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传媒)《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79272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告传媒)《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广告传媒)《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广告传媒)《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广告传媒)《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广告传媒)《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告传媒)《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告传媒)《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实验指导书适用专业:教育技术学实验项目:实验一 摄像机的使用实验二 固定机位拍摄实验三 景别拍摄训练 实验四 运动画面拍摄实验五 综合拍摄训练实验六 视音频采集实验七 视音频剪辑实验八 专题片创作 实验一 摄像机的使用一、实验目的 1、熟悉摄像机的主要开关、按钮及插座的功能。 2、学会摄像机的操作方法。 3、了解使用摄像机时的注意事项。 4、学会三角架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 数字摄像机 、三脚架 、数字磁带、电池三、实验内容认识摄像机及其基本操作;熟悉常见的几种执机方法。 四、实验步骤1.认识摄像机及其基本操作 (1)电池的安装 (图一) A.抬起取景器; B.按电池上的标志

2、方向插入并推动充电式电池直至发出咯哒声。(如图一所示) (2)装入磁带 (图二) A.安装好电源 B.按下EJECT开关上的兰色小键并朝箭头方向拨动来打开录象带盖,录象带舱随后自动打开; C.推录象带背部的中间部位将其装入。使录象带窗向外、写保护片向上笔直装入录象带舱底部。 D.按录像带舱上的PUSH标志关闭录像带舱。 E.按录像带盖上的PUSH标志关闭录像带舱。(如图二所示) (3)白平衡的调整 A.当摄像机处于待机、摄像或存储方式时,将AUTO LOCK选择开关设定于中央(自动锁定取消)位置; B.按WHT BAL键。白平衡指示随后出现在液晶显示屏或取景器中; C.转动SEL/PUSH E

3、XEC 拨盘以选择适合的白平衡方式。转动拨盘时,显示将会出现图中方框的三种状态(室内、室外、自调节)。若选 择了自调节方式,则首先对准一个白色物体如纸张的全景,然后按SEL/PUSH EXEC拨盘,指示灯快速闪烁,几秒钟后会停止闪烁,则表示白平衡调好并存入存储器。(如图三所示)(图三) (图四) (4)光圈调节 A.当摄像机处于待机、摄像或存储方式时,将AUTO LOCK选择开关设定于中央(自动锁定取消)位置; B.按IRIS键。光圈指示随后出现在液晶屏或取景器中; C.转动IRIS拨盘以调节光圈。转动拨盘时,F值将有如下变化:F1.6 F11COLSE ,数值越大,光圈越小。(如图四所示)

4、(5)手动聚焦 (图五) A.在记录、待机或内存模式下将FOCUS(聚焦)选择开关向下拨到MANUAL(手动)。 B.转动聚焦环使聚焦清晰。 2.常见的几种执机方法训练(1)肩扛式(如下图) 具体的方法:将摄像机放在肩上架稳,右手握紧手柄,操纵开关进行聚集和变焦,左手轻扶遮光罩或寻像器罩,适时调整光圈和焦距。为确保机器的稳定,可将机器紧靠脸颊。肩托的位置可根据摄像者的体型做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脸部靠紧摄像机机身和眼部贴紧寻像器罩的需要。(如上图所示) 肩扛执机时,两腿应叉开,重心要低,力求支撑的底部要大,这样才能使拍摄的画面相对稳定。当执机进行运动时,双膝应略弯曲,尽可能地以身体的运动代替步伐的

5、移动,这样可减轻因走路而产生的垂直振动。拍摄时,为了使画面上的被摄对象看起来最为稳定,应优先考虑使用镜头的广角段。尽量改变机位而不要频繁使用长焦变焦。 (2)徒手执机 具体方法:将右手放进手柄的皮带圈内,并将皮带系紧,然后放松肩部和胳膊,使手肘紧贴身体两边,以保持摄像机的稳定。(如上图) 双手握持的姿势是用手持带环扣住右手手背,牢牢抓住摄像机。右手支持机器,手指靠近操作控制键。左手的位置视不同的摄像机类型而定,托着摄像机的底部或侧部,但在很多情况下左手的最佳位置是在镜头下方,以保持平稳。 站立进行拍摄时,双脚之间的距离应和肩部的宽度相等,以保持机身的平稳。在低角度拍摄时,要把摄像机放在膝盖上,

