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课程报告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65148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课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课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课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课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课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课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农田水利课程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田水利就是为农业增产而进行的水利工作。如灌溉、排水,以及相应耕作措施。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灌溉,用人工设施将水输送到农业土地上,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在特定情况下,灌溉还可减少霜冻危害,改善土壤耕作性能,稀释土壤盐分,改善田间小气候。根据灌溉水源和灌溉水质(见灌排水质)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以及污水灌溉、咸水灌溉、肥水灌溉、引洪淤灌等。根据灌水技术,可分为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等)、局部灌溉和节水灌溉等。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

2、农田水利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以及水文、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 农田水利以农业增产为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即通过兴建和运用各种水利工程措施,调节、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提高抵御天灾的能力,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之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发展灌溉排水,调节地区水情,改善农田水分状况,防治旱、涝、盐、碱灾害,以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农田水利在国外一般称为灌溉和排水。农田水利涉及水力学、土木工程学、农学、土壤学,以及水文

3、、气象、水文地质及农业经济等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工程技术措施对农业水资源进行拦蓄、调控、分配和使用,并结合农业技术措施进行改土培肥,扩大土地利用,以达到农业高产稳产的目的。此外,还要研究节水灌溉的原理与实践,防治灌溉土地盐碱化、沼泽化和水土流失,研究水利土壤环境的改善,以及咸水、废污水的改造与利用等技术措施。农田水利与农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农业生产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农田水利事业的兴衰。农田水利这一古老工程技术可以远溯至新石器时代。从世界范围来说,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灌溉工程,是公元前3400年左右美尼斯王朝修建在埃及孟菲斯城附近截引尼罗河洪水淤灌工程。约公元前2200年,巴比伦在底格里斯和幼

4、发拉底河河谷建造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奈赫赖万灌溉渠道。在汉穆拉比法典中已有灌溉管理的条款。中国、印度、古罗马、古波斯等国灌溉起源也都很早。2000多年前,锡兰(今斯里兰卡)即修建水库,公元前300年即有大面积灌溉土地可以一年两熟。20世纪30年代,印度开始应用现代工程技术修建大型自流灌溉工程,同时发展小型提水灌溉及井灌,目前灌溉面积居于世界第二位。波斯(今伊朗)、叙利亚、意大利等国的灌溉,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西班牙人进入美洲之前,墨西哥、秘鲁以及美国西南部已有灌溉设施。19世纪中叶,在美国西部大盐湖河谷地带开始了移民垦殖开发灌溉;20世纪初,美国联邦政府开始在西部17州进行以灌溉为主的水利综

5、合开发。苏联约有 1/4国土面积年降雨量小于400mm,灌溉农业也有较长历史;十月革命后灌溉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亚细亚。以水利土壤改良为基础的苏联灌溉排水科学技术已自成体系。 中国在长江下游考古中,发现有新石器时代灌溉种稻的遗迹,约有5000年的历史。公元前1600前1100年中国实行井田制度,划分田块,利用沟洫灌溉排水。到西周时代,沟洫工程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了蓄水工程。约公元前600年,孙叔敖兴建期思雩娄灌区,是中国最早见于记载的灌溉工程。春秋战国时代曾修建过多处大型自流灌溉工程,著名的有引漳十二渠、都江堰、郑国渠(见郑白渠)等。在此期间也已经使用秸槔提水灌溉。当时人们已认识到农

6、田水利的重要意义,荀子王利曾指出:“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熟,是天下之事也”。秦汉时期,灌溉排水及其他农田水利建设已由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扩展到浙江、云南、甘肃河西走廊以及新疆等地。隋、唐、宋时期,中国农田水利进入巩固发展的时期。太湖下游兴修圩田、水网;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放淤;同时,水利法规渐趋完备:唐有水部式,宋有农田水利约束等。元、明、清时期,长江、珠江流域,特别是两湖、两广地区,农田水利得到了进一步开发。明天启年间农政全书问世,书中水利为中国农田水利学滥觞;泰西水法为介绍西方水利技术的最早著述。19世纪末,西方灌溉、排水科学技术开始在中国应用。20世纪30年代,陕西省

