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自荐书(精 选多篇)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19751601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汉语自荐书(精 选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古汉语自荐书(精 选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古汉语自荐书(精 选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古汉语自荐书(精 选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古汉语自荐书(精 选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汉语自荐书(精 选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汉语自荐书(精 选多篇)(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古汉语词汇 词汇 词语是语言中人们最直接感知的、表达各种意义的基本单位。 词语的总汇形成词汇,或者反过来说,词汇是词语的总汇。理论上说,一种语言就只有一个词汇。一个人所掌握的词语,可以称为某个人的词汇,一个行业所使用的特殊词语汇总,也可以称为是某行业的词汇,这类词汇其实是词汇中具有某些特点、只为某部分人使用的部分,是一种体现词汇局部的“词汇”。但是,有人把一个词或几个词也叫词汇,那不是严格定义的词汇。 通常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层面来讨论语言,其中,语音和语法的基本成分都很有限,比如汉语的语音,就21个声母(加准声母yw,共23个),基本韵母38个,声调4个,它们共同配合,可以组成一千

2、多个音节。语法方面,从句子构成来看,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谓、宾、定、状、补,分别构成数量有限的句式;从语法和词汇的关系来看,可以分出实词和虚词共十来个类,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量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等,这些词分别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构成句子。 但是,词汇成分的数量不是用几十几百几千就可以列举完毕的,词汇单位的数量,需要以万计数。并且,一种语言的 词汇到底包括多少个词汇成员,几乎不可能有完整的统计。 词汇内部有以下特点:1,词汇内部个体数量繁多,2,词汇个体(词汇成分)的形式和意义关系复杂,局部成类现象普遍,3,词汇成分往往有有独立或部分的变化,4,词汇成分的使用面或

3、流行程度不同,5,词汇成分的使用寿命不同,6,词汇成分的形式和意义产生和消亡频繁。 这样,在词汇中,有的成员相对稳定,有的成员则变化较多,一些曾经使用的词语或词语的意义,后来人不了解,成为阅读理解的障碍,这是古代汉语词汇学习的重点。 因此,词汇变化包括以下方面:1,新词产生,2,旧词消亡,3,有些词产生了新的意义成为多义词,4,有些多义词失去了部分意义。从宏观上看,一些词长期普遍的使用,成为词汇中的基本部分,被称为基本词汇,词汇中这些高度稳定的成分,成为语言传承的最重要因素。 词汇变化的动力,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有了新的事物,产生新的表达需求;一是人们认识的变化,对原有的事

4、物有了新的认识或仅仅出于表达方式的创新,产生表达上的变化。 壹,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古代汉语的词汇形式 一,单音词 二,复音词,包括:连绵词,叠音词,合成词三类,其中,合成词中又有并列式、偏正式、动宾式、主谓式、动补式、附加式等几种。 汉语词汇复音化,是指汉语原来词汇以单音形式为主,转变为大量采用复音词。汉语词汇复音化,一些原来的单音形式由复音形式代替,这个过程大致有三种方式: 1单音词降级为构词语素加附缀, 2同义的单音词降级为语素连用成词, 3新造同义复音词。 贰,古代汉语的词义 一,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字记录汉语,它是汉语词汇的书面记录符号,我们通过古代文献中的文字记录来了解古代的词汇。比

5、较现代词汇的书面形式,从字面上看,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从古到今基本没有变化。一些词从古代延用到现代。 第二,古今意义没有关系。一些字记录了不同的词,有些词古今意义之间可能有关系,但失去了中间环节,看不出意义的关联。(158-159) 第三,古今意义有联系但不同。(159-160) 第四,感情色彩不同。(161) 第五,所指实际内容不同。(161-162) 二,词义变化的主要类型(162-163)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还有一种情况也跟词义的缩小有关,那就是偏义合成词。(157页) 词义转移 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指一个词本来的意义。本义应该指词的原始意义,但因为语言早于文字,而文字记

