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为民所系(精选 多篇)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19739775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为民所系(精选 多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情为民所系(精选 多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情为民所系(精选 多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情为民所系(精选 多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情为民所系(精选 多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为民所系(精选 多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为民所系(精选 多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情为民所系 敬爱的党组织: 这周的党课郭春娥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李云老师告诫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入党积极分子应当如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脚踏实地,积极的去为身边的人服务。其次,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去帮助周围的同学,朋友,乃至那些毫不相识的人。再次,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认真学习党的纲领、宗旨、方针、政策,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纯化自己的入党动机,将来踏出社会,以最饱满的热情去为广大人民服务。虽然现在我们的党员中有一部分人受到“拜金&rd

2、quo;思想的冲击而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员的责任,我希望我们新一代大学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净化自己的心灵,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将我们的党建设成为一个廉洁,正气,值得人民信赖的党。 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要求做到: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坚持正确的思维方法;坚持无神论思想;旗帜鲜明地反对“趋同论”“异化论”等错误思想。正确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集体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3、践中成就自我,奉献社会。 我们的人生要有所追求,就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为指导,不断的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要确立我们的人生追求、就应该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以自己对伟大祖国的忠诚和热爱之情,以高度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为祖国的自由、独立、统一、富强而奋斗。经过党课的学习,对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我把加入党组织作为自己的政治选择和前进目标。她为我们平凡的生活带来了庄严与神圣,使我们年轻的生命征成有了旗帜和明灯。让我们着眼于这样的选择追求,坚定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应该用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实践四个统一,坚持马列主义、毛

4、泽东思想、共产党理论为指导思想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密切联系群众,正确维护群众利益,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关心集体和同学,严于律己,经常用党员的标准来对照自己,经常总结,看看自己是否在不断进步,看看自己还存在哪些不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汇报人:haoword 第二篇:深入基层 情为民所系 深入基层 情为民所系 浅谈怎样落实 “深入基层察民情,科学决策促发展” 钦北区委组织部梁肖萍 郭声琨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解放思想、转变作风、狠抓落实,更好地推动我区

5、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那么,如何落实“深入基层察民情,科学决策促发展”的讲话精神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深入基层调研指导。下去基层调研或指导工作时,不能简单地要求下属或基层单位将面上的情况搜集起来,而是应该直接到群众家中、到农民田头,面对面地与农民群众谈心、交流,拉家常,嘘寒问暖。这样才能看到真实的情景,听到真实的声音,自然也就对基层情况有所了解、有所掌握,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 二是要认真向群众请教学习。下基层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民生,体察民情,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所以必须有一种甘当小学生的态度,虚心地向老百姓询问,向普通群众请教,提

6、一些群众比较关注又比较亲切的问题。这样,才能通过一句句关切的询问,拉近干部和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的需求,为群众办实事。 三是要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干部下基层的主旨在于务实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替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果离开了落实,也就失去了深入基层的意义,变成了领导的“秀场”。所以,我们干部到基层调研,发现和搜集到了一些问题,能够当场解决的的一定要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也要向老百姓做好解释说明,不能将问题往基层一推,或者回来后便束之高阁。 第三篇: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正确把握共产党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的中

7、央机关开始准备迁往北平。这一天,毛泽东望着马达轰鸣的汽车,登上柏坡岭,十分兴奋:“今天是进京,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笑着说:“我们都应当考及格,不要被退回来。”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受住执政的考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央书记处成员上任伊始,“首发”西柏坡考察学习,并郑重提出全党同志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两个务必”与“三个为民”,既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又体现了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8、、地位观、利益观的现实要求,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我们党成立已80多年了,历经革命、建设与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党的执政地位的变化,党员和干部地位的变化,对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干部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也给我们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在战争年代,面临的是生与死的考验,而在和平建设时代则主要是权力、地位与利益的考验。应该说大多数党员干部经受了这些考验,但也有少部分人在考验面前吃了败仗。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党执政久了,就容易产生脱离群众的倾向,容易产生官僚主义,容易滋长既得利益,失去生机与活力。因此,每个党员干部

