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55220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48.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队建设)团队精神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团队精神第一章 用大雁精神训练团队概述 团队精神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寻常的命题,但是随着时间的不同,每个企业具体的情况不同,所面对的挑战和问题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时至今日,团队精神既是一个老命题,更成为了一个新命题。 【案例】1.1 爱因斯坦的考题1951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有一次考试结束后,他的助理赶紧追上他,很小心地问:“今年的这份考题为什么和去年的完全一样呢?”爱因斯坦很平静地答道:“答案完全变了。”点评:爱因斯坦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当时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讲授的是物理课,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这样的答案尚且会变,更何况团队精神这个命题是属于人文学科的,不变几乎是不可能的。 合作的重要性

2、 简单地说,凝成团队的行动就是合作,这里提到的团队精神,实际上是合作的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说,合作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存之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案例】1.2 两只鸟的故事一只鸟看到另一只鸟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就非常羡慕那只鸟,而且感到很奇怪:一只小鸟竟然可以自由地在鳄鱼这样凶猛的动物嘴里钻进钻出!于是它也钻到鳄鱼嘴里,结果被鳄鱼吃掉了。直到临死它也不知道为什么。原来那只鸟叫鳄鸟,鳄鸟跟鳄鱼之间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当鳄鱼吃饱了之后,懒洋洋地待在那里的时候,鳄鸟就会飞下来,进到鳄鱼的嘴里,帮助鳄鱼清扫它的口腔,得到的回报就是鳄鱼牙缝里边的碎肉。鳄鱼当然也很高兴,它美餐之后,如果口腔卫生处

3、理不好的话,可能会得蛀牙或其他疾病,正是因为有了鳄鸟的帮助,它才能保持口腔的清洁和健康。鳄鸟和鳄鱼之间由于存在这样一个合作关系,所以鳄鸟才可以自由地在鳄鱼嘴里钻进钻出。点评: 不论是工作圈子,还是朋友圈子,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声,例如,“我跟他干着同样的事情,怎么他就能加薪,就能得到老板的重用,我到底哪不如他了,怎么被炒鱿鱼的是我呢?”这说明虽然大家干着一件相同的事,但是背后合作意义上的关系却是不一样的。过去很多人会觉得谈合作精神应该是老总们和主管们关注的事。今天,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一去不复返,现代社会更需要合作,合作是生存之道。自己有没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是每个人都要叩问自己的。有没有团队精神,

4、关系着自己的生存与荣辱,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命题。 1.3 不合作的后果 1.3.1 (一)如果不合作,自我价值就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当一个人处于不合作的状态时,这个人是不可能融入到团队中去的,也不可能去设身处地地为团队多付出、多奉献。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明哲保身、怕担责任等。 怕担责任,爱发牢骚如果一个团队要某人去负责某件事,而这个人又没有合作的意识的话,那么他一定是怕担责任,爱发牢骚的: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这是大家的事情。 如果不合作,还会缺乏成就感一个人干和多个人干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最终能取得的成就,和多个人能取得成就的高度是不一样的,会有一定的差距。相应的,个人的成就感也是不一样。

5、会对团队和自己都缺少承诺因为没有团队意识,肯定不会去承诺,而且思路不清,行动缺乏自信。因为没有合作精神的人得不到团队的感召和协作,也得不到其一线领导的协助和辅导,这个人在行动上可能就不是那么理直气壮。 最终会使自己处于一个从业状态处于从业状态,就意味着自身本来可能有100%的能力,但可能就是因为这种状态,贡献出来的能力只有自身能力的60%80%。但是很多人或许会觉得,自己只尽了60%80%的努力,薪水却没少拿,就感觉自己占了便宜。但他所不知道的是,他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60%80%,同时也是在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实际上他也只实现了自己人生价值的60%80%。 还有更可悲的一种程度,使自己处于怠