6、以保持平稳。如果拍摄现场的条件允许,并符合电视作品情节的要求,要尽量找一些物体作为辅助支撑。拍摄时还要尽量避免那些似站非站或似蹲非蹲的姿势,因为摄像者大腿的肌肉处在紧张的状态,时间稍长,便会导致画面的抖动。 (3)利用三脚架拍摄 用三脚架可以确保摄录放一体机稳固的固定在一个位置,大大减低摄像机的抖动,令拍摄画面更稳定平滑,而且增加了你的能动性和景物的范围(见上图)。当你使用长焦转换镜头或长焦拍摄时,三脚架很关键。在延时拍摄、动画制作和微距拍摄时也须用三脚架来支持。 即使在使用三脚架的时候也不要太大意。在操作拍摄键或变焦杆的时候,应一边用手轻轻地扶住三脚架手持杆,一边操作。如果用力过猛,虽然摄像

7、机已被固定在三脚架上,但还是会产生抖动的。 实验二 固定机位拍摄一、实验目的 1.掌握固定机位拍摄角度、拍摄高度和选择方法。 2学会各种摄像角度的拍摄技巧。 二、实验仪器 1数字摄像机 2相应录像磁带 3监视器 4录像机 5三脚架 三、实验内容 1.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是指摄像机在同一水平线上,围绕被摄物四周所选择的拍摄点,不同拍摄角度可产生正面、斜侧面、侧面及背面的构图变化,如图一所示。 (图一) 2. 拍摄高度拍摄高度是指改变摄像机与被摄物水平线的高低所选择的拍摄角度。不同的拍摄高度可产生平视、俯视、仰视的构图变化,使画面地平线的高度,前后景物的可见度均发生变化,如图二所示。(图二 不同拍摄

8、高度的构图)3.练习并掌握各种高度和角度的拍摄1.平摄 平摄大致包括四种情况:正面拍摄、侧面拍摄、斜面拍摄、背面拍摄。 (1) 正面拍摄 镜头:正面拍摄教学楼,要给人以宽广、端正、平稳、安静的感觉。 镜头:正面拍摄一位教师正在授课,要表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及神情。 (2) 侧面拍摄 镜头:侧面拍摄运动场上起跑的动作。突出人物的轮廓线条和动作姿态。 镜头:侧面拍摄舞蹈动作。突出展现舞蹈动作的特点,表现出动作感。 镜头:侧面拍摄某学习小组正在进行学习讨论。突出表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要做到多方兼顾,平等相待,并注意突出表现某些情节和细节。 (3)斜面拍摄 镜头:斜面拍摄编辑机房设备。体会弥补正面拍

9、摄和侧面拍摄的不足,变平行线条为斜线条。努力消除画面的呆板。形成画面中设备大、小的对比。 镜头:斜面拍摄教学楼,同时表现被摄对象的两个面,表现出空间透视感和物体立体感。 镜头:斜面拍摄正在做摄像实验的学生。要安排好主体:学生;陪体等。 镜头:教师正在辅导学生做实验。要突出主次关系。 (4)背面拍摄 镜头:背面拍学生使用摄像机的场景,理解人物与背景融为一体。背景是人们所关注的事物。 镜头:背面拍教师正在聚精会神地批改学生作业。要能够给人以联想和思考。 镜头:背面拍一人物因伤心至极靠在树上哭泣,注意以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心感情。 2. 仰摄 镜头:仰摄正在授课的教师。注意掌握分寸,防止人物透视变形。

10、 镜头:仰摄图书馆或教学楼。突出表现其高大雄伟的气势。镜头:运用广角镜头仰摄队列前的领队等。突出强调前景,使背景影像明显地透视变小。 3.俯摄 镜头:站在主楼顶上俯摄远处潇湘大道。要展示被摄对象的规模、层次和地理位置等,给人以深远、辽阔、壮观的感觉。 镜头:俯摄学生正在进行运动的情景。突出一种生龙活虎、争先恐后的气势。 镜头:俯摄摄像机或手机的面板,要清楚展现面板上各个功能键。 镜头:俯摄正在进行篮球比赛的学生。要突出表现人物和环境的整体气氛,防止人物变形。 镜头:近距离俯摄某一运动物体,有意造成透视变形,达到某种艺术夸张的目的。 镜头:用广角镜头在楼顶俯摄某一人物。利用被摄对象的透视对比,起

