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5389207.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785566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538920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538920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538920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538920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538920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538920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 (word版含解析)_5389207.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威海市2016年中考化学试卷(word版含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1物质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电灯通电发光 煤制成焦炭 塑料老化 干冰升华 石油分馏 海水制镁 石块粉碎成石子 粮食酿酒ABCD【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煤制成焦炭 塑料老化 海水制镁 粮食酿酒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电灯通电发光 干冰升华 石油分馏 石块粉碎成石子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

2、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按照单质、盐、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生铁、氢氧化铜、冰水混合物B液氧、硫酸钡、粗盐C天然气、纯碱、石油D钙片、氯化镁、海水【分析】根据有关的概念进行分析,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解答】解:A、生铁属于混合物,氢氧化钠是碱,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故A错;B、液氧属于单质,硫酸钡是盐,粗盐属于混合物,故B对;C、天然气属于混合物,纯碱是盐,石油是混合物,故C错D、钙片属于混合物;氯化镁属于盐,

3、海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B【点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是: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量取8mL液体C氧气验满D稀释浓硫酸【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量筒及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C、根据气体验满的方法分析;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分析;【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试管和试剂瓶倾斜,瓶塞要倒放,故A错误B、使用滴管时,不能伸入量筒内部,要在容器口上方竖直滴落,故B错;C、验满氧气时,应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故C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不能在量筒内进行

4、,故D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需要同学们掌握正确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方可正确实验,同学这类问题也是经常考查的问题4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是()A用甲醛浸泡海产品,延长保鲜时间B用二氧化硫熏蒸馒头,使它更白C用适量的小苏打做糕点,使它更松软D用大量的甜蜜素制作果冻,使它更加可口【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碳酸氢钠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判断D、根据甜蜜素对人体有害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性,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B、二氧化硫

5、是有毒气体,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C、面粉发酵时可产生酸,碳酸氢钠与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体膨胀使馒头疏松多孔,故该做法不会危害人体健康D、甜蜜素对人体有害,故该做法会危害人体健康故选C【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5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不动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分析】A、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微观粒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

6、断B、根据饱和溶液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溶质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说法错误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不一定能变成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其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溶解度增大,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不一定能形成溶液,如植物油难溶于水,分散到水里不能形成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

7、之间的转化、溶液的基本特征、饱和溶液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燃烧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变化,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燃烧一定有火焰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一定会发生爆炸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分析】A、根据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爆炸的条件分析;C、根据燃烧的定义分析;D、根据灭火的措施分析【解答】解: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没有火焰产生,故选项说法错误;B、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应该还产生大量的热或气,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C、物质跟氧气也可能发生缓慢氧化,如铁的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D、降低

8、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是灭火的一种措施,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项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燃烧的概念、特征、现象和灭火的措施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有关化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工业制烧碱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成就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分析】A、根据侯德榜的贡献考虑;B、根据空气组成的发现过程考虑;C、根据电子的发现过程考虑;D、根据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进行解答【解答】解:A、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改进纯碱的生产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故A错误;

9、B、拉瓦锡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故B正确;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证实原子是可分的,故C正确;D、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将当时已发现的63种元素排序,制得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D正确故选:A【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关于化学史方面的常见知识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或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反映中考的方向8下列关于混合物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A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B除去生石灰中混有的少量碳酸钙将混合物溶于水后过滤C除去硝酸钾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钠蒸发结晶后过滤D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氧化铜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

10、反应后过滤【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

11、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的方法;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9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相等”,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正确的是()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一定相等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的溶液质量一定相等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一定

12、相等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相等【分析】A、根据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但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分子间有间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将食盐加入水中,但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的质量不再改变,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解度曲线相交,表示曲线所代表的物质在一定温度下溶解度相等,而不是溶液质量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将两种液体混合,混合后的体积与混合前两种液体体积之和不一定相等,因为分子间有间

13、隔,故选项说法错误D、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饱和溶液的特征、溶解度曲线的含义、分子的基本性质、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C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D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分析】A、根据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解答;B、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解答;C、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解答;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解答【解答】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故错误;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C、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构成以及数量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