6、工的状态很多人没有团队意识,眼里只有自己。他们恃才傲物,自命不凡,遇到问题只会抱怨,不思解决。因为他觉得事情不一定要由自己来做,所以他遇事遇人抵触,没有团队合作的意识。不相信别人,对团队工作三心二意。有时还怀恨在心,伺机报复。在公司中总会有一些捣乱的员工,经常会闹不愉快,有时甚至闹到了仲裁的地步。其实,在其最初的意识形态中就有这种不合作的情绪存在,所以才会导致最后的矛盾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这些人处于怠工的状态。怠工意味着这个人原本有100%的能力,但最终贡献给企业和团队的能力却只有自身能力的10%30%。很多人有极强的阿Q精神,觉得得了大便宜,只为企业付出了10%30%,结果薪水按照原先商定好的

7、,一分不少给。其实这背后蕴含的是:他贡献给企业的能力是他自身能力的10%30%,换句话说,他处处有所保留的同时,这10%30%其实也就是他贡献给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很多人会在若干年后发现,以前和自己同时起步的人,会有一种阶梯性的成长,而且很快就得到重用,得到提拔了,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 【案例】同学毕业后的差异大学的同学在走出校门的时候,大家都是处于一个水平线上的,几乎没有什么差异。但是毕业后年左右,其间的差异就凸现出来了。也许别人有了很多成长和磨练的机会,但自己最终什么都没有,这最终一定会影响到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点评:这足以说明,如果在没有团队精神的意识观念下工作,企业在给团队打分的时候

8、,同时也会给个人打一个分数,结果自己会发现是一个很低的分数。毋庸置疑,如果一个人没有合作精神,这个人的自我价值一定不会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1.3.2 (二)如果不合作,将会造成与组织关系不和谐不合作会使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不和谐。 【案例】拉绳实验每8个人为一组,有若干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去拉同一根绳子,而且每个人都要拼尽全力。然后记录下每个人用的力,也就是100%能力的时候,所施加给这个绳子的力。若干人都做同样的实验,分别记录下每个人所贡献给这根绳子的力。然后将8个人进行自然组合。首先,每2个人为一组,同时用力。1个人施加给绳子1份的力,2个人就是2份力。每个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实验结果是,

9、当2个人去拉这根绳子的时候,产生的力是应该有的2份力的95%。接着往下做,每3个人为一组,再去拉绳子,3个人都要用尽全力,最终得到的力是3份力的85%。如果8个人全上,最终得出来的结果是8份力的49%。点评:当组织的人数增加到一定规模时,组织成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保留实力,或者说没有贡献出自己的全力,甚至一半的力都没有用出来。西方的工业文明出现得要早得多,企业人数不多的时候,经营很顺畅,很赚钱。但是随着规模的壮大,利润却不成正比。西方的工业家们通过拉绳实验的数据深刻地了解到,人是有惰性的,人会自觉不自觉地偷懒。因此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矛盾的症结是:如果雇员已经贡献全力了,老板会很开心;但老板如果

10、知道这个雇员本身很有能力,却不发挥出来,就会与之产生矛盾,继而会造成组织关系不和谐。所以,西方国家的生产线故意分成很多段,这一段由你来做,那一段由他来做,这样就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偷懒,也是企业为了规避偷懒所进行的探索。目前,国内的企业一定要外求经营,内求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其价值。 第二章 团队实现合作的方法 一些员工偷懒的现象,不管在西方国家还是在我国都存在,企业必须要探索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在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这些矛盾,并开始注重管理。管理就是要使得每个人都发挥价值,减少内耗。 成为规章制度的迎合者 既然企业里员工偷懒现象确实是个现实问题,不容回避,那么对于员工的这种

11、惰性,企业应该怎么办?让团队实现合作的治标方法有不少。 2.1 (一)分裂繁殖制度 【案例】格兰仕的“分裂繁殖制度” 格兰仕是做微波炉的企业,今天已经是中国微波炉市场的冠军。格兰仕有一个特殊的制度,即“分裂繁殖制度”。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要打入国际市场,但面临着很多限制:其一,企业的资源、人才能力等方面不尽如人意;其二,人力资源发展水平有限,不可能马上找到一些外贸人员直接来做这件事。所以,当时基本上是一些根本不懂外贸的人来做。虽然受到一些自身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但企业通过摸爬滚打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也渐渐把产品卖到了海外。那么最初的这些人就变成了师傅。人手毕竟还是有限,但市场还需要继续打下去,

