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特性》基础专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75439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的特性》基础专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质的特性》基础专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质的特性》基础专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质的特性》基础专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质的特性》基础专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质的特性》基础专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的特性》基础专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质的特性基础专训按住 ctrl 键 点击查看更多中考科学资源一、选择题1、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 pH,结果如下:参照以上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牙膏是中性物质 B、 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C、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吃橘子 D、 食醋能使紫色石蕊变红2、下面是几种农作物生长时,对土壤 PH要求的最佳范围:茶叶 4.55.5,油菜 5.86.7,西瓜 6.07.0,甘草 7.28.5。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以上农作物最不适宜种植的是( ) 。A、甘草 B、西瓜 C、油菜 D、茶叶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酸败 B、冰雪溶化 C、试管破裂 D、干冰升华4、在敞开的锅中烧水,使水

2、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逐渐升高 B、不变 C、逐渐降低 D、忽高忽低5、有关固态物质的熔化,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固态物质熔化时都要吸热 B、任何固态物质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C、晶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都要放热 6、甲、乙两人在夏天想将茶冷却到 0,甲用的是 0的冰块,乙用的是 0的水,则( )A、甲能达到目的,乙不能 B、 甲能达到目的,乙能C、都能达到目的 D、 都不能达到目的,除非用低于 0C的物质7、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水面上会冒出大量的“白气” ,这其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PH

3、2 3 4 5 6 7 8 9 10 11草木灰肥皂牙膏鸡蛋清牛奶西瓜酱油橘子食醋C、先汽化后升华 D、先升华后液化8、刚从开水锅里捞出的鸡蛋拿在手中不太烫,等蛋壳表面水分干了之后就很烫这是因为( )A、蛋的内部温度很高,有热量向外逐渐散发B、蛋壳不容易传热,待手发烫要一段时间C、蛋壳上的水未干时,水蒸发要吸收热量,由于蒸发很快,使蛋壳温度降低D、以上说法都不对9、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是: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印墨水偏酸性 B、打印墨水显中性 C、打印纸偏酸性 D、打印纸偏碱性10

4、、不属于蒸发吸热的现象是( )A、夏天,在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B、刚从游泳池上来的人会感到冷C、天热时,狗伸长舌头进行散热D、冰熔化时,从外界吸热,温度不变11、在冬天,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冰,气温达-20,则冰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温度分别是( )A、-20,-20 B、-20,0 C、 0 ,-20 D、0,012、在农村有一些“装神扮鬼”骗人钱财的人,他们有这样一手绝活:从翻滚的油锅中用手把“鬼”揪出来。其实奥秘在锅中的“油”中:上层是真正的菜油(沸点约在 300) ,而下层是其它的液体,这种液体的沸点最有可能是( )A、50左右 B、80左右 C、100左右 D、200左右13、夏天,在盛有冰冻

5、饮料的玻璃杯外壁上有许多小水滴,这是( )A、杯内的水渗透出来的 B、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C、空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D、跟人体出汗的道理相同14、隔热条件下将 300克 0 的冰与 100克 0 的水混合则( )A、冰和水的质量都不变 B、有一部分冰将熔化 C、有一部分水将结冰 D、不知外界的温度,无法判断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 B、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C、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D、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使所有的气体都液化 16、下面四个物态变化的图像中,哪个是晶体凝固的图像( )17、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

6、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锅中的水烧开后,冒出的“白气”为水蒸气C、初冬的早晨常见到的霜,是由水蒸气凝固而形成的D、夏天看到冰棒冒的“白气” ,这是冰棒熔化后蒸发的水蒸气19、在下列几组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是吸热的是( )A、熔化、液化、汽化 B、液化、汽化、升华 C、升华、汽化、熔化 D、凝固、液化、凝华20、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沸点是 100B、500 克水的沸点比 300克水的沸点高C、水的沸点不可能是 120 D、

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是 10021、皮肤被 100C的水蒸气烫伤比被 100C开水烫伤要严重得多,这是因为( )A、水蒸气的温度比开水的温度高B、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许多热量C、水蒸气跟皮肤的接触面积大D、水蒸气液化时要吸收许多热量22、飞机向云层中喷洒干冰实施人工降雨时,包括下列哪些物态变化过程?( ) 、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干冰吸热升华 、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 、小冰晶和小水滴凝结在一起,下落时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A 、a、c、e B、a、d、f C、a、c、d D、a、c、d、f23、夏天把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

