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55025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151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51页
(环境管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51页
(环境管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51页
(环境管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51页
(环境管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1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二OO六年六月项目名称: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领导小组:组 长:张力军成 员:樊元生 杨朝飞 周 健 李建新 宋铁栋 赵英民陆新元 万本太 赵华林 蒋延东 孟 伟 邹首民魏山峰技术小组:组 长:孟 伟 郑丙辉成 员:石效卷 郭瑾珑 付 青 王丽婧 韩 梅 富 国朱 琦 陈鸿汉 王灿发 马 中 李广贺 胡 成刘佑华 李崇明 宋兰合 李志群 周智明 蒋平安ii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目 录1总 论11.1工作背景11.2规划原则21.3规划编制依据21.4规划范围与目标31.5规划编制技术路线42城

2、市基础信息及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52.1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52.2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调查62.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调查72.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污染源调查82.5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112.6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治理现状与规划状况调查122.7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状况调查123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143.1基本要求143.2地表水饮用水源水质评价143.3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193.4水质评价结论193.5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状况评价20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控制214.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负荷特征分析214.2不达标地表水水源地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3、21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255.1基本要求255.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核定与补充划分25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规划276.1基本要求276.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工程276.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与建设工程346.4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工程366.5饮用水水源地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376.6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能力建设386.7工程投资效益评估396.8规划实施保障397典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417.1重庆市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417.2大理市湖泊型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技术示范417.3深圳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程筛选技术示范

4、417.4沈阳市浑河地表地下复合型饮用水水源地环保规划技术示范418全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技术支撑体系428.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研究428.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制度研究438.3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研究439工作成果提交459.1地市级规划成果459.2省级规划成果459.3国家级规划成果4510基础情况调查表4610.1附表一 城市基础信息调查表4610.2附表二 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调查表4910.3附表三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评价表7010.4附表四 削减量计算核定表7510.5附表五 重新核定和补充划分后上报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登记表7610.6附表六 饮用水水源地

5、环境保护规划工程项目统计表7711附件一 饮用水水源地编码方法8212附件二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11512.1前 言11712.2适用范围11712.3规范性引用文件11712.4术语和定义11712.5基本要求11912.6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11912.7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12112.8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方法12312.9其它12612.10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最终定界12612.11监督实施12612.12附录(规范性附录)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要求12712.13附录(资料性附录)二维水质模型基本方程及解析解12812.14附录(资料性附录)

6、地下水源保护划分概念模型13113附件三 源强系数及应用13314附件四 评价报告格式13915附件五 规划报告格式14416附件六 污染物名称及代码表146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技术大纲1 总 论1.1 工作背景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饮水安全状况堪忧。饮用水作为一类用途最为重要的水资源,目前在水质、水量及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老百姓饮用水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据2003年中国地质环境公报,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饮用水水质有关的地方病。据卫生部门的调查统计,在我国有65.4的人口饮用不合标准的水。1989年国家

7、环保局组织对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48的地表水源、20的地下水源达不到标准;而根据1996调查报告,这一数字已分别上升至83.31%和27.71%。可见,我国由于水源地污染而引起的社会问题相当突出,饮用水水源保护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尽管各省市对水源地的保护工作都已经开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的影响,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在立法、执法水平和管理手段上差别很大,缺乏统一的保护规划和管理。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和迫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饮用

8、水安全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在2005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提出“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国家环保总局会同有关部

9、委开展全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该工作旨在进一步掌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关技术方法、法律法规,解决目前危害饮用水安全的重大问题,切实推动我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并为后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各项工作奠定基础。1.2 规划原则l 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情况调查过程中,求真务实;国内外比较分析、规划方案制定、技术规范和法律法规研究制定中,均应实事求是,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l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规划中切实体现以防为主的思想,预防和治理相结合。l 全面规划、重点深入的原则:对全国各级各类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保护进行全

10、面规划,重点突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l 科学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规划方案应体现前瞻性、可操作性,以保证规划的全面落实。l 与流域污染控制相协调的原则:涉及跨行政区的饮用水水源地,应与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相协调,统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工作。l 公众参与的原则:饮用水安全关乎全社会千千万万民众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也需要公众的广泛参与。1.3 规划编制依据l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05)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1、2000.03)l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07)l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l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l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l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l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l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1.4 规划范围与目标1.4.1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全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县级以上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地。1.4.2 规划期限总体规划期为20062020年。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规划编制原则,将规划期分为近、中、远期三个阶段,达到

12、分期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明确、便于操作的目的,其中近期为规划的重点阶段。具体如下:第一阶段(近期):20062010年;第二阶段(中期):20112015年;第三阶段(远期):20162020年。1.4.3 规划目标近期目标(20062010年):全部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基本遏制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质量下降的趋势;中期目标(20112015年):不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排污总量大幅削减,水源地水质得到一定改善;远期目标(20162020年):饮用水水源水质明显改善,稳定达标。1.5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基础工作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规划典型区技术示范规划技术支撑点源污染防治工

13、程污染防治工程管理能力建设工程工程投资效益评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生态恢复与建设工程预警监控体系建设工程应急能力建设工程管理能力建设工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与核定环境基础情况调查环境状况评价成果输出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图1-1 规划编制的技术路线图本次规划以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基础情况调查为基础,评价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全面核定已经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水源地,补充划分没有划定保护区的饮用水水源地,为规划方案提供基础;制定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方案,主要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控制工程规划、管理能力建设规划、工程实施效益评估等,并在典型区进行技术示范;同时,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

14、术规范、污染环境风险评价标准体系、管理制度、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为各级规划实施提供技术支撑。2 城市基础信息及水源地基础情况调查2.1 城市社会、经济基础信息调查城市社会、经济基础情况调查以城市为基本单元,调查统计分析与城市用水活动密切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城市供水及用水状况,水源地基础情况等方面。2.1.1 城市社会、经济状况城市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用以掌握社会经济发展基础情况,为分析评价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存在和面临的问题提供基础。具体内容包括:(1)行政区划分,城市人口数量、结构及分布,国内生产总值(GDP),产业结构及布局等方面的现状。(2)与饮用水源水质密切相关的疾病发病情况,重点调查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率。(3)城市总体发展、社会、人口及国民经济发展相关规划;城市行政区划图、产业布局图。(表格见附表一)2.1.2 供水及用水状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