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79652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邹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50分 ,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主创团队用石墨烯制作发热服饰,说明石墨烯是导热金属材料B. “地沟油”禁止食用,但处理后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C. “一带一路”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丝绸属于合成纤维,主要含C、H、O、N元素D. 聚乙烯(PE)和聚氯乙烯(PVC)都是食品级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并且都耐高温【答案】B【解析】【详解】A.石墨烯是非金属材料,故A错误;B.“地沟油”的主要成

2、分是油脂,含有有毒物质,不能食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制取肥皂,油脂燃烧放出大量热量,可制作生物柴油,故B正确;C.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聚氯乙烯(PVC)对人体存在潜在危害,不是食品级塑料制品,故D错误。故选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 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变为光能C. Ba(OH)28H2O晶体与NH4Cl反应为放热反应D. 18.4 molL1H2SO4溶液可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且不改变它的性质【答案】A【解析】【详解】A.化学反应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能量变化,故A正确;B.白炽灯工作时,电能主要转化为光能,

3、是主要而不是全部,因为还有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故B错误;C.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时要吸收能量,所以属于吸热反应,故C错误;D.蛋白质遇到18.4molL1H2SO4溶液,会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会发生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此过程为蛋白质的变性,故D错误。故选A。【点睛】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钾溶液或者加入硫酸铵溶液或氯化钠,此过程叫做蛋白质的“盐析”为物理变化;蛋白质受热或遇到浓硝酸、硝酸汞等重金属盐、甲醛等有机溶剂化学物质,失去原有的生理功能,此过程叫做蛋白质的“变性”为化学变化。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氨基酸均只含有一个羧基和一个氨基B.

4、 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 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均属于化学变化D. 煤的气化、煤的液化属于物理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A.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特点是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故A错误;B.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植物油为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不饱和键,故B正确;C.石油的分馏是利用石油中各种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的一种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发生复杂的反应获得煤焦油、焦炉煤气等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D.煤的气化是在高温条件下煤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和H2,是化学变化;煤的液化,是把固体

5、炭通过化学加工过程,使其转化成为液体燃料、化工原料和产品的先进洁净煤技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故选B。4.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A. Na2O2 熔化B. 碳酸氢钠加热分解C. 酒精溶于水D. MgCl2溶于水【答案】B【解析】【分析】一般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共价键,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在溶于水、化学变化中共价键被破坏,据此答题。【详解】A.Na2O2熔化,破坏离子键,不破坏共价键,故A不选;B.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破坏了离子键和共价键,故B选;C.酒精溶于水,只溶解,不发生电离,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共价键,故B不选;D.Mg

6、Cl2是离子化合物,MgCl2溶于水破坏离子键,不破坏共价键,故D不选。故选B。【点睛】注意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可能存在共价键,明确晶体的构成微粒及微粒之间存在的作用力即可解答。5.C60、H3、O2-、N5+等微粒均已被发现或制备出来。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C60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B. H3和H2化学性质相同,互为同位素C. KO2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D. N5+中含有34个电子【答案】B【解析】分析:A.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B.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C.根据KO2的结构分析;D.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减去

7、所带电荷数。详解:A. C60与金刚石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B. H3和H2化学性质相同,均是单质,不能互为同位素,B错误;C. KO2中含有钾离子和O2离子,含有离子键,氧元素与氧元素之间还含有共价键,因此属于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C正确;D. N5+中含有电子的个数是57-1=34,D正确;答案选B。6.下列化学用语或描述中,正确的是A. F-的结构示意图:B. 次氯酸的电子式: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D. 苯乙烯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A【解析】【详解】A.氟离子的核电荷数是9,核外电子总数是10,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B.次氯酸分子中

8、Cl为+1价,共用一对电子,O为-2价,共用了两对电子,次氯酸电子式为,故B错误;C.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故C错误;D.苯乙烯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故D错误。故选A。7.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0.5molC4H10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5NAB. 标准状况下,22.4L由CHCl3和CH2Cl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C. 1.8克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均为NAD. 3.4g羟基和3.4g氢氧根离子均含有2NA个电子【答案】A【解析】【详解】A.1分子C4H10中含有13个共价键,则0.5molC4H

