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企业战略-我国企业名牌塑造探讨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70130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我国企业名牌塑造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我国企业名牌塑造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我国企业名牌塑造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战略管理)企业战略-我国企业名牌塑造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略管理)企业战略-我国企业名牌塑造探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档资源【摘要】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潮流的不断加强以及中国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相当一部分企业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在经历了成本优势、质量优势两个阶段的残酷竞争之后,纷纷走上了名牌塑造的道路,开始了品牌优势阶段的竞争。本文分析了我国企业品牌发展的现状及我国名牌缺乏的原因,在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品牌联合战略、“贴牌”战略和“搜寻商品”战略等几种可供选择的名牌塑造战略。为当前企业名牌塑造提供了重要参考。【关键词】企业 名牌塑造【Abstract】With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onstant enhance-

2、ment and China accession to WTO of trend,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face fiercer and fierce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quite a few of enterprises have finished primitive capital accumulation, after going through the advantage of the cost, dog-eat-dog competition at two stages of advantage of quali

3、ty. Go on the road where the name brand moulded one after another, has begun the competition at stage of advantage of brands. This text has analysed of our country enterprise br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of our country reason that name brand lacks,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ful

4、enterpris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design united brand strategy, “person who stick to” strategy and “search goods” strategy, etc. odd kinds of name brands suitable for choosing mould strategy. Moulded and offered consulting importantly for the present enterprises name brand.【Key words】enterprise; b

5、rand moulds【文献综述】一、选题的目的和研究的意义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品牌国际化竞争的时代,品牌已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语言进入千家万户,国际品牌超越了民族文化的障碍,以其独特的品牌魅力吸引着全球的消费者。当今的中国也已被历史无情地推入了这场没有国界和终结的竞争(品牌竞争)之中,以品牌为核心,已成为企业重组和资源重新配置的重要机制,市场营销战略的重心已开始转向品牌策划与推广。企业资源的评估与重组,引出了品牌资产的新概念。中国企业建立品牌的欲望已经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市场潮流,推动着其产品从工厂生产走向市场品牌。美国广告研究专家莱利?莱特有句名言:“未来的营销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短长的竞争,商界与

6、投资者将认清品牌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唯一拥有市场的途径就是拥有市场优势的品牌”。从实际情况看,产品是工厂所生产的东西,而品牌是消费者所购买的东西,产品可被竞争者模仿,而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产品易过时、落伍,而成功的品牌却是持久不衰。开放和竞争的世界,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名牌的世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上,品牌可谓是市场的灵魂,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一个国家都只能通过自己的品牌步入市场和占领市场,从而确定其在市场竞争和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的不完全统计,当今世界共有名牌约8.5万种,其中90%以上的名牌所有权归属于工业发达国家和

7、亚太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中国制造业中的名牌少之又少,主要是为跨国公司做OEM(贴牌生产),尽管做OEM可以增加工厂开工率,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一定的税收。委托者拿走了产品80%90%以上的利润,加工者得到的不过是20%甚至百分之几的利润,更为严重的并不是利润的多少,而是品牌缺乏的企业永远无法成长为跨国公司。同时调查发现:名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名牌产品所占有的市场却高达40%以上,销售额占50%左右。20世纪80年代我们致力于生产产品,90年代我们开始进入创建品牌的觉醒时代,21世纪将是品牌竞争的时代。但在我国的企业中,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品牌发展战略,塑造具有国际影响

8、力的品牌,其概念、思路和方法都还是比较模糊的,具体表现为:我国企业仍主要靠产品推出品牌,而不是靠品牌推出产品;我国企业仍主要靠商业广告推出一种新产品,而不是通过品牌广告塑造整体形象、推出系列产品;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品牌价值的意义,但对于自身品牌价值构成的分析和价值评估的重要性、科学性尚缺乏认识;虽然许多企业已重视品牌发展的战略研究,但普遍缺乏系统的观点和真真的战略眼光,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所以,中国企业如何借鉴国际经验,设计其品牌发展战略,成功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是我国企业为应付全球化的竞争与挑战,必须完成的一个生死攸关的战略性任务。二、国内研究成果从国内研究的文献来看,

9、我国对品牌发展战略的研究基本始于90年代初期,主要涉及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品牌发展作用的研究。90年代初,汪小娟与刘世锦(1996)认为,我国经济告别“全面短缺时代”,开始步入质量竞争和品牌竞争阶段,名牌战略是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转变的有力杠杆。二是中国品牌创立与保护战略的研究。90年代初中期,杨宝三(1997)提出,质量、广告、规模、人才是培育名牌产品这一系统工程的四项战略要素。赵国柱、黄丹峰(1997)提出应对名牌进行企业自我保护,以及政府、政策、制度和法律保护。陆娟(1996)也对品牌的创立与保护也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三是名牌工程策划与实施的研究。田克剑(1998)认为,名牌工