8、底下、盆里的冰没有完全熔化时( )A、冰的温度升高,水温不变; B、冰的温度升高,冰的温度不变; C、冰、水温度都升高; D、冰、水温度都不变。24、家庭厨房的窗户玻璃、墙面上面有许多小油滴,这些油滴的形成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和液化 、升华和凝华 、熔化和蒸发、熔化和凝固25、2003 年 10月 15至 16日,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成功返回,把我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圆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飞天梦,振了国威。飞船返回地面时必须穿越大气层,在进入大气后,飞船跟大气摩擦发热,表面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飞船进入了“黑障”阶段。为保证飞船安全,需在飞船表面设置一层叫做“烧蚀层”

9、的特殊材料,这种特殊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有效地防止烧坏飞船,这是因为( )A、熔化和汽化都能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能吸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二、填空题(每空 2分、33 题 7分共 41分)26、在箱子里存放毛衣、毛裤等毛料衣服时,为了防止虫蛀,常常要往箱子里放几个樟脑丸。到了穿衣服时,发现樟脑丸不见了,这个过程中,组成樟脑丸的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是,这时能闻到蟑脑的气味,这又说明。27、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人可以活 30天;若是没有水,时限便缩短为 3-4天,因此水是人类生命的基本要素,如下图是一个应急净水器。在大容器中倒入不能直接饮用的水(如泥水、海水等)

10、 ,将杯子放在容器中央,用塑料膜将容器口封好(容器边缘留一个小缝隙) ,上面压一块石头,使塑料膜形成一个凹面。将制成的净水器放在阳光下,几个小时后杯中就可收集到从塑料膜上滴下的纯净水,这种净水器主要利用了 和 现象来达到净水目的。28、夏天在天平左盘中放一敞口玻璃杯,杯中有一冰块,右盘中放有一定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平衡,几分钟后天平会失去平衡,天平将向 倾斜,原因是 。29、如右图是某物熔化到沸腾的图像(在标准大气下) 。从图中可知,它的熔点是 ;其中 BC段是 过程,而 DE 段是 过程。30、蒸发和沸腾是_的两种方式。图中甲、乙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_是沸

11、腾时的情况。31、如图所示,一段后,它们都不见了,(1)味精不见了,是一种 现象;(2)冰块不见了是 现象;(3)樟脑丸(常用于放在衣柜里防虫蛀的一种固体)不见了,是 现象。32、所示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图,在此实验操作中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小文同学根据实验记录作出了水沸腾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这一结论说明该地区此时的大气压强_标准大气压强。(选填“大于” 、 “等于”或“小于”)33、连线题 将下面例子与物态变化及吸、放热关系用直线连接起来三、简答题(34 题 5分、35 题 4分共 9分)34、根据下表回答:锅底有了孔,用焊锡补后可以烧开水,但不能用于油炸食物,为什么?3

12、5、将一股电线去掉塑料皮,将裸露的细铜丝散成树状将它挂在图示的烧杯中,杯内装有樟脑碎末,杯口用玻璃盖住,然后用酒精灯对烧杯底均匀加热,待蒸气弥漫撤去酒精灯,稍凉后打开玻璃,观察“小树”会是什么样子? (1 标准大气压) 沸点 熔点水 100油 300锡 232纯铁 1535参考答案一、1、D 2、A 3、A 4、B 5、B 6、A 7、A 8、C 9、C 10、D 11、B 12、A 13、B 14、A 15、D 16、C 17、C 18、A 19、C 20、D 21、B 22、D 23、D 24、A 25、B26、升华;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或扩散现象 27、汽化 液化 28、左 玻璃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水珠附在玻璃杯外,使玻璃杯的质量增加 29、48 熔化 汽化 30、汽化 甲 31、 (1)扩散 (2)熔化 (3)升华 32、表 温度计 98 小于二、33、三、34、锡的熔点高于水的沸点,而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达不到锡的熔点,而油的沸点高于锡的熔点,油沸腾时锡已经溶化。35、 “小树”上均匀地挂了一层雪白萘晶体,成了一棵“冰雪之树。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