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智能物流系统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70320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59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智能物流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物流管理)智能物流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物流管理)智能物流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物流管理)智能物流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物流管理)智能物流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智能物流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智能物流系统(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第1学期课程号:IEPA40320T 智能物流系统 课程论文院系: 信息学院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 2010210506姓名: 李全星学号: 2010210488任课教师: 李俊韬题目:提交论文(报告)时间:2013年12月31日论文写作要求1. 论文采用打印的方式提交,请学生按照本文件的相关要求提交论文。2. 为了便于装订材料,均采用A4纸,且前2页为本文档的前2页。3. 请务必于第17周准时上交论文并参加答辩(超时拒收,本部分成绩记零分)。4. 论文选题范围:智能物流系统相关内容均可。5. 评分标准:评分内容与权重具体要求评分基础理论知识(10)能科学、合理运

2、用智能物流系统有关原理或技术(10分)10总结概括能力(10)摘要部分字数为300-500字(5分)要求简洁、清楚地阐述论文的逻辑结构和主要观点,勿用任何图、表。(5分)10独立工作和信息查询能力(20)1. 要求文字不少于5000左右;(15分)2. 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5篇,全部要求是正式出版的文献。在正文中标注正确,在参考文献中格式正确 (5分)20科学作风及写作水平(30)1论文写作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6)2. 能结合图表叙述,图表不少于4处,标注正确;(6)3格式规范,版面质量好。(6)4语法检查没有明显错误(6)5结论有新意,可操作性强。(6)30英文摘要和关键词(5)英文摘要和

3、关键词(5)5答辩能够圆满完成答辩问题(25)25总成绩100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配送物流管理系统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 学生 李全星 学号 2010210488摘要:现代配送管理涉及大量纷繁复杂的产品,其业务以及结构复杂,对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求非常高。对于物流配送中心来讲,其敏捷化响应能力对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重大影响。物流信息采集作为物流信息进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入口,其速度和准确度如何,成为制约物流信息管理和物流管理的重要一环。因此,将新兴的信息采集技术RFID运用于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是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分析了配送物流特点及现存的配送物流管理系统的主要作业流程,

4、在引入RFID技术后提出了一种新的生产配送流程化运作模式。给出了基于RFID的配送物流管理系统框架设计。最后,本文选取汽车配送物流管理系统为实际对象,对基于RFID技术的配送物流管理系统进行了系统结构分析与功能设计,以期本文对今后研究基于RFID技术的生产配送物流系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射频识别;配送物流;业务流程;汽车配送1、 绪论(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我国,物流配送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的空间。配送中心的建设和配送业务的发展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尤其随着连锁经营热潮方兴未艾,物流配送更加不可或缺,也是我国物流业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发展的重点。配送中心是进行配送活动最主要的硬件设施,其作业流程

5、具体表现为配送中心进行生产的实际过程。作业流程合理,则配送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就高,反之则低。因此配送作业流程对于配送中心的生存与发展是有决定性作用的,对配送作业流程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要搞好配送物流,就必须要合理化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从而最大化地利用配送中心的资源。对于配送中心作业流程的一系列环节,应该首先着重研究哪些环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本文所要提出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制约国内外电子商务的发展的瓶颈之一是物流配送的问题,传统的物流管理系统对货物信息的录入和清点多以手工数据录入为主,不但速度极慢而且容易出现差错。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不同环境下人工录入的失误率最低在千分之三,最高可能高达百

6、分之五。这固然可以通过加强管理和加强人员培训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本质的解决办法还是要靠先进的技术手段。目前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是采用电子标签(RFID)的非接触式货物识别方式。美国军方最早采用RFID技术实施军用品的管理,美国沃尔玛等公司在几年前就开始在物流系统和商场中大规模推行RFID电子标签自动识别技术,获得了很高的货物识别率、准确率和极高的批量识别速度,并取得了很好的商业效益。配送是物流系统中由运输环节派生出的功能,是短距离的运输。它是物流中一种特殊的、综合的活动形式,是将商流与物流紧密结合,包含了商流活动,也包含了物流中若干功能要素的一种形式【l】。其意义作用如下:1完善了输送及整个物流

7、系统2提高了末端物流的效益3 通过集中库存使企业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4提高供应保证程度(二)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在企业的总资产中,生产配送库存资产一般要占到20-40,配送管理不善,不但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沉淀,影响到资金的正常周转,同时还会因为生产库存过多增加市场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企业都在积极地采用新的生产配送管理技术和优秀的生产配送管理方法对生产配送进行有效的管理,消除不必要的生产库存,提高生产库存周转率。来自美国Symbol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生产库存降低530,可使运输成本降低213,产品的供货周期缩短1050。可见,生产库存成本的控制是减少物流成本,增加企业效益的一个

