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报告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38169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106 大小:1.8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管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建筑工程管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建筑工程管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建筑工程管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建筑工程管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管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管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报告(10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初步设计报告1 综合说明1.1工程概况1.1.1概述xxxx水库位于xx镇境内,属嘉陵江水系长滩寺河支流,距xx城约2公里。该库于1966年动工兴建,1967年完工,大坝为均质土坝。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为0.36km,主河道长0.868km,河床平均坡降95.61,总库容15.82万m,正常库容12.64万m,死库容2.1万m。校核洪水位395.674m,设计洪水位395.366m,正常水位394.51m,死水位389.50m,属年调节水库,该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和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利工程。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放水设施组成。xx水库枢纽工程等别为

2、等,主要建筑物级别为5级;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消能防冲按10年一遇。1.1.2工程现状大坝:该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为397.60m,坝底高程为386m, 坝高11.60m,坝顶宽3.0m,坝顶长104.3m。大坝内坡坡度从上到下依次为1:1.97、1:4.40;外坡坝坡从上到下依次为1:2.13、1:2.00,无排水棱体。溢洪道:该库溢洪道位于大坝的右端,为开敞式正堰溢洪道,堰顶高程为394.51m,堰顶净宽4.5m,最大下泄流量为8.47m/s。溢洪道的底板、侧墙已衬砌,但下游无消能设施,现运行基本正常。放水设施:xx水库放水洞位于大坝右端库内,进口为塔

3、式丝杆球闸取水,洞身断面为浆砌条石矩形无压洞。进水孔口径为0.40m,进口低高程389.50m,洞长48m,洞底比降1/500,洞身断面尺寸为(宽高)0.600.60m,出口底高程为388.40m。1.1.3 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1、大坝内为块石护坡,凹凸不平,外坡坝面无排水设施,大坝存在白蚁危害。 3、溢洪道为开敞式正堰溢洪道,下游无消能设施,汛期洪溢时,洪水冲刷下游。4、放水闸房破损严重,放水竖井井壁渗漏,放水设施金属结构锈蚀,变形严重,启闭困难,止水橡胶老化。5、水库无通讯设备,防洪进库公路及管理设施差。6、水库无观测设施。 1.2大坝安全鉴定情况 2011年2月,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根

4、据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水建管2003271号)的要求,按照水库大坝安全导则(SL258-2000)的规定,对xx水库大坝进行了安全鉴定。2011年2月日,xx水务局主持召开了xx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会,安全鉴定专家组对大坝进行了安全鉴定意见,提出并通过了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书(见附件)。1.2.1专家审查意见2011年2月,专家组经过对xx水库现场检查和对xx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论证报告等有关资料的审议,提出该大坝安全鉴定意见如下: 一、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论证资料基本齐全,依据充分,数据可靠。 二、经洪水复核,水库防洪标准满足GB5020194规定的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

5、校核标准。 三、大坝内坡护坡块石不规则,凹凸不平。,大坝存在白蚁危害。 四、溢洪道无消能及出水设施。 五、放水闸房破损严重,竖井井壁渗漏、放水设施金属结构锈蚀。六、无观测设施。 七、防洪抢险公路不畅,管理设施差。 1.2.2.大坝安全类别大坝安全类别评定为二类坝。1.2.3对运行管理或除险加固的意见和建议1、大坝内外坡护坡,完善外坡坝面排水设施,对大坝进行白蚁防治处理。2、衬砌完善溢洪道消能。3、整治放水设施。4、完善观测设施。5、改造完善水库管理设施。1.3工程任务及规模1.3.1 除险加固的必要性xx水库于1966年动工兴建,1967年完成坝高10m,2001年加高达到现在规模。大坝为均质

6、土坝。大坝自建成,因施工质量差,土料碾压不密实,于2000年初内坡中出现了滑坡,滑题长约25m,滑体高约3.15m,滑体厚约2.7m,滑体顶部高程约397.13m。2001年5月,由县财政拨款对滑体进行了翻挖回填处理,对大坝进行了培厚加高、护坡等整治,现大坝坝顶宽度及内、外坡比均匀满足构造要求,无变形、渗漏等隐患,运行基本正常,但内坡坡块石不规则,凹凸不平。溢洪道下游无消能设施汛期洪水冲刷下游,抢险公路不通畅,管理设施差。大坝、溢洪道及放水设施等病害较多,属病险水库大坝,安全性综合评价级别为二类坝,须尽快进行除险加固,全面整治,以确保大坝安全。水库下游有一个村,0.05万亩农田,影响人口0.1

