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9791711 上传时间:2020-01-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作业与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教育学作业一、填空题1.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 思想品德 的活动,都是教育。2. 学校教育内容具体表现为 课程 。3. 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一般叫教育的 本体 功能。4.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实物、模型或形象化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掌握知识本质的教学原则是 直观性 原则。5. 课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及其时间的分配,一般叫课的 结构 。6. 教师遵循教学规律,针对教学对象,灵活运用教法,善于启发诱导,激励学生热情,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任务,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整套教学技巧,一般

2、叫 教学艺术 。7. 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的教育就是_智育_。8. 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独立的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这种课程就是_学科课程_。9. 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也叫_素质_教育。10.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这条教学原则是_因材施教_原则。11. 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设计或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流程及其方法体系,就是_教

3、学模式_。12. 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技术和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分析、比较, 并给以价值判断的一种活动,就是_教学评价_。13. 体育是向学生传授体育、_卫生_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机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14. 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就是_课程计划_。15.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等创新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就是_创新_教育。16.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

4、(课表), 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_班级_教学。17.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统称为_教学方法_。18. 在教育研究中,表示研究方法、资料、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指标是_信度_。二、单项选择题1. 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 D ) A一般因素 B基本因素 C组成因素 D构成要素2. 狭义的课程一般是指学校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 (C ) A传授方法 B传授手段 C传授进程 D传授技术3. 中小学为实现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就是 ( C ) A课堂作业

5、B课外作业 C课外活动 D课外参观4. 教育学中所讲的人的发展,是指人的个体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成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所发生的有规律地变化和逐渐( B )A个性化的过程 B社会化的过程 C人格化的过程 D学习化的过程5. 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的职责是 (D ) A教书 B育人 C传授知识 D教育教学6. 学生的行为规范、公民意识、劳动态度等属于(D ) A心理素质 B生理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 D思想品德素质7. 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就是 ( A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8. 活

6、动课程的缺点是 ( A )A逻辑性较差 B实践性较差 C操作性较差 D直观性较差9. 学校为实现教育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对学生施加各种影响的教育活动就是( A )A社会实践 B教育见习 C实习作业 D社会研究10. 根据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是 ( D )A专业人员 B特殊人员 C雇员 D公务员11. 决定教师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职业的积极性和责任感的是 ( A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学术地位12. 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属于 (B )A生理素质 B心理素质 C科学文化素质 D思想品德素质13. 培养学生正确

7、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就是 ( B )A劳动技术教育 B美育 C体育 D德育14. 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就是 ( B )A课程大纲 B课程政策 C课程内容 D课程方案15. 教育活动通过发挥本体功能所产生的效果就是(A )A教育的正功能 B教育的负功能 C教育的简接功能 D教育的直接功能16. 依据教师法规定,教师的使命是(C )A教书育人 B传授知识发展智力 C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D双基教学17. 学生的经验、技能和科学文化素养属于( A ) A生理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心理素质 D思想品德素质18. 有关学生创新素质的研究表

8、明,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是( B ) A只有某种程度的正相关 B只有某种程度的负相关 C完全正相关 D完全负相关三、多项选择题1. 按照教育界的习惯,一般把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 ( AB ) A活动课程 B潜在课程 C文科课程 D理科课程2. 影响人发展的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先天的非遗传的各种因素和(AB ) A遗传因素 B成熟机制 C生理结构 D生理功能3.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的中心与基础是( AB ) A师生的互动 B师生的交往 C双边活动 D教书育人4. 循序渐进原则中的“序”是指( AB ) A教材的逻辑顺序 B学生的认识顺序 C教的顺序 D学的顺序5.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问

9、题、假设、( BC ) A发现 B验证 C总结提高 D探索6. 学科课程的优点是逻辑性强和( CD)A形象性强 B直观性强 C系统性强 D简约性强7. 影响人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有家庭和 ( AC)A学校 B动机 C社会环境 D成就水平8. 在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在教学中处于 ( AB)A主体地位 B中心地位 C关键地位 D重要地位9. 传授接受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 CD )A练习知识 B应用知识 C巩固知识 D检查知识10. 学生学业测验评价方式一般有( AB)A自由应答型 B固定应答型 C选择应答型 D判断应答型11. 学科课

10、程的缺点是 ( AB )A忽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 B容易造成学科分割 C逻辑性较差 D系统性较差12. 有关创造心理的研究表明,创造思维主要是( CD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辐合思维13. 教学中布置给学生的作业一般包括( AB )A课堂作业 B课外作业 C活动作业 D见习作业14.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自学、讨论交流、( AB ) A启发指导 B讨论小结 C师生谈话 D写实验报告15. 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从观察者的角度看,一般分为( AB )A局外观察 B参与观察 C有目的观察 D自由观察四、判断题1. 教育内容就是课程,课程就是教育内容。( )2. 创新教育

11、就是英才教育。( )3. 学生是能动活动的人。( )4. 教学过程永远具有教育性这一规律表明,只要教师做好了教学工作,学生自然而然会获得良好的思想教育。( )5. 教学基本功是教学艺术的前提和条件。( )6. 教育的本体功能就是教育的外在功能。( )7. 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矛盾的。( )8. 过分追求成功往往限制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9. 在教育测量和评价中,从严格意义上讲,“课程评价”、“学业评价”、“测量”是同义词,具有完全相同的含义。( )10. 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11.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特长和兴趣的教育。( )12. 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规律说明,学生掌握知识的

12、同时智力和能力自然得到发展。( )13. 对于正常学生而言,创造力不是呈现为“有”或“无”的状态,而是“大”与“小”的程度。( )14. 终结性评价比形成性评价更有意义,愈来愈受到教育评价的重视。( )15.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力的人。( )五、简答题1. 学校教育内容有哪些特点答:(1)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教育机构,有专职人员主持和管理,即通过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实施的专门的教育活动。(2)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发展人的素质。(3)学校教育是目的性、组织性、计划性最强的系统性教育活动。2.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答:(1)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促使年轻一代政治社会化,以维系社会政治的稳定。(2) 根据社会的政治需要,培养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政治管理人才,保证一定社会政治的巩固与稳定。(3)教育能够制造和传播政治舆论和思潮,影响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