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管理)用“精神收入”激励职工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94174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3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收益管理)用“精神收入”激励职工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收益管理)用“精神收入”激励职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收益管理)用“精神收入”激励职工(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精神收入”激励职工财富分物质和精神两类。对于物质收入,无论是企业管理者还是职工本人都会十分关注,可对于“精神收入”,有时却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精神收入”包罗万象。河南郑州市有一家国有中型企业在抓好职工物质分配的同时,十分重视职工的“精神分配”,连续5年在全厂开展月评、季评新闻人物活动,使职工的自身价值得到了合理充分的体现,从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主人翁地位,极大地焕发了职工的工作热情。无独有偶。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最近发动职工,结合岗位特点提炼出了200多条岗位职业道德格言,并将格言制成固定标牌,挂在工作现场,以激励本厂职工。例如采矿掘进工的格言是像钻头一样进取;轧钢工的格言是把钢坯送上成材

2、之路;汽车发动机的格言是为公加大油门,防私踩好刹车。这些职业道德格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提高职工的“精神收入”并不亚于提高物质收入。为什么有的企业职工收入并不少,然而还是牢骚满腹,这不能不说与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职工“精神分配”,对职工精神营养补给不足有很大关系。在物质收入达到较高水平后,金钱等物质手段的激励作用会越来越弱,而精神激励的作用会越来越强。首先是荣誉激励,如发奖状、证书、记功、通令嘉奖、表扬等。在管理学看来,追求良好声誉是经营者的成就发展需要。对于职工,头衔同样也可以换来他们的认同感,从而激发员工的干劲。其次是成就激励,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合理晋升。尤其是对于知识型员工,需要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第三是竞争激励。日本松下公司每季度都要召开一次各部门经理参加的讨论会,以便了解彼此的经营成果。开会以前,公司把所有部门按照完成任务的情况从高到低分别划分为A、B、C、D四级。会上,A级部门首先报告,然后依次是B、C、D级部门报告。这种做法充分利用了人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因为谁也不愿意排在最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