11、到强调主体、缩小配景的作用。 4.顶摄 镜头:在楼顶或阳台上顶摄楼下正在跳舞的同学,强调出同学间的相互关系和图案变化。 镜头:运用正面平摄角度拍摄上述画面,并比较镜头、之间的差异。 镜头:顶摄某种动物的活动情况。 镜头:侧拍同一主体物。比较观察、两个镜头在心理上的不同感觉。 镜头:顶摄整理有序的各种书籍。使画面疏密有序,布局巧妙,并注意大的线条、脉络。 5.偏斜拍摄 镜头:偏摄因受到强烈震动而东倒西歪的某一道具。充分展示其不稳定。 镜头:偏斜拍摄摔跤场面。突出表现其中一人倒地时的情景。 实验三 景别拍摄训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不同景别的构图。 2.学会景别变化的方法。 3.掌握同一景别、不

12、同焦距的构图。 4.掌握各种景别的拍摄技巧。 二、实验仪器 1数字摄像机2录像磁带 3录像机 4彩色监视器 5三脚架 三、实验内容摄像距离是指摄像机到被摄物的距离。距离的远近,决定了画面上景物范围的大小。用定焦距镜头,选择不同的拍摄距离,可产生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构图变化,如图一所示。在同一拍摄距离上还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改变摄像机的视角而产生景别变化,如图二所示。 用不同焦距镜头拍摄同一景别画面时,改变的仍然是拍摄距离;短焦距镜头,要近拍;长焦距镜头,要远拍。图二中定焦距摄像机比变焦距摄像机的焦距短、视角大,拍摄距离要近些。用不同焦距、不同距离,拍摄同一景别的画面是不同的。 图三(a

13、)的短焦近拍镜头:背景范围大,景深大,前后景拉开,纵深感强。 图三(b)的长焦远拍镜头:背景范围小,景深小,背景拉大,放大,空间压缩,纵深感弱。 短焦距镜头视角大,故称广角镜头,可在近距离或无法后退的环境拍摄场景;长焦距镜头视角小,能将远距离的景物放大,故称摄远镜头,望远镜头,可在远距离或无法接近的环境拍摄景物的局部。 (一)远景。图四是拍摄远距离景物的镜头,也是视距最远的镜头。远景视野广阔、景深悠远,主要是用来表现自然环境,某种气氛;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地点、自然景观或大场景的群众活动场面。远景的选用制约着镜头的长度。因为必须给观众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看清画面的内容。 (二)全景。图五是表现人物

14、全身和周围环境的镜头。全景具有较为广阔的空间,在全景画面中,无论人物还是物体的外部轮廓线条、相互间的关系,都是能够得到展现的。它可以展现人物的整个动作、人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以及物体的全貌。与远景相比,它有较明确的内容中心。 (三)中景。图六中景是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它可以清楚地观察到人物的动作和周围的部分景物。在中景画面中,环境占据一定比例,但它并不是人物周围的环境。中景主要是用来表现人与人之间的谈话和感情交流,以及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人物的动作、姿态、手势和物体的形态、运动等。也就是说,中景的最大特点是以其生动的动态来吸引观众的,它是电视教材中最常见的一种景别。

15、 (四)近景。图七是摄取人物腰部以上,物体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那一部分。近景重在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势和局部细节特征。就人物而言,近景画面中人物上半身活动和面部表情占据显著地位,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因此最适宜于对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作细致的刻画。用近景画面表现物体时,应着重外部的纹理结构,以达到仿佛可触摸的真实质地感。 (五)特写。图八是把被摄对象的某一部分充满画面,对其作更为细致的交待,给人以强烈、突出的印象。特写的取景范围,一般是人的两肩以上或物体相当比例的部分,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避免其框架,深入其内部,突出地强调人或物的某一点,即局部细节。通过一点窥视人物内心或物体的本质。通过特写镜头,还可以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