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卷语文模拟试题(4)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119758156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卷语文模拟试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卷语文模拟试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卷语文模拟试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卷语文模拟试题(4)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卷语文模拟试题(4)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卷语文模拟试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卷语文模拟试题(4)(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阳市、六盘水市、安顺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试题卷语文模拟试题(四)(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书写水平(5分)1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二、基础积累(28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屋檐(yn)燥热(zo)目眩神迷(xun)B凄冷(q) 打嗝(g) 彼竭我盈(yng)C收揽(ln) 溃退(gu) 随心所欲(y)D诀别(ju) 亵渎(xi) 清澈见底(ch) 3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宽恕李代桃僵相得益彰B愕然鸦雀无声黯然失色C蓬舟盛气凌人旁逸邪出 D遗憾自出心裁俯仰生姿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 A )(3分)A儿童剧芝麻开门剧情抑扬顿挫,台词诙谐幽默,受到现场观众的热烈称赞。B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市政府因地制宜,大力打造旅游业,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C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这就是神话和传说之间的界限。 D消费者可以上网方便快捷地投诉自己的不平遭遇,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下列句子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C )(3分)A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最紧要的民生工作,也是实现贵州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B在纪念“五四” 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提出,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C教育部在做出这项战略部署时,特别强调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引导,避免

3、不再出现片面的“考证热”。D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认真搜集、整理、研究的结果。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3分)A词,又称长短句,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豪放词,“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B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新闻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下的通讯报道,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的纪实作品。C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选自列子汤问,相传为列御寇所作。D壶口瀑布植物的牧羊人都是我国现代作家梁衡的作品。7名著导读。(5分)(1)下列人物与名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C )(3分)A红孩儿 水浒传B衍太太 骆驼祥子C杜

4、少卿 儒林外史D丽达 简爱(2)下面片段分别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的作品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和 同红军在一起 。(2分)片段一:我父亲决定送我到湘潭一家同他有来往的米店去当学徒。起初我并不反对,觉得这也许是有意思的事。可是差不多就在这个时候,我听说有一个非常新式的学堂,于是决心不顾父亲反对,要到那里去就学。学堂设在我母亲娘家住的湘乡县。我的一个表兄就在那里上学,他向我谈了这个新学堂的情况和“新法教育”的改革。那里不那么注重经书,西方“新学”教得比较多。教学方法也是很“激进”的。片段二:我和驻扎在这里的交通部的一部分人员吃饭,遇见了十几个屯宿在百家坪的青年。我们吃的有煮熟的小鸡,不发酵的荞麦馒头、白

5、菜、小米和我最爱吃的土豆。可是除了白开水以外,没有其他冷饮。而白开水热得不能进口。因此我口渴得要命。8默写。(8分)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高大的皂荚树, 紫红的桑椹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揭示桃源人“皆叹惋”原因的句子是“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 无论魏晋 ”。 李清照渔家傲开头展现夜空绮丽景象的句子是“ 天接云涛连晓雾 , 星河欲转千帆舞 ”。三、阅读能力(45分)(一)现代文阅读。(27分)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韩逸萌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

6、有一种神奇的魔力。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着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

7、地瓜的香味就把在外面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奶奶的手真是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个村里的人

8、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中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光亮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

9、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地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10、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选自意林,有改动)9下列事物与奶奶的手巧无关的一项是(3分)CA榆钱粥 B豆绿色的小裙子 C金戒指 D虎头鞋1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

11、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B文中画横线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C文章第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D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11选文旁的批注未完成,请补充完整,以说明其蕴含的情感。(4分)为奶奶的苍老感到伤悲、痛苦,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2分)假装发怒,是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受幸福的高兴之情。

12、(2分)12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4分)(1)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2)以小见大(化大为小),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3)表达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4)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何为诗人余秋雨余秋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诗经。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我一直认为,古代比现代更有诗意,诗经就是最早的证据。请大家品味一下“诗

13、经”这两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也就是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诗意地栖居”。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达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我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们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些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们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

14、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不足以指向一个个明确的人。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丛治辰:秋雨老师,您曾在一本书中说过,诗经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而屈原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余秋雨: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塑造了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

15、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他不知道用什么去训导别人。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万小龙:说到这里,我想应该把“诗人”放在一个更高的人生坐标上,并非只是一个写诗的人,而是一个在生命整体上充满诗人气质的人。余秋雨: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诗人就是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