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76383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39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一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学习提示你知道吗?人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可是什么是健康?没有病就算健康吗? 有的中学生在家里一切正常,可是一走进学校就感觉头晕,甚至想呕吐,坐在教室里,这种表现就更强烈,一旦离开学校,马上就恢复了正常,这是怎么回事呢?有位同学经常表现出缺乏根据的欢欣喜悦,得意洋洋,说话时总是语音高昂,喜笑颜开,对一切都感到乐观,很感兴趣。这位同学是不是心理很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做过一项统计,世界上 203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有几亿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程度地依靠镇静药来维持。人人都关心自己的健康,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强健的身体;人人都知道身体会生病,病了就去医院求医。但人们对心理健

2、康却知之甚少,不知道心理上也会出问题,也同样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完整地理解健康的内涵,如何把握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如何认识心理咨询的内容呢。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标准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的。在生产力低下的时期,人们只关注如何适应和征服自然,维护自身的生存。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开始关心身体健康,防病治病的医学科学应运而生。历史发展到现代,人类对健康的认识又发生了飞跃,不再局限于生理机能的正常和疾病的减少。1948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的

3、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从而形成了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模式。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曾就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过多方面的阐述与探索。1946 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 ”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种角度来定义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夺。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4、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是健康概念不可分割的部分,但是心理健康的标准却不像生理健康那样具体、精确、绝对。1心理健康水平的等级根据中外心理健康专家的研究,可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分为三个等级。(1)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2)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可恢复常态。(3)严重病态心理者: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2如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2健康的标准为了加深人

5、们对健康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还提出了 10 条健康标准: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眼睛炯炯有神,善于观察,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匀称。 从这 10 条健康标准中可以看出,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严格地说,没有一种病是纯粹身

6、体方面的,也没有一种病是纯粹心理方面的。所以,我们在考虑自身的健康和疾病时,必须注意身心两个方面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健康的概念。 3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同一性。即一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要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无明显的差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无论形式或内容均与客观环境(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保持一致。否则,就难于为人理解。(2)心理过程有完整性和协调性。即人的心理活动中,认识、情感、意志三个过程内容要完整,协调一致。这是确保个体具有良好社会功能和有效地进行活动的心理基础。比如,遇到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在

7、感知的同时应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和相应的表情,并以欢快的语调和行为来表达。如果一个人用低沉不快的语气诉说一件愉快的事情,或对痛苦的事情作出欢快的反应,就是心理不健康的异常状态了。(3)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即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没有外部环境重大改变的前提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是相对稳定的,行为应表现出一贯性。如果一个爽朗、乐观、外向的人,突然变得沉闷、悲观、内向,说明他的心理和行为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这就要考虑他是否出现异常。 由此可以看出,在界定心理健康的标准时,一般应从环境适应能力、挫折耐受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自我意识水平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标准。4

8、心理健康的标准一个人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以什么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心理健康与否没有一个绝对的界限,判断心理健康与不健康是相当困难的,还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提高。 (1)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标准:身体、智力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2)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 (Maslow)和麦特曼(Mittelman)提出的标准: 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

9、围现实环境,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3人基本的需求。三、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依据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可将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归纳为:1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智力水平在正常值以上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的综合。中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力与认知能力发展正常,是中学生就学阶段的重要心理条件,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衡量中学生的智力

10、和认知能力,关键在于看其能否正常发挥出效能。主要标准为: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对新问题、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和探索精神,表现出能动性;智力各因素在活动中能够有机结合、积极协调,正常地发挥作用。 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愉快情绪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中学生情绪健康的内容主要有: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使自身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情绪反应适度,有适当的引发原因,反应强度与引发情境相符合;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质、量、度,使其能在适当时间、场合恰如其分地表达,既能克制约 束,又能适度宣泄,不过分压抑。3意志健全,有较强的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 意志是人们

11、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主要表现为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即:在活动中有自觉的目的,而不是缺乏主见或盲目决定,一意孤行;执行决定中能及时决断,并根据变化的外界环境随时调整决定;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一切困难和挫折,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时能有效地控制、调节自身的心理和活动,使之符合实现目标的要求。4自我观念正确,具有健全统一的个性自我观念是人对自身环境以及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个人总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只有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才能形成健全统一的个性。其一致的标准为: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接近现实,

12、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能愉快地接受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学习现状和未来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和发展感;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个性的核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5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个体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离不开群体景,受认识倾向调节,并且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谐的人际关系 主要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广泛的一般朋友,又有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在与人交往中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个性;宽以待人,乐于助人,客观评价自己和别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和发展目已

13、。6较强的适应能力这里的适应能力包括社会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等。人生活在世界中,要具有一种积极的适应机制,积极适应自身、 环境及社会的各种变化,以调整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这种适应能力的标准是能和集体保持好的接触和同步关系,自己的需要和愿号皇丰土拿的要求、集体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能迅速自我调节,谋求与社拿协调一致,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的认识,明确自己所处的位置学会调控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与策略,能够优化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心理状态,开发潜能,4达到良好的学习适应。案例分析跨越羞怯的泥沼“小小一株含羞草,自

14、爱自怜自烦恼”羞怯,像一张自己织的网,挡住了多少前行的脚步,使我们羞于表达自我,怯于与人交往。“我从小就十分腼腆,在生人面前说话总是脸红,脉搏加快,在很多人面前,更是非常紧张,不好意思。每次老师课堂提问,我都把头埋得低低的,生怕点到自己。有一次班级组织朗诵会,我想给老师、同学一个新的印象,就报名参加了。本来我准备得很不错,但一上台,马上就满脸通红,耳根发烧,浑身冒汗,舌头打卷,脑袋里一片空白,以致在台上站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很不流利地完成任务,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此后很长时间我都羞于见同学,总觉得他们还在笑话我,在班级里也几乎不与同学讲话:每次进教室前,我都犹豫不决,生怕那么多同学都注意我。现在我

15、的心很脆弱,我很害怕,有时一想到自己的无能就想哭,有时一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饮泪独坐。我还有希望吗? 现在我已经高二了,我以后该怎么办? ”羞怯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有关资料表明 4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羞怯的;在日本羞怯的人约占 60;以色列人大约有 30害羞。甚至一些著名人物,如美国前总统卡特、英国查尔斯王子等也认为自己曾受到害羞的煎熬。羞怯可分为两类:一是由生理条件引起的,如有的同学属黏液质或抑郁质的气质特点,喜静厌动,想得多做得少,同人打交道时总是思前想后,顾虑重重;二是在后天实践活动中受环境影响所形成的羞怯,如有的同学过分关注自我,生怕自己言行不当被别人笑话,

16、因此说话做事患得患失,谨言慎行,有绝对把握才去做,从而变得不愿与人接触,有的同学虽性格开朗,交往主动,但因遭受了挫折,于是也变得消极被动了。对大部分人而言,羞怯会随其后天的成长历程而逐渐减弱,或通过有意识克服而逐渐降低,不让它成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固定下来。克服羞怯,就要学会开放自己,不要总是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担心别人在注意自己,议论自己,把别人看做自己的“审判官” 。假如能把目光转向他人,不过分关注自己,就会消除自己的羞怯心理。羞怯往往与自卑相伴随。认为自己不行,害怕出错,害怕被人看不起,羞怯就会随之产生。因此,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就能减弱羞怯心理。自信源于对自我的肯定。要改变对自己的消极评价,方法很简单:用一张纸,把自己的缺点或使自己害羞的原因列在左边,然后在右边写下与这一缺点相反的优点。例如,左边写着“我的朋友没有一个喜欢我”右边则写“真正了解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