9、都要认真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懂得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能不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是不是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不脱离群众?说到底就是能不能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不仅如此,近年来,不少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到党的组织,一大批年轻干部在新老交替中纷纷走上各级领导岗位。这些同志科学文化水平高,思维活跃,富于 开拓进取精神,但是他们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大多没有经历过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而且在当前,改革日益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样化,并且对党员干部的权力观、地位观、利

10、益观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党员干部只有坚持正确方向,立稳人生坐标,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正确对待权力,努力为民掌握好权、用好权 中国在传统上是一个“官本位”社会,“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等观念根深蒂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达到权为民所用,必须要尽快打破这些旧思想、旧观念。为此,党员干部要从根本上弄清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权力是从哪里来的。当年,有个美国记者问毛泽东,“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毛泽东回答:“人民给的。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任何一个领导干部,不

11、管是由选举产生的,还是由上级委任的,都是受人民委托或授权的,决不单纯是上级领导的欣赏与恩赐,也不完全是因为个人有能力、有才干。少数人汲汲于“跑官”、“要官”,“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满意”,热衷于搞花架子,树“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都是由于在权力来源的理解上产生了偏差。第二,如何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邓小平曾说,“领导就是服务”,形象地表明权力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掌权只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用权就是要为国家为人民谋利益。“新时期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同志之所以得到人民群众的颂扬与怀念,就是因为他始终把“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作为行为准则,廉洁从政,艰苦奋斗,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真心

12、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当然我们说执政为民、与民兴利,并不否认党员干部拥有合法、合理的个人利益。但这种个人利益要以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为提。“君子求财,取之有道”,讲的也是这个道理。第三,如何看待进退升降。当干部、做领导都会碰到这个问题,一定要正确加以对待。如果得到提拔重用首先感到的应该是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因为权力就是职责。暗地窃喜或喜形于色,飘飘然、欣欣然,都是不成熟的表现,更 是十分危险的信号。如果因组织需要换到次要岗位,更要相信组织、相信群众,在新的岗位上安心工作,争取更大进步,切不可怨天尤人,无端发泄。如果因自然规律而退出领导岗位,更要顺其自然,心态平和,做到功成身退、保持晚节。

13、切不可心态失衡,心存侥幸,“搭上最后一班车”、“抓住最后一次机会”,能得到的一定得到,不该得到的也想得到。所谓“59现象”就是如此。殷鉴不远,不可不记。第四,如何看清权力的“边界”。权力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就是绝对的腐败。所以,我们党近年来特别强调以法治国,依法行政,强调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无论级别高低都要主动接受组织监督与群众监督,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这样才能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确保我们党长期执政。 三、甘当人民公仆,始终与群众心连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4、这些佳言名句体现了封建土大夫忧民的朴素情怀。在我国历史上虽然也出现了不少七品芝麻官式的清官廉吏,但统治者与人民群众始终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我们党员干部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来自于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是血肉相连,是“鱼水”关系。用毛泽东的话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是种子,人民好比是土地”。新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才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党员干部有了这种意识,就会摆正自己与群众的关系,在行动上亲民爱民。也只有这样才会尊重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

15、,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今年春季,“sasi”病毒肆虐,国家主席胡锦涛感到“非常揪心”,在出国访问前夕仍不忘“像朋友一样”给北京的七位小学生记者写信,表示对疫情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与生活而“不安”,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求、解人民之所忧的光辉形象。第二,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温家宝同志在当选国务院总理后接见中外记者时说:“全国2500多个县(区),我跑遍了1800多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 况,深知人民的期待。”郑培民同志在担任湘西州委书记期间,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跑遍全区218个乡镇,住过30多个乡镇。党的高级干部尚能如此,身在基层的党员干部就更没有任何理由脱离群众。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应努力做到“五体投地”,实地体验群众的生活,实地体会群众的甘苦,实地体察群众的忧乐,实地体谅群众的困难,实地体味群众的情感,真正当好人民的公仆,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四、坚持宗旨,努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利为民所谋。党员干部要真正做到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