6、录会的缺漏,所以,现在文字记录的词义,可能是词的原始意义,也可能不是最早的意义。通常把有文字可考或有文献证明的词的最早意义称为本义。 确定词的本义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要了解一个词所具有的不同意义,然后,可以从文字入手,了解它造字时的意义;其次,通过文献查考,寻找早期的用例;最重要的是,排列各个义项,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词义的引申。(164) 词义引申的方式:链条式、辐射式,这两种方式在具体的词义变化中,可以交替出现。 叁,古代汉语同义词辨析 作业: 1,从结构上看,汉语词汇中有单音词、复音词、连绵词、叠音词、合成词等名目,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2,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方式。(要求选用课文之外

7、的材料来作说明) 第二篇:电大古汉语试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专业汉语专题(2)试题 2014年7月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戴震对六书提出了什么理论? 2什么是反切系联法?其基础和功效是什么? 二、标出下列唐诗的韵脚和韵部(4分) 草阁 杜甫 草阁临无地,柴扉永不关。 鱼龙回夜水,星月动秋山。 久露晴初湿,高云薄未还。 泛舟惭小妇,漂泊损红颜。 韵脚:韵部: 三、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义(10分) 1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为律,后主所是著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汉书杜周传) 2公之媚子,从公于狩。(诗经秦风驷臌

8、3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诗经齐风南山) 4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墨子节葬下) 5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人,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论语子张) 6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史记儒林列传) 7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史记孟子苟卿列传) 8枯鱼过河泣,何时悔复及。作书与鲂缺,相教慎出入。(汉乐府枯鱼过河泣) 9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孟子告子上) 10(夏)馥顿足而叹日:“孽自己作,空污良善。”(后汉书夏馥传) 四、说明下列旬中的词类活用(原来是什么词,活用作什么,什么意义,l0分) 1从左右,皆肘之。(左传成公二年) 2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9、。(史记屈原列传) 3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侯列传) 4魏其谢病,屏居蓝天南山之下数月,诸宾客辨士说之,莫能来。(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5工师得大木,匠人斫而小之。(孟子梁惠王下)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宾语前置并说明类型(10分) 1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2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魏风硕鼠) 3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论语先进) 4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下) 六、翻译下列古文(46分) 原又: (子日:)丘也固有圆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安,不患贫而患不均。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10、,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2孟子日:“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间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诗云:t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日:?为此诗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国家,谁敢侮之,今国家间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公孙丑上) 注: 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侮予:诗经句子的意思是:诗经豳风鸱鹗上说:“趁着雨没下来云没起,桑树根

11、上剥些皮,门儿窗儿都得修理。下面的人们,谁敢把我欺!?般乐怠敖:追求享乐,怠惰游玩。 3王所爱妾有郑袖者。菊王新得美女,郑袖因教之日:?王甚喜人之掩口也,舄近王,必掩口。”美女人见,近王,因掩口,王问其故,郑袖曰:“此固言恶王之臭。”及王舆郑袖、美女三人坐,袖因先诫御者日:“王逋有言,必亟听从。”王言美女前,近王,甚敷掩口,王悖然怒日:劓之。”御因揄刀而劓美人。(韩非子内储说下) 试卷代号:108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4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卷) 汉语专业汉语专题(2)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14年7月 一、(每题l0分。共20分) 1清代学者

12、戴震对六书是造字之本提出了质疑。他提出“四体二用”说,他说:“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为字之体,转注、假借二者为字之用。”(4分) 这就是说,他认为只有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是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二者是用字的方法。(6分) 2通过分别“系联,反切上字和反切下字来把声母和韵类都彻底区别清楚,这种研究方法叫做“反切系联法”。(4分) 系联法的基础是反切的基本原理和古书里反切用字的任意性。根据反切的原理可知,切上字和被切字的声母相同,切下字和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所谓反切用字的任意性,是说古人制作反切时用字没有固定限制,一个声母使用几个或十几个反切上字,一个韵类使用几个或十几个反切下字。(4分) 考察一部书里全部反切上下字的“同用?互用?递用”关系,识别出一个音系内部所有的声类、韵类,就是系联法的基本功效。(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