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100197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87018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100197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100197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100197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100197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100197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10019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210019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总分值:150分 时间:100分钟温馨提示:此次考试卷面分为5分说明:1. 书写整齐无大面积涂改且主观题基本完成的得5分2. 书写有涂改或主观题未完成的,根据情况扣(15)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Na23 Fe56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80分)1. 下列关于物质所属类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KMnO4属于盐 B.冰水混合物属于分散系C.烧碱属于碱 D.胆矾(CuSO45H2O)属于纯净物2.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安全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可以直接用大量水冲洗B.取用化学药品

2、时,应该特别注意观察药品包装上的安全警示标志C.凡是给玻璃仪器加热,都要垫石棉网,以防仪器炸裂D.闻任何化学药品的气味都不能使鼻子凑近药品3.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4.6g金属钠由原子完全变为Na+ 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AB. NA 个氧气分子与NA 个氢气分子的质量比为81C. 1 L 0.5 molL1 MgCl2溶液中,含有Cl的个数为NAD. 22.4LCO和CO2的混合物中,含有碳原子的数目为NA4. 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2 mo l/LNa2SO4有沉淀生成B. Fe(OH)3

3、胶体在通电后可作定向移动,是因为Fe(OH)3胶体粒子带电C.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D.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5. 下列中草药煎制步骤中,属于过滤操作的是( )A.冷水浸泡B.加热煎制C.箅渣取液D.灌装保存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aCO3固体不导电且不溶于水,它在水溶液中不导电,所以CaCO3不是电解质B. Na2SO4溶液导电,所以Na2SO4溶液是电解质C. C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D. 1.0molL1的NaCl溶液与1.0 molL1的MgCl2溶液相比,后者的导电能力强7. 在某无色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4、的一组离子是( )A. Na+、K+、HCO3、NO3 B. NH4+、SO42、Al3+、NO3C. Na+、Ca2+、NO3、CO32 D. K+、MnO4、NH4+、NO38.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4:Ba22OH2HSO42BaSO42H2OB. 向MgCl2溶液中加入氨水制备Mg(OH)2:Mg2+2OHMg(OH)2C. NaOH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OHCO2HCO3D. NH4HCO3与过量的反应:HCO3OHCO32H2O9. 运动会上发令枪所用“火药”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钾和红磷,撞击时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5KClO36

5、P3P2O55KCl。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KClO3是被氧化 B. P2O5是还原产物C. 红磷发生还原反应 D.1molKClO3参加反应有6mole转移10. 常温下,在溶液中可发生以下反应:HZXO42X2Z2H2O(未配平);2M2R2=2M32R;2RZ2=R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性强弱顺序为XO42Z2R2M3 B. 还原性强弱顺序为X2ZRM2C. R元素在反应中被氧化,在中被还原 D. 常温下反应2M2Z2=2M32Z不可进行11. 下列除杂所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待提纯的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ANaCl(Na2

6、CO3)稀硝酸蒸发B酒精(水)生石灰萃取分液CZn(Cu)稀硫酸过滤DCO2(HC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气12. 6mol SO32恰好将2mol X2O42还原,则X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A.0 B. +1 C. +2 D. +313.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其中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滴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B滴加Ba(NO3)2溶液,再滴加AgNO3溶液先无白色沉淀,后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原溶液中有ClC滴加盐酸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原溶液中有CO32D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

7、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有NH4+14. 在同温同压下,容器甲中盛有H2,容器乙中盛有NH3,若使它们所含的原子总数相等,则这两个容器的体积之比是( )A.21 B.12 C.23 D.1315. 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子可能为( )所含离子ClSO42H+M浓度/(molL1)2121A. Na+ B.Ba2 C. NO3 D. Mg2+16. 在饱和石灰水中,慢慢地通入CO2气体,先产生白色浑浊,后又变成无色溶液。下列表示此过程中溶液导电性变化的图示最接近事实的是(横坐标为CO2的量,纵坐标为溶液的导电能力)( )A B C D二、填空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65分)

8、17.(14分)有以下物质:NaHSO4溶液 小苏打 氨水 铜 FeCl3固体稀NaOH溶液 Al(OH)3 二氧化碳(1)上述物质中能导电的物质有(填序号,下同)_,属于电解质的是_,属于非电解质的_。(2)写出NaHSO4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3)写出小苏打与胃酸(主要成分为稀盐酸)作用的离子方程式: 。(4)实验室用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如果将1molFeCl3全部制成胶体,胶粒数目_NA(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8.(16分)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反应。(1)已知反应Cu2Fe3+=Cu2+2Fe2+,氧化性Fe3+_Cu2+(填“”或“”)。(2)已知铜在常温下能被

9、HNO3溶解。反应方程式为: 3Cu8HNO33Cu(NO3)22NO 4H2O请将上述反应改成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表示电子得失的方向和数目 。若生成448mL的NO(标准状况下),则该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是_mol。被还原的硝酸占参加反应硝酸的比例为_。(3)在xR2+yH+O2mR3+nH2O的离子方程式中,对系数m和R2+、R3+判断正确的是_。A. m=y,R3+是还原剂B. m=2y,R2+被氧化C. m=2,R3+是氧化剂D. m=4,R2+是还原剂(4)实验室中所用少量氯气是用下列方法制取的:4HCl(浓)MnO2Cl2MnCl22H2O其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_,写出该

10、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19. (11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从下列各组反应对比中,判断哪种粒子的氧化性最强,哪种粒子还原性最强。(1)铁钉浸入CuSO4溶液后,表面会附有红色物质;铜丝浸入AgNO3溶液后,表面会附有银白色物质。则在Cu、Fe、Ag中,_的还原性最强;在Cu2+、Fe2+、Ag+中,_的氧化性最强。(2)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为棕褐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淡绿色溶液(FeCl2)。则在氯气分子(Cl2)、氯离子(Cl)、氢离子中(H+),_具有氧化性,_的氧化性最强。(3)某反应体系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7种物质:C、H2SO4、K2CrO4、K2SO4

11、、CO2、Cr2(SO4)3和H2O。已知该反应中发生如下过程:CCO2。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0.(14分)将两种化合物一起溶于水得到一种无色透明溶液,溶液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某些离子:K+、Mg2+、Fe3+、Ba2+、SO42、OH、CO32和Cl,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取少许溶液滴入BaCl2溶液,无白色沉淀产生。. 取少许溶液先滴加硝酸再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再取少许原溶液滴入少量H2SO4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1)根据以上现象判断,原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2)写出实验和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3)如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相等,确定溶液中 (填有或无)K+。判断依据是 。21.(10分)已知某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FeSO4,较多的Cu2+,以及部分污泥,通过下列流程可从该废水中回收FeSO47H2O晶体及金属Cu。(1)步骤1的主要操作是_,(填操作名称)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外还有_。(2)步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