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72547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1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冶金行业)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冶金行业)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冶金行业)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冶金行业)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总论W1:本报告工作等级确定正确,评价标准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合理,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论述较清楚,地质、水文地质基本概念较准确,工程分析到位,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监测、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与预测分析,基本达到导则的要求,得出的结论较合理。 总论中宜补充项目由来、工作目的、编制依据等。1.1 地下水质量标准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表1 地下水质量标准标准名称项 目III类标准值单位限值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pHmg/L(pH除外)6.58.5总硬度450高锰酸盐指数3.0硝酸盐氮0.2亚硝酸盐氮0.02硫酸盐25

2、0铜1.0铅0.05锌1.0六价铬0.05镉0.01砷0.05汞0.001铁0.31.2 环境保护目标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表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类 别名称相对方位/与开采边界的距离特征环境功能矿区外围居民点A屯矿区东南面/220m人口约250人;以井水和自XXXX山引山涧水为饮用水源;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地下水满足3类功能区要求B屯矿区东南面/450m与项目地有山体相隔;人口约220人;以井水和自XXXX山引山涧水为饮用水源;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C屯矿区南面/500m与项目地

3、有山体相隔;人口约230人;以井水和自XXXX山引山涧水为饮用水源;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D屯矿区东南面/650m与项目地有山体相隔;人口约240人;以井水为饮用水源;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E屯矿区东南面/650m与项目地有山体相隔;人口约210人;以井水为饮用水源;主要种植水稻、甘蔗、玉米等1.3地下水评价等级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类建设项目。W2本项目定为类建设项目和三级评价等级准确。这十分重要,这是评价工作的基础,若定错了,则整个评价工作,只能推倒重来。 但

4、定类的依据描述不够充分。宜说明矿坑排水和矿石、废石淋滤水、生活污水的成份,可能造成地下水的污染,而定是类建设项目,同时,矿坑排水,可能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并可能造成什么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而又定是类建设项目,因而属于类建设项目。(1)根据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陶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判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W3宜从包气带的厚

5、度、连续性、渗透系数三因数与导则对比确定包气带防污性能。评估区范围内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主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内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w4:宜从潜水含水层埋深、含水层间或地下水与地表水间联系密切情况、现状地下水污染状况去与导则对比确定含水层易污染特征。矿区范围内无特殊W5:删除,因为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还有生活饮用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

6、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项目经中和处理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W6据表9与表1比较,铅超标,另外,还有生活污水。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按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2)根据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外抽的矿井涌水量为110 m3/d,属于地下水供水、排水规模分级中的“小”。经推算,项目开采建设引起的地下水降落漏斗的半径为125

7、米,属于地下水位变化区域范围中的“小”。矿区范围内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W7:表述不全面,除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外,还应说明在不在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保护区内。建设方仅在拟申请的采矿区域范围内开展过探矿工作,经调查,区域内没有发现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属于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级中的“弱”。W8:这里论述不到位。不仅是现状,更重要的是要预测,论述项目建设会不会“可能造成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按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3

8、)。综合以上两类项目的判定结果,本项目的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表3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环境要素评价依据本项目情况评价等级引用标准地下水环境类项目 包气带防污性能中三级HJ610-2011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不易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较敏感污水排放量小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简单类项目地下水供水、排水规模小三级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小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较敏感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弱1.4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W9:评价范围确定合理。本项目属类建设项目,评价等级为三级,根据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的要求,本次评价范围为矿区外围南、西、北侧分水岭及下游可能受影响的A屯、B和C屯所组成的范

9、围。2 矿区地质特征和水文地质特征2.1区域地质特征W10:区域地质,这个“区域”应配合区域地质图,而且主要定在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有关的区域,以一个水文地质单元的区域(必要时加上有补给或排泄关系的相邻水文地质单元)即可。1、地层该区呈现的地层以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砂泥质复理石建造和中生界白色红色复陆屑类磨拉石建造为主,在西江流域为大片第四系沉积物覆盖。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寒武系()寒武系分布于矿区东侧的蒙江-藤县一带,出露广泛。为半深海相碎屑沉积杂砂岩和含砾砂岩,复理石韵律发育。岩性为岩性为灰绿色、黄褐色中厚层状石英杂砂岩、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砂岩夹少量深灰色绿灰白色中层状页岩。厚度不明。

10、与上覆盖的奥陶系地层一般呈断层接触,与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2)奥陶系(O)奥陶系分布于武林口至蒙江圩之间的西江两岸,以下奥陶统为主,为一套类复理石笔石、介壳混合相砂泥质沉积,出露广泛。由砂泥岩组成的建造,属半深海相沉积,常组成背斜核部。分为黄隘组(O1h)及六陈组(O1l)。岩性为岩性为黄色、棕黄色的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夹黄-白色的泥岩、砂质页岩或互层。厚度3000m。(3)泥盆系(D)泥盆系主要分布于矿区西侧的武林口- 平南-木圭以及矿区北侧的安怀-太平一带。下部为陆源滨海-浅海相碎屑岩建造,中部为滨海-浅海相碎屑岩建造及浅海相碳酸岩建造,上部为浅海相含锰硅质岩及碳酸