10、程的实施包括企业名牌策划质量策划、广告策划、商标策划营销策划、公关策划、CI策划以及资本运营策划等。李先国、陈洁(1997)提出,发展中国名牌,政府应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a、实行宏观规划,制定系统的名牌战略。b、对名牌产品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c、确定一套科学的名牌指标体系。d、创造一个保护名牌的法律环境。四是品牌市场战略的研究。谭旭、卢泰宏(1998)将开发有效的品牌名归纳为:开发一项命名战略。依据命名战略开发品牌名。列出所编好的品牌名单,并附上测试结果。充分、详细的法律检索等四大步骤。张伟年、李纪春(1999)指出,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成功经营要求的更多是创新而非简单重复:企业在拟

11、订品牌延伸时应以以下几点为决策准则:a、品牌的定位主张是否还适用。b、品牌的资产是否可能转移。c、不同种类的产品是否可采取同一渠道销售并一起推广。王新新(1998)从“满足了的需求不再是需求”“与其制造产品,不如制造符号”“广告也是生产者”三个方面指出可创名牌的努力方向。五是品牌价值和品牌资产的研究。李方毅(1999)认为,品牌资产的构成要素为:品牌知名度、品牌认知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联想及其他资产。艾丰(1997)认为,品牌价值可区分为“内在价值”和“交易价值”,品牌实质是有行资产与无形资产有机结合的“第三态资产”,属于“关系存在”。六是消费者对品牌偏好的研究。丁俊杰、张树庭(1997)指出

12、:某个品牌吸引一个新的消费者的花费是保持一个已有消费者的46倍,并由此提出了“品牌忠诚营销”的观点。凌莺(1999)则通过选择中国市场的特定品牌,测试消费者的市场感受,从而了解产品对于品牌的归属度,消费者的品牌可评价性等细项数据。三、国外研究成果自1931年P&G的麦克尔?罗伊提出品牌经理制以来,品牌日益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实业界的操作需求带来了品牌理论研究的繁荣。发展至今,西方品牌理论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品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如品牌定义、品牌命名、品牌标志、商标等)作出了规范,自此品牌研究成为营销理论研究的热点领域。、品牌战略阶段。这一阶段开始将品牌经

13、营提到战略的高度,从品牌塑造的角度提出了许多战略性的品牌理论,如Ogilvy的品牌形象论(1963),Ries和Trout的品牌定位论(1971),Keller和Aaker的品牌延伸研究系列等。、品牌资产阶段。80年代以来频频发生的品牌并购案,频繁的价格压力使得企业更加重视品牌的市值和增值,从而带动了品牌资产理论研究热潮。卢泰宏等人(2000)从概念模型的角度,将品牌资产理论研究分为三类:财务会计概念模型、基于市场的品牌力概念模型、基于消费者的概念模型。第一类的成果表现为Interbrand和Finance Word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第二类的核心文献是Pitta和Katsanis的九十年代品

14、牌资产管理计划,第三类重要成果为Aaker的品牌资产五星模型、Keller的基于消费者的品牌资产模型等。、品牌管理阶段。为保证品牌资产的长期发展,品牌必须设有专门的组织和规范的指南进行管理。这一阶段出现了大量的论著,包括Aaker的著作管理品牌资产(1991)和品牌领导(2000),Kapferer的著作战略品牌管理(1992、1995、1997),Keller的同名著作(1993)及论文品牌报告卡(The Brand Report Card,2000)。、品牌关系阶段。从这一阶段开始,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简称品牌关系)逐渐成为了品牌理论研究焦点,核心文献包括Blackston的品牌关系概念模

15、型(1992、1995),Fournier的品牌关系分析架构(1994、1998),以及Aggarwal的品牌关系交往规范研究(2001)等。四、写作思路和品牌理论研究的趋势预测1、写作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品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我认为应在充分考虑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以及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企业发展的名牌塑造战略。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缘由。设计出:品牌联合战略、 “贴牌”生产,间接实现自主品牌战略和以高品质的“搜寻商品”,来促进“经验商品”品牌建设战略这三种战略。2、趋势预测在国外,品牌关系(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阶段作为品牌理论研究的最新阶段,其开辟至少有五个方面的背景:体验经济的到来。品牌的消费者导向。关系营销的盛行。顾客关系资产的认同。品牌个性的奠基性研究。对中国的品牌关系研究领域来说,单纯的引进西方理论并不完全能适应中国企业的营销实践,因为中西方的“关系”无论在内涵还是外延方面都差异甚大。西方现有的品牌关系理论延续其人际关系理论的角色路线,将品牌视为与人交往的一个角色。显然,这种品牌角色论不适合中国的关系文化背景。因此,在该领域的创新焦点应当是采取跨学科的视角,结合中国人际关系研究的深厚成果,开拓本土化的品牌关系研究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