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育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8121301218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72986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459.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育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8121301218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8121301218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8121301218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8121301218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庆市育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8121301218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育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81213012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育仁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201812130121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重庆市育仁中学重庆市育仁中学 2018 20192018 2019 学年高一历史学年高一历史 1010 月月考试题月月考试题 第 I 卷 选择题 一 单选题 每小题 2 分 共计 50 分 1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不同封建王朝官员上朝的礼仪 图示为两汉至清朝 实际上代表了 君臣关系的变化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军机处权力的扩大 D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2 在西周的分封制下 受分封的偏远诸侯国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 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 夷 戎 狄等少数民族用兵 进而兼并其土地 进行文化渗透 这主要说明分封制 A 有利于扩大疆域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

2、权 C 赋予地方权力过大 D 促进了民族的交融 3 元朝时管辖西藏和四川 青海部分地区的机构是 A 中书省 B 宣政院 C 行中书省 D 尚书台 4 礼记 乐记 中载 乐者为同 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 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 礼胜则 离 合情饰貌者 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 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 则上下和矣 仁以爱之 义以正之 如此则民治行矣 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 A 强化等级观念 和谐等级关系 B 以礼乐来区分尊卑 亲疏 贵贱 C 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 D 礼中有乐 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 5 传国玉玺是王朝宫廷珍宝 国之重器 由秦始皇下令镌造 正面刻有 受命于天 既寿永 昌 八个字 自秦以后 玉玺在帝王中

3、不断传承和争夺 五代时消失于战乱中 虽历代不懈 搜寻 但最终还是下落不明 在帝王眼中 玉玺的价值在于 A 证明皇位正统合法 B 体现专制独尊权力 C 保证皇位世代永续 D 震慑割据篡权企图 2 6 荀子 儒效篇 记载 周公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反映 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A 宗教色彩 B 神权色彩 C 宗族色彩 D 皇权色彩 7 孔子认为 天下有道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据此 下列时期属于 无道 的是 A 西周 B 战国 C 秦汉 D 唐朝 8 宋太祖曾说 朕选儒臣于事者百余人 分治大藩 节度使辖区 即使他们都贪浊 也 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为此

4、 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A 以文臣为地方官 B 设三衙 统调分离 C 设通判监督知州 D 三分相权 崇文抑武 9 题文 观察下表 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 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 正室 三哥 20 岁 四哥 17 岁 妾一 侧室 大哥 25 岁 妾二 侧室 二哥 22 岁 A 三哥 B 四哥 C 大哥 D 二哥 10 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 增加了行省设置 行省从中央领受 部分权力 代中央行事 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这里的 较高 级演化形态 表现在 A 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 B 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C 行省充

5、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 D 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11 祭祀祖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风俗 江西乐安流坑村是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聚 族而居的封建宗族组织 保存了较为完整的祠堂祭祀习俗和历史文化遗迹 追根溯源 上述 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中有密切关系 A 井田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12 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北侧的太庙 如图 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 始建于明 3 永乐十八年 1420 年 占地 200 余亩 是根据中国古代 敬天法祖 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这 种传统礼制应为 A 内外服制度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13 史学家钱穆评价科举制 乃一种直

6、接的民权 乃一种由社会直接参加政府之权 这句话 说 A 削弱了中央集权 B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C 扩大了政权的统治基础 D 使 学而优则仕 由理想变为现实 14 春秋时期 奴隶社会逐渐崩溃 它在政治上最突出的表现是 A 井田制的崩溃 B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C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15 下列王朝 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 汉 B 明 C 清 D 秦 16 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 察举制 的叙述 正确的是 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 规定以 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 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 A B C D 17 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胡芦

7、画不难 胡芦变 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胡芦 要把胡芦仔细看 该诗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B 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 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 替皇帝处理政事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18 唐朝科举不避时政 有价值的答卷相当于政治磋商活动中的种种提案 士人因而特别关 心国运 比如白居易和元稹便根据时事一起作了数十篇模拟策试 尔后果然在科举考试中被 考官选中 这说明唐朝的科举制 A 有匡时济世的功能 B 有诗歌取士的特征 C 有制约君权的职能 D 有民主议政的特点 19 汉武帝元光元年 在京师建立了太学 学成考试合格 可授予官职 但是 如果 不为地方所举 仍

8、不能做官 材料反映了汉武帝时的选官特点是 4 A 察举制是唯一方式 B 察举与考试相结合 C 察举与门第相结合 D 察举与征召相结合 20 西周时期以周王的名义 授土 授民 建立了一批诸侯国 这在政治制度上被称为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21 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 23 个省 5 个自治区 4 个直辖市和 2 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 省 作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 A 西周的分封制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秦朝的郡县制 D 元朝的行中书省制 22 周公 兼制天下 立七十一国 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受封的主体是 A 先代贵族 B 异姓功臣 C 同姓亲族 D 殷

9、商后裔 23 明史专家吴晗在 朱元璋 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 在宋以前有三公 坐而论道的说法 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 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 一坐群 站 到了明代 不但不许坐 站着都不行 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 说 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B 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 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D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24 魏晋时期 弘农杨氏四世三公 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 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依仗 A 门第 B 战功 C 才学 D 皇亲 25 明史 记载 太祖 革中书省 归其政于六部 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 成祖简翰 林官