7、万人、属于地理位置较为重要的水库。综上所述,xx水库病害整治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1.3.2 工程除险加固任务根据xx水库安全鉴定报告书,结合xx水库枢纽工程病害实际情况,其除险加固任务如下:1、拆除内坡块石,增设内、外坡护坡和工程观测设施完善坝面排水设施,对大坝进行白蚁防治处理。2、衬砌完善溢洪道消能及出水渠。3、整治放水设施。4、改善水库管理设施。5、完善观测设施。1.3.3工程规模1.3.3.1工程规模确定的原则(1) 水库除险加固后的兴利库容应满足灌溉要求。(2) 水库除险加固后不增加水库防洪库容,不改变水库现状规模。(3) 各建筑物的除险加固尽可能结合现状结构合理优化布置。1.3.

8、3.2水库防洪标准的确定xx水库为小(2)型水库,原设计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本次设计只针对水库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除险加固,不改变水库的功能和供水规模;因此,本次除险加固按原防洪标准不变。1.3.3.3正常蓄水位确定xx水库现状正常蓄水位394.51m;根据xx水务局“十二五”规划可知,xx水库近期规划的灌溉规模均维持现状不变。因此,本次除险加固设计不改变原兴利库容,正常蓄水位仍采用394.51m。1.3.3.4调洪演算xx水库的泄洪方式为开敞式正堰,水库从正常水位394.51起调,当库水位高于溢洪道堰顶时自由泄洪,当水位低于溢洪道堰顶时水库则进行蓄水。1.3.3

9、.5工程规模确定本次除险加固的工程规模为:水库正常蓄水位为394.51,设计洪水位为395.366m,校核洪水位为395.674m;总库容15.82万m,兴利库容11.54万m,死库容2.1万m;溢洪道堰顶高程为394.51m。1.4水文1.4.1流域特征xxxx水库为小(二)型水利工程,属嘉陵江水系长滩寺河支流,大坝坐落在xxxx镇境内,距xx2km,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0.36平方公里,主河道长0.868公里,河床平均比降95.61,流域内最高峰相对高差4070米。库区出露岩层主要为侏罗纪砂岩层,出露土层多为砂壤土,植被良好。1.4.2设计洪水(1)防洪标准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

10、)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的规定,该库防洪标准确定为20年一遇洪水设计,200年一遇洪水校核。(2)设计洪水推求鉴于本库流域及附近区域无实测洪水流量资料,不能采用由洪水流量资料推求洪水设计,水库运行期间又无洪水过程出流观测资料,不能由库水位及出库流量等资料通过入库洪水来推求设计洪水。故采用由暴雨资料(小流域)推求设计洪水的途径。按照xx省中小流域暴雨洪水计算手册中推荐的水科所理论公式计算。计算成果见下表:表2-12 xx水库调洪演算成果表频率P%入流调洪演算结果洪峰流量Qp(m/s)洪水总量Wp(万m)最高水位(m)最大库容Vm万m)最大下泄流量qm(m/s)最

11、大溢洪水深H(m)0.5%11.8411.30395.67415.828.51.6145%7.827.37395.36614.975.350.85610%6.726.06395.2814.64.350.77 (3)坝顶高程复核经计算,大坝坝顶高程如下表:表1-3 整治前xx水库坝顶高程复核成果表运行工况G(m)坝顶超Y(m)复核坝顶高程(m)Z=G+Y现状坝顶高程(m)坝顶欠高(m)防浪墙程(m)正常水位394.510.43394.94397.6000设计水位395.3661.6396.966397.6000校核水位395.6740.95396.624397.60001.5 工程地质1.5.1

1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1.5.1.1 基本地质情况xx水库位于xxxx镇境内,属嘉陵江水系长滩寺河支流,库区属低山丘陵地区,构造剥蚀中丘地貌,河谷两岸基岩裸露,河床呈“U”字形。水库位于xx岳池xx川中褶带旋纽构造体系之西向斜轴部一带,区内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属河湖相沉积的砂岩、泥岩、互层结构。地质构造简单,岩层产状平缓,无大断裂构造存在,挽近期构成运动微弱,地应力强度不高,无强地震活动记录。据2008年6月中国地震局发布的xx、甘肃、陕西部分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查得,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位于小于0.05g区内,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位于小于0.35S区内。根据工程区各建筑物的情况,确定本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小于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按水利水电区域构造稳定性分级标准,工程区稳定性较好。由于区内山体地形坡度较缓,无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