9、10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5NA,故A正确;B.标准状况下CHCl3和CH2Cl2均不是气态,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由CHCl3和CH2Cl2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分子数,故B错误;C.H218O与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故1.8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0.09mol,而H218O与D2O中均含有10个质子和10个中子,故0.09mol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和质子的物质的量均为0.9mol,个数均为0.9NA个,故C错误;羟基与氢氧根离子的摩尔质量均为17g/mol,3.4g羟基和3.4g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氢氧根带一个负电荷,故0.2molOH-含2mol电子即

10、2NA个,0.2mol羟基含1.8mol电子即1.8NA个,故D错误。故选A。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B. 第A族元素单质越活泼,其熔点和沸点就越高C. 第三周期气态氢化物HCl、H2S、PH3的稳定依次增强D. 元素周期表中一共有16个纵行,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答案】A【解析】【详解】A.除零族元素外,非金属元素全都是主族元素,故A正确;B.第A族元素单质越活泼,其熔点和沸点就越低,故B错误;C.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第三周期气态氢化物HCl、H2S、PH3的稳定依次减弱,故C错误;D.元素周期

11、表中一共有18个纵行,16个族,元素周期表里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金属性,又有非金属性,所以可制半导体材料,故D错误。故选A。9. 已知在周期表中第118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0族,预测第114号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A族B. 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C. 肯定是非金属元素D. 常见的化合价有+2和+4价【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第七周期零族元素原子序数为118,处于第18列,114号元素与118号元素同周期,原子序数相差4,故所处列数也相差4,即114号元素处于14列,为A族元素,即114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七周期第A族,A正确;B11

12、4号元素处于A族,则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B正确;C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114号元素为金属元素,C错误;D114号元素处于A族,常见的化合价有+2和+4价,D正确,答案选C。【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名师点晴】解答的关键是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与递变性解答,注意掌握利用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位置的方法,即。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只要记住了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序数(He2、Ne10、Ar18、Kr36、Xe54、Rn86),就可由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推出主族元素的位置。(1)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多1或2,则应处在下周期的第A族

13、或第A族,如88号元素:88862,则应在第七周期第A族;(2)若比相应的稀有气体元素少15时,则应处在同周期的第A族第A族,如84号元素应在第六周期第A族;(3)若预测新元素,可与未发现的稀有气体元素(118号)比较,按上述方法推测知:114号元素应为第七周期第A族。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乙醇俗名酒精,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退色B. 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都可得到甘油和高级脂肪酸C. 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轻质燃料油的质量和产量D. 煤中含有的苯、甲苯、二甲苯等有机物,可通过煤的干馏来获得【答案】C【解析】【详解】A.乙醇俗名酒精,因为乙醇有羟基,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乙醇能

14、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错误;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得到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都可得到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故B错误;C.石油裂化的目的为了提高轻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柴油等)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故C正确;D.煤的组成以有机质为主体,构成有机高分子的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煤不含苯和二甲苯等,故D错误。故选C。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蛋白质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 硝基乙烷(CH3CH2NO2)与甘氨酸(氨基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C. 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由高分子化合物生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D. 合成高聚物的单体是【答案】B【解析】分析

15、:A.根据组成蛋白质的元素分析判断;B.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C.根据裂解的含义以及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分析;D.根据高聚物是加聚产物判断其单体。详解:A. 蛋白质是由C、H、O、N、S、P等元素组成的物质,A错误;B. 硝基乙烷(CH3CH2NO2)与甘氨酸(NH2CH2COOH)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B正确;C. 石油裂解是采取比裂化更高的温度,使石油分馏产物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短链烃的过程,另外油脂也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D. 高聚物属于加聚产物,其单体是乙烯和丙烯,D错误。答案选B。点睛:加聚产物的单体推断方法:凡链节的主链上只有两个碳原子(无其它原子)的高聚物,其合成单体必为一种,将两半链闭合即可;凡链节中主碳链为4个碳原子,无碳碳双键结构,其单体必为两种,从主链中间断开后,再分别将两个半键闭合即得单体;凡链节中主碳链为6个碳原子,含有碳碳双键结构,单体为两种(即单烯烃和二烯烃)。12.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向Na2SO3溶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