12、所以引进来一些新人,这些新人就由师傅们来带。当这些新人徒弟被师傅带出来,能独当一面了,这时师傅就完成了“繁殖”任务,同时也意味着“分裂”的开始。也就是师傅这时一定要离开,完全把这个市场交给自己的徒弟来做。这种“分裂繁殖制度”使有的人可能觉得自己吃亏了。但是在企业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很多人当他有资格的时候,最容易发牢骚、自以为是,越是成为老员工的时候,这些特质就越明显。当一个人有这些特质的时候,他已经变成了一个从业状态的员工了。这时,他只贡献给企业10%30%的力量,实际上吃亏的就是员工自己了。有的员工开始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也就迎合了这种制度,很多人也就从开始的不分裂到后来的被分裂,离开了以前

13、的市场。格兰仕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逐步完善这个制度,即不同的员工,不同的营销人员,去打不同的市场,薪酬的计算也会有所不同。也就是分成若干市场,若干级别的业务员,拿不同的提成。在最开始设计这个制度时,是基于员工背后偷懒的现象。现在来看,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的时候,一定是基于团队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进行管理制度的建设。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员工,一定要迎合“分裂繁殖制度”。可能当时这个制度看起来不是那么完美,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制度在初建立的时候,都是不完善的,不完美的。员工只有迎合这个制度,才能够成为当下制度的受益者。有的人愿意吃亏,离开先前的市场,这也就意味着有一个更新更大的市场要去磨练他、锻炼他。例如在

14、格兰仕,有60岁的老员工,依然可以去开拓新的市场,而且去开拓国家级贫困县这样的市场,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挑战。 2.2 (二)建立规章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 【案例】苍蝇父亲和三个儿子的故事有一只生活在室内的苍蝇,到了寿终正寝的时候。在它临死前,它的三个儿子都想知道它的生存之道,因为生活在室内的苍蝇能够活到寿终正寝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一不小心就会被拍死。这只苍蝇就告诉它的儿子们说,我之所以能活到现在,是因为我尽可能地待在苍蝇拍上。言外之意就是,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说完后苍蝇父亲就死了。奇怪的是,没多久它的三儿子就到天堂跟父亲相见了。父亲很好奇,说我把生存秘笈都告诉你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来这了呢?三儿子说

15、:父亲,您的教诲我确实听了。但我又一想,这一生多么短暂,怎么就不能落在白墙上呢?那白馒头上怎么就不能待呢?于是,我就被拍死了。父亲听后对三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冒进了!又没多久,二儿子也来天堂跟父亲见面了。小弟就问了:二哥,你怎么也来了呢?二哥说:我听了父亲的教诲,时刻都待在苍蝇拍上,结果我饿死了。父亲听后对二儿子说:儿啊,你的思想太保守了!大家只有保佑老大多活些日子了,不曾想老大很快也来天堂了。大家都争着问它怎么回事,老大说:我听从父亲的教诲,时刻待在苍蝇拍上,只是我饿的时候,我才飞离苍蝇拍。但是有一天,一个人拿着像瓶子一样的东西,晃了一下向我喷射,我就来这了。原来这老大是被毒死的。父亲听

16、后对大儿子说:儿啊,你怎么没有跟上潮流啊!点评:这个故事的启示是,企业在建立规章制度时,一定要与时俱进,不能冒进,也不能保守。作为聪明人,作为有智慧的人,一定要迎合企业的制度,但不是说做老好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够是这个制度当下的既得利益者。同时,既得利益者一定要做文化建设的推动者,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环境。 成为企业文化的推动者 除了依靠规章制度,还要进一步地在企业文化上做一些探究,培育不偷懒的文化。有些企业就是从培育团队精神的角度来建设和推进企业文化的。 【案例】公平、光明、团结、自由追求完美一家企业以前是生产治疗仪的,现在做橱柜,在它的生产线上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个工人把治疗仪的正负级装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