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第二学月初三月考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76598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第二学月初三月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第二学月初三月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第二学月初三月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第二学月初三月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第二学月初三月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第二学月初三月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第二学月初三月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中 学 第 二 学 月 初 三 月 考语 文 试 卷(考试时间:10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9 分)1、将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3 分)龙吟凤 hu 恃才放 kung 粗制烂造 克尽职守2根据语境把古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6 分)(1)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_ (何其芳秋天 )(2)山随平野尽, 。(李白渡荆门送别)(3)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4) ,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5)在学习中如何对待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呢?孔子在十则中告诉我们:“ , ”。(6)、离情别绪,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王维的

2、“劝君更尽一杯酒,_” ,是对朋友的惜别;王勃的“海内存知己,_ _”,是对朋友的宽慰;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_ _ _”,是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古往今来,许多志士仁人把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_ _,威武不能屈”当作人生的座右铭,把杜甫的诗句“会当凌绝顶,_ _ _”作为理想的追求,把文天祥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_ _”视为千古绝唱3.下面语段,已打乱顺序,最佳排列顺序是( )(2 分)(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

3、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A.(5)(6)(4)(1)(3)(2) B.(5)(1)(3)(6)(4)(2)C.(1)(3)(2)(5)(4)(6) D.(3)(2)(5)(1)(4)(6) 24、名著阅读(2 分)读红楼梦片段:香菱笑道:“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黛玉道:“你若真心要学,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写出选文中谈及的四位诗人姓名: 、 、 、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副漫画的含义

4、。 (2 分)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1 分)A:雷锋的钉子精神,我们是值得学习的。B: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端正了学习态度。C:思想内容是否健康,应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D:我们在作文中,应尽量避免不写错别字。7、诗歌赏析3 分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杜甫的诗反映了大半个唐朝,所以人们称他的诗为“ ”(1 分)(2)、 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千古名句。 (2 分)二、阅读(41)(一)红心番薯 林清玄幼年时,一次我和内地的小孩子吵架,他们骂:“番薯呀!番薯!”我们

5、就回骂:“老芋呀!老芋!”对这两个名词我是疑惑的,回家询问了父亲。他打开一张老旧的地图,指着台湾说:“台湾的样子真是像极了红心的番薯,你们是这番薯的子弟呀!”我指着内地说:“那,这大陆的形状就是一个大芋头了,所以内地人是芋仔的子弟?”父亲大笑起来,抚着我的头说:“憨囝仔,我们也是内地来的,只是来得比较早而已。 ”然后他用笔从我们遥远的北方故乡有力地画下来,牵连到所居的台湾南部。我第一次认识到,芋头与番薯原来是极其相似的植物,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判然有别的;也第一次知道,原来在东北会落雪的故乡,也遍生着红心的番薯!3在我居住的地方,巷口本来有一位卖糖番薯的老人,那些番薯长得很细小,却总像记录着什

6、么心底的珍藏。有时我向老人买一个番薯,散步回来时一边吃着,那蜜一样的滋味进了腹中,却有一点酸苦,因为老人的脸总使我想起在烽烟奔走过的风霜。 老人是离乱中幸存的老兵,家乡在山东偏远的小县份。有一回我们为了地瓜问题争辩起来,老人坚持台湾的红心番薯如何也比不上他家乡的红瓤地瓜,他的理由是:“台湾多雨水,地瓜哪有俺家乡的甜?俺家乡的地瓜真是甜得像蜜的!”老人说话的神情好像当时他已回到家乡,站在地瓜田里。看着他的神情,我乃真正知道,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 父亲种的番薯收成后送了一大袋给我,放了许久,我突然想起巷口卖糖番薯的老人,便提去巷口送他,没想到老人因少有人吃