7、建成泾惠、渭惠、梅惠等大型自流灌区。其他各省也相继举办了一些不同类型的农田水利工程。与此同时,从南方的广东、江苏到北方的陕西、宁夏等地,先后开展了一些灌溉、排水的科学研究工作。其内容主要是灌溉和排水,兼及中小型河道整治,塘坝水库及圩垸建设,低产田水利土壤改良,农田水土保持、土地整治以及农牧供水等。由于各农业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千差万别,需要进行农业水利区划和相应的灌排系统规划。农田水利还包括一些具有明显地区特征的类型,如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综合治理、盐碱地改良、圩区水利、牧区水利和垦荒水利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是主要的,但为了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也需要排水;在盐碱化威胁较大和开垦盐碱荒地

8、的地区,必须灌排并重,甚至无排水即无灌溉。在湿润、半湿润地区,由于降雨量较多,排水是主要的,但是雨量的季节分布并不完全符合农作物生长的要求,需要进行补充性灌溉。灌溉与排水两者相辅相成,便构成农田水利的主要内容。农田水利灌溉用人工设施将水输送到农业土地上,补充土壤水分,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称为灌溉。在特定情况下,灌溉还可减少霜冻危害,改善土壤耕作性能,稀释土壤盐分,改善田间小气候。根据灌溉水源和灌溉水质(见灌排水质)的不同,可分为地表水灌溉、地下水灌溉、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以及污水灌溉、咸水灌溉、肥水灌溉、引洪淤灌等。根据灌水技术,可分为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微灌(包括滴灌、微喷灌等)、局

9、部灌溉和节水灌溉等。 微喷灌是介于喷灌与滴灌之间的一种灌水方法。微喷灌主要具有以下优点:节水、灌水质量高 微喷虽然在整个田块灌水并不均匀,但它把水直接到作物的根部,满足作物全部需水要求,灌水质量高。而且微喷灌采用管道输水,靠近地面喷洒,大大减少了蒸发损失和输水过程中的损失。加之微喷是局部灌溉,减少了部分土壤无效耗水,因而节水。对土壤、地形和作物的适应性强 微喷灌是一种管道输水的局部灌溉,水一直送到作物附近。它几乎适应各种复杂地形。与滴灌相比滴大得多,可避免大流量滴头在粘土土壤中发生 地表径流和形成水洼及透水性很大的沙土和深层渗漏,对土壤的适应性好。微喷灌可用于各种地、土质下的果树、花卉及苗圃、

10、城市园林绿化等。防堵塞性能好 微喷头的孔径比滴头大很多,防堵塞性能好,对水质过滤要求要低,相对也降低了成本。促进作物增产 微喷灌还可以结合作物叶面施肥、喷药等使用,喷水时雾化程度较高,可以增加作物湿度,调节土壤温度,且对作物打击强度小,具有显著增产作用,这对一些花卉、木耳等对温、湿度有物别要求的作物更为明显。同时微喷灌还具有独特景观。常用微喷头形式 ) 微喷灌常用的喷头有射流式、离心式、折射式和缝隙式四种。射流式有运动部件,又称旋转式喷头,后三种又称固定式微喷头。射流式微喷头 :通过曲线型的导流槽使水流以一定的仰角向外喷水,利用水流的反作用,使摇臂带着水作快速旋转,水分均匀的洒在地面上。其工作

11、压力一般为1000-1500千帕,喷洒半径为1.5-7米,流量为45-250升/小时。适用于果树、温室、苗圃和城市园林绿化的灌溉与密植作物、透水性较强的沙土和透水性弱的粘土等。离心式微喷头 :水流从切线方向进入离心室,绕垂直轴旋转后,从离心室中心射出,在空气阻力作用下粉碎成水滴洒灌在微喷头四周。这种微喷头的特点是工作压力低,雾化程度高。折射式微喷头 :压力水从孔口中喷出并碰到也顶部扩散时,水流受阻折射并形成薄水层后向四周射出,在空气阻力作用下粉碎成水滴洒落在地面进行灌溉,其工作压力通常为100-350千帕,射程为1-7米,流量为30-250升/小时。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没有运动部件,工作可靠,价