8、重要手段。然而与此同时,生产配送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给降低生产配送成本留有很多的空间。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品产量及消费量的急剧增长,发达国家的物流配送规模和范围在逐步扩大。据统计,在许多产品的供货总量中,通过配送方式到达经营者或用户手中的比例高达50-90,同时,配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并且从物流配送的活动范围来看,一些发达国家的配送服务已延伸到了省际和国际。发达国家物流配送规模日益扩大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配送中心的数量明显增加。配送中心是专门从事商品配送业务的物流基地,专业化、现代化程度高,有很强的货物配送能力。并且发达国家物流设备的更新周期比较短,物流配送技术和设

9、备先进,目前很多配送中心都建立起自动化的配送系统,使物流配送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为了适应实际的需要,许多发达国家的配送企业采用多种方式向需求者配送货物,并把提高配送服务质量视为发展配送业务的重要手段。美国的沃尔玛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它缩短接单到供货之间的配送周期,在指定的时间准时送货,实行24小时昼夜接受定单和送货制度及休息日照常配送及提供各种信息,开展流通加工业务等。在日本,零售业是首先建立先进物流系统的行业之一。便利店作为一种新的零售业迅速成长,现己遍及日本,正影响着日本其他零售商业形式。这种新的零售业需要利用新的物流技术,以保证店内各种货物的供应顺畅。目前,我国物流配送服务虽然有一定的发

10、展。例如,相当多的实行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配送中心,为企业内部的连锁网点提供物流配送服务,一些连锁企业配送商品比例已经超过企业经营品种的50。在社会化物流配送方面,一些国有商业批发企业和大型零售企业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开展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外资在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是,中国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中国物流市场总额达到了17780亿美元,约占全国GDP的20,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而在这样庞大的市场中,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的市场占有比例却是很低的,约为23,中国第三方物流的使用率和市场占有率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2】。随着物流热的逐渐升温

11、,城市物流配送业也日益得到了重视和发展。近年来,我国的许多大中城市都开始兴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物流基础设施逐渐得到改善、整体物流技术水平也开始得到提高。然而由于我国历史原因,长期以来形成了重生产、轻流通,重商流、轻物流的思想,配送的发展在现阶段还很不成熟,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综上所述,我国现在物流配送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需要我们结合国情,努力迎头赶上,融入国际经济、贸易、物流大发展的潮流中去,只有这样,我国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才有望真正提高【3】。(三)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本文主要介绍了配送物流管理的概念、意义及其构成;分析了RFID技术在配送物流管理的应用模式,

12、给出了基于RFID的框架设计,最后系统总结,对RFID技术未来展望。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描述了国内外配送物流及RFID技术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分析了基于RFID的配送物流管理,以构建汽车配送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模式,重点剖析了其系统架构、功能设计及网络结构,继而设计了汽车配送物流管理系统的原型。第三部分:论文的工作总结及对基于RFID技术的配送物流管理系统应用的未来展望。2、 配送物流(一)配送物流 物流是指对采购、运输、物料管理、生产、装卸、保管、销售、配送等活动的整合。物流在概念上随时间的推移内容也不断发生变化。最初的物流概念侧重于物的流动与战争紧密

13、相关。物流概念经过演变,一般认为经过了三个阶段:产成品配送阶段、综合物流管理阶段、供应链管理阶段。2001年底,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将物流修改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是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源地倒消费地之间的正向与反向移动与储运进行的计划、执行与控制,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要求”。2001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对物流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一般认为,物流由三个要素组成,称为物流三要素,指物流活动中需要具备的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物体”“载体”和“流向。物流三要素之间有着

14、密切的内在联系,如流体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流向,载体对流向有制约作用。载体的状况对流体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均会产生影响。在进行物流活动时,要处理好三要素之间的关系,否则会使物流成本提高,服务降低、效益和效率下降【4】。配送以较低的库存总量取代了较高的分散库存总量,同时又提高了供应保证程度.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配送的概念【9】: 1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予以表述:配送是以现代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这个概念的内涵认为:第一,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是经济体制的一种形式。第二,配送的资源配置作用,是“最终配置,因而是接近顾客的配置。接近顾客是经营战略至关重要的内容。第三,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

15、是送货,且是现代送货,与旧式送货有区别,即以现代生产力、劳动手段支撑的,依靠科技进步的,实现“配和“送”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第四,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是处于接近用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有其局限性,有其战略价值,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流通领域的所有问题。2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予以表述:按用户订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它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这个概念的内容概括了五点:第一,整个概念描述了接近用户资源配置的全过程。第二,配送实质是送货。但和一般送货有区别:一般送货可以是种偶然的行为,而配送却是种固定的形态,甚至是种有确定组织、确定渠道,有一套装备和管理力量、技术力量,有一套制度的体制形式,是高水平送货形式。第三,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第四,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配送与一般送货的重要区别在于,配送追求整个配送的优势,利用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利用规模优势取得较低的送货成本。第五,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明确了用户的主导地位。同时提出“以最合理方式来避免用户要求受用户本身的局限导致的有时实际会损失自我或双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