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持久战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联合政府15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16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今后将敷设无数之干线,以横贯全国各极端,使伊犁与山东恍如毗连,沈阳与广州语言相通,云南视太原将亲如兄弟焉,则中国之前途,可永久适存于

9、世界。其意在说明铁路的修筑( )A有助于实现中国近代化 B有助于增强民族意识C有利于交通条件的改善 D有利于实现民生幸福17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水准C.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D.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18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己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

10、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段话表明(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已形成 B武装斗争必须依靠人民战争C城市中心革命论己无市场 D救国救民道路的新思想萌发191924年3、4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20从兴中会、同盟会创立时的“驱除鞑虏”,到民国初肇时的“五族共和”,再到国民革命时的“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发展轨迹是(

11、)A从反对帝国主义到民族自强自立 B从暴力革命手段到和平主义思想C从主张反满兴汉到联合满族人民 D从立足汉族本位到追求中华独立21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些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C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22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23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他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倡导民主科学 B反对愚昧迷信C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24 1919年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