12、格便宜,适用于果园、苗圃、温室、花卉等的灌溉。缝隙式微喷头:水流经缝隙喷出,在空气阻力下粉碎成水滴。性能同滴水器类似。 为实现科学用水,应根据作物需水量和需水时间、有效降雨量、土壤水状况以及水文情况,选定灌溉保证率,制定灌溉制度。灌溉系统是实现灌溉的基础设施,可分为渠道灌溉系统和管道灌溉系统。一般由灌溉渠首工程、渠道或输水管道、渠系建筑物和灌溉泵站组成。最常见的渠系建筑物有配水建筑物和渡槽、涵洞、倒虹吸管、跌水、陡坡、量水建筑物以及沉沙池等。在使用地下水灌溉或无法实现自流灌溉而需提水灌溉时,或低洼地区不能自流排水时,应兴建排灌泵站进行机电排灌。灌区应进行有效的灌溉管理,注意渠道防渗,加强用水管

13、理,提高渠系有效利用系数。 农田水利排水排除农业土地上多余的水分,以改善地区或土壤的水分状况,防止作物受害,还可改良土壤结构,便利田间操作,延长作物生长季节,提高地温及土壤通气,加大作物根层深度及为作物提供更多的养料。根据被排除水的性质,可分为除涝、治渍及控制地下水位;根据农田排水技术可分为明沟排水、暗管排水和鼠道排水以及竖井排水等。此外,还有针对特定地区情况的冷浸田排水、沼泽地排水和海涂排水等。排水系统是实现排水的基础设施,一般包括各级排水沟(管)道及其建筑物、排水容泄区、排水泵站(见排灌泵站)等。排水沟道建筑物的种类、结构和功能同灌溉渠系建筑物。科学的排水管理是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14、要经常保持排水系统通畅及控制地下水位的能力。中国农田水利存在如下问题:灌溉水源日见短缺,很多灌区用水得不到保证。随着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不断增加,今后缺水问题将日益突出。水量浪费较大,自流灌区渠系有效利用系数一般仅0.40.6。灌溉效率低加剧了灌溉水源的供需矛盾。现有工程设施尚未全部配套,如有的灌区缺乏田间工程,有的有灌无排,有的设施已经老化,加上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力,工程效益还未充分发挥。新建工程难度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多种途径:进一步完善与更新现有灌溉排水设施,加强管理,提高工程效益。增加农业投入,继续兴修农田水利工程,逐步扩大灌溉

15、面积,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广应用新技术,厉行节约用水,包括改进地面灌溉技术,发展低造价喷灌、滴灌,大力推广管道输水灌溉等,提高灌溉效率。加强排水,重视盐碱地、沼泽地和冷浸田的改良以及除涝、治渍工作,促进农田水利进一步发展。开展水利土壤环境的研究,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逐步实现灌排工程施工机械化和管理运用自动化。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采取蓄水、引水、跨

16、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除了教材上面的知识,我们还进行了实地参观。.农场大棚微喷灌介于喷灌与滴灌之间的微喷灌,其喷头类型包括射流式、离心式、折射式,喷头形状有十字形和针形。射程大概两米,每个喷头的喷洒面积大约七平方米。 农场大棚滴灌比较节水的一种喷灌方式,包括微管式滴头、管式滴头以及孔式滴头。 .污水处理厂参观污水处理全过程,了解污水处理原理和应用,重点参观人工湿地和生态塘,了解其对污水处理不可获取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和要点。 自来水厂参观自来水厂,熟悉了解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学会选择自来水的取水源以及对水源水质、水位、水量的要求。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亲自走到了农场,参观到了教材上面所学的内容,例如,滴灌系统以及微喷灌系统、污水处理程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