11、岩建造。底部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覆于寒武系或奥陶系之上。分为下统(D1)、中统(D2)及上统(D3),共有莲花山组(D1l)、郁江组(D1y)、四排组(D1s)、贺县组(D1h)、唐家湾组(D2t)、榴江组(D3l)等。(4)侏罗系(J)侏罗系主要分布于矿区南侧大洲镇以东,出露面积较小。岩性为紫红色、浅灰色碎屑岩及泥质岩组成。可分为天堂组(J1t)及大岭组(J1d)。(5)白垩系(K)分布于矿区外围及太平、蒙江、罗云、关塘等地,主要出露新隆组(K2x)和罗文组(K2l)。岩性为紫红色砾岩、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等。底部不整合覆于其他老地层之上。(6)第三系(E)主要出露下第三系永福群(Ey),分

12、布于太平、蒙江等盆地中。岩性为紫红、猪肝色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与砂岩互层。与下伏地层呈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厚度不详。(7)第四系(Q)广泛分布于江河两岸及低洼冲沟中,主要为冲积层,按其成因及新老关系可划分为全新统冲积层(Qh)、更新统冲积层(Qp)等。冲积物可分为紫红色砂土和粘土。厚薄不等,一般为数米,最厚达70m。2、构造本区位于贵港平南铅锌铜成矿带的北东端,界于区域性的北东东向凭祥大黎断裂和灵山藤县断裂之间,两条区域性断裂具有切割深度大、活动时间长,控岩、控相、控矿显著等特点,与近南北向武林理答深断裂平行分布的次级断裂发育,其中XXXX铅矿点产于次级北西向的断裂带上。(1)褶皱在该区域中

13、强烈的褶曲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构造层(寒武系和奥陶系)中,多为复式褶曲,各个地段形成不同方向的线状紧闭复式褶皱,以近南北向、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为主。而印支期构造层(泥盆系)则以较为开阔的向斜和狭窄的短轴背斜居多,轴向一般为SWNE。(2)断裂本区主要的断裂形成于印支-燕山期,而加里东期断裂不很发育。区域断裂主要为南北向,次为北东向、北北东向,少量为北西向。与同期的褶皱构造的展布完全相同,说明断裂与褶皱是同受一种构造条件和构造力的作用所形成的。与XXX铅矿成矿较密切的是南北向的武林理答深断裂。3、岩浆岩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强烈,但距XXXX铅矿区较远,主要分布于矿区的东边、南边。区域岩浆岩以酸性岩为主,

14、次为中性岩。2.2 矿区地质特征1、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奥陶统黄隘组(O1h)、下泥盆统莲花山组(D1l)和第四系全新统(Qh)(详见附图XX矿区地形地质图)。下奥陶统黄隘组(O1h):主要分布在矿区的中部和南部,约占矿区面积为90%以上。岩性为浅红色、灰绿色,厚巨厚层状泥质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砂岩,细粒不等粒结构,在不等粒结构的砂岩中有少量的长石;页岩呈灰绿色,单层厚0.20.5m,有时与砂岩互层。下泥盆统莲花山组(D1l):分布于矿区北部的XXXX山一带,出露面积约占矿区的1/6,岩性为紫红色中厚层状厚层状砂岩,细粒结构,块状构造,与下伏的奥陶系呈不整合接融。第四系(Q

15、h):分布于矿区南边的低洼冲沟中,主要为冲积层,冲积物又分为紫红色砂土和粘土。W11砂土和粘土的分布与厚度对地下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详述。而且应与下述的含水层岩性一致。2、构造(1)褶皱XXXX向斜:轴向北东向,向北东倾伏。长400m,北西冀倾向南东,倾角1020,南东冀倾向北西,倾角2025。向斜核部和两翼地层,均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厚层砂岩。XXXX背斜:位于矿区东部,背斜轴向近东西向,向西倾伏,为一短轴背斜,北翼岩层产状31050,南翼岩层产状19045,核部及两翼地层均为奥陶系砂岩夹页岩。(2)断裂矿区断裂主要有两组:即近南北向、北西向。其中,北西向F2断裂为含矿断裂,近南北向的断裂(F1、F3)为区域性导矿构造。近南北向断裂(F1):分布于矿区东部。该断裂主要分布于奥陶系地层中,并切穿下泥盆统莲花山组,长度约400m,宽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