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管理)双赢MBO:引进溢价股权资本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84961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权管理)双赢MBO:引进溢价股权资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股权管理)双赢MBO:引进溢价股权资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股权管理)双赢MBO:引进溢价股权资本(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办发60号文和国资委的78号文,从来没有禁止过中小国有企业改制的MBO操作。由经营者带领,使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起死回生,或在其行业内脱颖而出,成为市场领袖,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正是由于企业价值与其人力资本密切相关,地方国资委也鼓励企业尽快完成国有资本退出的改革。企业经营管理者首先想到的国有企业改制方法就是MBO,但是不容小觑的问题是买断国有产权的现金来源。现状是:没有值钱的抵押物,依靠个人信用不能向银行借款;从亲戚朋友处借到的钱,只是杯水车薪;设立公司作为收购主体,贷款通则限制及缺乏信用记录,也决定了其不可能获得银行贷款;从其他有钱人(或机构)那里借来 “过桥资金”,且不让其控股或参股,现实

2、中根本就没有可能。这种情况下的直接结果就是:众多经营管理者明明知道收购的内涵价值巨大,但却苦于没有那么多钱而望企兴叹。另一方面投资界很多投资经理们苦于找不到好项目而心急火燎。有需,有求,于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商机出现了。现实中有一案例:某国有独资企业已获准可由职工买断收购,净资产评估值2800万元。产权非国有化后,需支付职工安置费用1000万元(其中约500万元可转为新公司的股权)。企业虽然效益不佳,却拥有领先的技术、一流的人才和竞争潜力,体制问题解决后,一定能有更好的发展。但职工只能自筹到600万元,不足以单独支付受让价款;若由外部投资者投资2200万元受让剩余产权,将会把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公司

3、控股权拱手让人,又心有不甘。职工,尤其是高管们陷入了两难境地。在专业机构的帮助、沟通下,企业接触了一些专门从事国有企业改制直接投资的机构,其中一家公司对他们产生了兴趣。经分析调研,这家投资公司预估该企业值5000万元,并愿意为此付出高于评估净资产的溢价投资。经过几轮谈判,双方达成协议。(1)甲方(包括经营管理团队在内的职工)与乙方(投资公司)先共同设立一家注册资本为2250万元的公司(SPV),其中甲方自筹600万元外加500万元的经济补偿金投入占49%,乙方投入1150万元占51%。注册资本分两期缴纳,其中第一期各投资600万元。双方约定由乙方暂时控股的条件是,乙方必须向SPV提供600万元的借款,乙方收回借款后,须再向甲方无偿出让2%的SPV股权,公司转而由甲方控股。(2)经过规范程序操作后,由SPV与国资委签署国有产权转让合同,转让价格2800万元。国资委收到第一期1000万元的转让价款后,即支付给职工经济补偿金。(3)双方缴纳SPV第二期注册资本金,职工股东500万元,乙方550万元;同时乙方提供600万元的借款资金。至此,SPV的注册资本金和乙方提供的借款资金全部到位。(4)公司完成改制后,完全可以通过举债获得资金,用于偿还乙方600万元。这样操作完成后,甲方实现了对目标国有企业的控股收购,乙方1150万元投资获得了价值2500万元的股权资产,真正实现了“双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