7、地瓜而改行卖牛肉面了。我无奈地提番薯回家,把袋子丢在地上,一个番薯从袋口跳出来,破了,露出其中的鲜红血肉。这些无知的番薯,为何经过三十年,心还是红的!不肯改一点颜色? 老人和父亲生长在不同背景的同一个年代,他们在颠沛流离的大时代里,只是渺小而微不足道的人,可能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那颜色如清晨的番薯花,曾经以卑微的累累球根互相拥抱、互相温暖,他们之所以能卑微地活过人世的烽火,是因为在心底的深处有着故乡的骄傲。我十岁时,父亲首次带我到都市来,行经一片工地,父亲在堆置的砖块缝中,一眼就辨认出几片番薯叶子。我们循着叶子的茎络,终于找到一株几乎被完全掩埋的根,父亲说:“你看看这

8、番薯,根上只要有土,它就可以长出来。 ”如今我细想起来,那一株被埋在建筑工地的番薯,是有着逃难的身世,由于它的脚在泥土上,苦难也无法掩埋它。比起我种在高楼阳台的花盆中的番薯,它有着另外的命运和不同的幸福,就像我们远离了百年的战乱,住在看起来隐密而安全的大楼里,却有了失去泥土的悲哀。星空夜静,我站在阳台上仔细端凝盆中的红心番薯,发现它吸收了夜的露水,在细瘦的叶片上,片片冒出了水珠,每一片叶都沉默地小心地呼吸着。那时,我几乎听到了一个有泥土的大时代,上一代人的狂歌与低吟都埋在那小小的花盆,只有静夜的敏感才能听见。(选自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有删改)8、通读全文,说说“红心番薯”在文中指代

9、什么?(2 分)9、第段划线句子中,老人为什么坚持把“番薯”称为“地瓜”?(3 分)_ _ 10、第段中为什么说只有那“破了皮”的红心番薯才能记录他们心里的颜色?(3 分)_ 11、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段中“番薯虽然卑微,它却连结着乡愁的土地,永远在相思的天地吐露新芽”这句话的理解。 (3 分) 412、文中“父亲”他们这一代人与番薯有着怎样的相似点?(3 分)_ _(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316 题。(8 分)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汪金友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 ”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

10、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多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

11、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不低,就会碰得头破血流。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

12、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13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 分)14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2 分 )15第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 分)16第段与第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2 分 )5(三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316 题。(8 分)经过大量研究之后,科学家 们普遍认为,影响全球性气候变化有三个关键性因素:一是 ;二是 ;

13、三是 。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极大陆的存在对这三个关键性因素都有着很大的控制作用。首先,南极冰盖对于太阳辐 射来的能量的变化是非常敏感的。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观测结果估计, 结果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减少 1%,南极冰盖就会往外延伸 1100 千米,这将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下降 5,因而引起全球的气候发生灾难性的变化。而如果太阳辐射出来的能量减少 16%,则整个地球就将被冰层所覆盖, 这对人类来说,无疑是一种 灭顶 之灾。另外,南极冰盖的存在就像是在地球的表面安装了一个巨大的反射镜,将太阳 辐射到这一地区的能量的绝大部分都反射回去。再加上南极高原的空气稀薄而干燥,灰尘极少,所以被冰层反射来的能量很难被空

14、气所吸收,因而白白地散射到太空中去,致使地球损失了相当一部分热能。南极冰盖覆盖了南大洋很大一部分面积,这就大大地减少了大气和海洋之 间的热交换,因而 严重地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变化。更加重要的是,南极冰盖季 节性的胀缩又把上述的这种效 应大大地放大了。我 们知道,冰对来自太阳的能量的反射率大约是水的 516 倍。而在冬天,冰盖的面积是夏天时的 5 倍,最大时覆盖了整个南半球面积的 8%,因此,南极冰盖的存在和胀缩对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影响之大就可想而知了,这无疑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制 约因素。还有,若从全球范围来看,海洋和大气循环系统就像是一台巨大的 热动力机,其热能主要来自被太阳光加热了的地球表面,特 别是善于吸收热量的海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