10、直文渊阁 参预机务 至仁宗而后 诸大学士 品位尊崇 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 裁决 机宜 悉由票拟 据此 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宋朝时已有殿阁大学士参与决策 B 明太祖时六部分掌行政权 C 明成祖时内阁开始参与国是 D 明仁宗时大学士拥有票拟权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二 非选择题 26 材料一 别子为祖 继别为宗 继祢 宗庙中称亡父为祢 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 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 别子之后也 尊祖故敬宗 敬宗 尊祖之义也 礼记 大传 王者禘 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 其祖之所自出 以其祖配之 而立四庙 庶子王 亦如之 别子为祖 继别为宗 继祢者为小宗 有五世而迁之宗 其继高祖者也 是故 祖迁

11、于上 5 宗易于下 尊祖故敬宗 敬宗所以尊祖祢也 礼记 丧服小记 材料二 宗者 何谓也 宗者 尊也 为先祖主也 宗人之所尊也 礼 曰 宗人将有事 族人皆侍 圣者所以必有宗 何也 所以长和睦也 大宗能率小宗 小宗能率群弟 通其有无 所以纪 理族人者也 宗其为始祖后者为大宗 此百世之所宗也 宗其为高祖后者 五世而迁者也 故曰 祖 迁于上 宗易于下 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 宗其为祖后者为祖宗 宗其为父后者为父 宗 父宗以上至高祖 皆为小宗 以其转迁 别于大宗也 别子者 自以为其子孙 祖继别 者 各自为宗 汉 班固 白虎通义 请回答 1 概括指出材料一叙述的西周的主要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说

12、明西周的继承 原则和祭祀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 8 分 2 根据材料二中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 说明 大宗 与 小宗 之间的关系 6 分 3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 6 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周武王追思先圣王 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 封尚父于营丘 曰齐 封 弟周公旦于曲阜 曰鲁 封召公奭于燕 封弟叔鲜于管 弟叔度于蔡 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 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 曰巡狩 巡狩者 巡其所狩也 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 述职者 述其 所职也 无非事者 一不朝则贬其爵 再不朝则削其地 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 告子 材料三秦灭周祀 并海内 兼诸侯 南面称帝 以养

13、四海 天下之士 斐然乡 向 风 若 是 何也 曰 近古之无王者久矣 周室卑微 五霸既灭 令不行于天下 是以诸侯力政 强凌弱 众暴寡 兵革不休 士民罢弊 今秦南面而王天下 是上有天子也 既元元之民冀 得安其性命 莫不虚心而仰上 当此之时 专威定功 安危之本 在于此矣 贾谊 过秦论 1 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5 分 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4 分 2 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 5 分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4 分 6 3 根据材料一分析 当时天下士民百姓对秦统一天下持什么态度 4 分 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态度 3 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子之豆二十有六 诸公十有六 诸侯

14、十有二 上大夫八 下大夫六 豆 古代盛 食器具 摘自 礼记 材料二 凡进食之礼 食居人之左 羹居人之右 食 干饭类食品 羹 有浓汁的食品 摘自 礼记 以饮食之礼 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 亲四方之宾客 燕 通 宴 摘自 周礼 材料三 羹之有菜者用枝 其无菜者不用枝 枝 筷子 摘自 礼记 材料四 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 据王仁湘 饮食与中国文化 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 请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 不 得直译和摘抄原文 5 分 答案 7 1 5 DDBAA 6 10 CBAAC 11 15 CBCCC 16 20 BDABA 21 25 DCAAA 26 答案 1 嫡长

15、子继承制原则 大宗 是百世不迁之宗 小宗五世则迁的祭原则 宗 法制 2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它们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 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即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 小宗永远要服从大宗 3 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 血缘关系 作为维持统治秩序的核心手段 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 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问考了两个原则 继承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是基本识记点 而祭祀原 则则要分大宗和小宗分别论述 二者反映的制度是宗法制 所以两个原则是建立在宗法制度 基础之上的 2 大宗 与 小宗 之间的关系要按照班固的解释进行论述 在论述时主要突

16、出二者关 系的相对性以及二者共同的本质 家族等级关系和政治隶属关系 3 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要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进行概括 主要突出西周政治是宗法制与分 封制的紧密结合 西周政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西周政治既体现了政权又体现了族权 是政权与族权的密切结合 27 答案 1 政治制度 分封制 王族 功臣和先代贵族 2 关系 诸侯为周王臣下 服从周王命令 义务 保护周王室 忠于职守 保卫封地 定 期朝见天子 向天子述职 3 支持 拥护 欢迎 态度 秦朝的统一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政治 前提 符合人民向往和平的愿望 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 于是封功臣谋士 而师尚父为首封 归纳回答 第二小问结 合所学分封制对象回答即可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从服从角度回答 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 曰巡狩 巡狩者 巡其所狩也 诸侯朝于天子 曰述职 并结合所学回答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 莫不虚心而仰上 归纳态度 第二小问结合秦朝统一的意义回答即可 点睛 1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 封建 指 封邦建国 只是分封诸侯国的意思 和马克思主 8 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制度不同 2 西周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