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重组)精品文档管理学如何防范企业并购中的“羊群行为”_财务管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38107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并购重组)精品文档管理学如何防范企业并购中的“羊群行为”_财务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并购重组)精品文档管理学如何防范企业并购中的“羊群行为”_财务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并购重组)精品文档管理学如何防范企业并购中的“羊群行为”_财务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并购重组)精品文档管理学如何防范企业并购中的“羊群行为”_财务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并购重组)精品文档管理学如何防范企业并购中的“羊群行为”_财务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并购重组)精品文档管理学如何防范企业并购中的“羊群行为”_财务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并购重组)精品文档管理学如何防范企业并购中的“羊群行为”_财务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防范企业并购中的“羊群行为”_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作者:网络收集下载前请注意:1:本文档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下载之前请确认。2:如果不晓得侵犯了你的利益,请立刻告知,我将立刻做出处理3:可以淘宝交易,七折时间:2010-06-10 21:40:10内容摘要:在企业并购中,“羊群行为”的产生对社会而言是不利的,它往往会导致并购双方以及政府的非理性行为。本文分析了企业并购中“羊群行为”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并对如何防范这种情况出现提出了建议。关键词:企业并购 羊群行为 非理性 “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原指动物(牛、羊等畜类)成群移动、觅食的现象:一只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

2、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一哄而上,你抢我夺,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远处更好的青草。这个概念在人类社会,特别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被引申来描述一种有意识地模仿别人决策的现象。阿希是最早研究群体行为的心理学家,他的实验结果表明,个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会在知觉、判断、信仰和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多数成员相一致的倾向。 “羊群行为”这种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一般认为,它的出现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别人的决策是可观察的,否则无法模仿;第二,各个决策有先后次序,而不是同时做出决策。企业并购中也存在着“羊群行为”,它是指并购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不顾实际情况而相互模仿,导致他们在某段时间内做

3、出非效率的相同投资决策。 企业并购中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 企业并购中之所以会出现羊群行为,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信息不对称、报酬结构、不确定条件下出于对声誉的考虑以及不完全理性。 (一)信息不对称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是企业并购中产生羊群行为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并购者不能获得完全的信息,因此对目标企业的预期以及估价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能准确察知对方的信息质量。此时,模仿其它尤其是国际上成功并购企业的并购标准就成了最优选择。这种先行者的行为也会带动后行者的并购行为,由此带来并购理念统一性及并购行为的一致性,见“好”就跟,导致并购市场投机风气渐浓

4、,市场发育不良。 另外,薪酬设计也使得很多投资经理出于对自身利益的关注而产生羊群行为。如果一个企业根据并购业绩对投资经理进行奖励和惩罚,当考虑到影响并购业绩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和难于判断时,将多个投资经理加以比较来决定其收入的倾向就占了上风。于是,在投资前景不明朗时,追随其它企业的投资决策以避免自身收入受损就会成为投资经理们的明智选择。 (二)基于声誉的考虑 企业的并购活动是一种投资行为,投资者往往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的市场环境,在这种约束条件下,如果一个投资经理对于自己的投资决策没有把握,那么为了保护其声誉,其明智的做法是与其他投资者保持一致,当其他人也这么考虑时,羊群行为就产生了。 假设有A、B

5、两个投资经理,他们面临一个同样的投资机会,投资经理有高能力和低能力两种类型。高能力经理能收集到关于投资回报的有用信息,而低能力经理掌握的信息纯粹是噪音。A和B均有可能是高能力的或低能力的,且两者能力水平的决定是相互独立的。每一位经理本人和他的雇主均不知道自己(或自己的经理)属于哪种能力类型,但他们都对此有一个先验的且一致的看法,即该经理的声誉。这个看法在投资决策后随着对投资回报的观察而修正。设经理A先做出决策,他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做出是否投资的决策。由于经理B不能确定自己的能力高低,不管他自己对投资前景的判断如何,他的最优选择都是跟随经理A的决策。即使决策被证明是错误的,也可以将其归因于坏

6、运气,从而维持先前的能力评价。当有多名经理依次进行决策时,后继的经理们将模仿第一个经理的决策,从而产生羊群行为。 (三)有限理性 由于决策者没有完备的理性能力,每次决策的时候,他只是从记忆所及的案例中检索出与当前场合最相似的那些案例以及相应的决策所带来的后果。目前的并购市场上除了大的投资者外,还有一部分中小投资者存在。他们过度自信、损失厌恶、从众心理等认知偏差,非理性特征明显,决策过程常常偏离了最优决策过程,导致对金融资产的错误定价和对金融资产的选择偏差。在这种情况下,低估或高估上市公司价值是常见的现象。而且,中小投资者普遍反映出“心理群体”的服从性,即对“权威”的崇拜,由此带来投资理念统一性

7、及投资行为的一致性,“羊群效应”显著。这种错误定价的羊群行为极大地推动了股票市场的并购活动。纵观这些年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每一轮的高潮大多与某个“概念”相关,而且题材也在不断创新,从以前的科技股“买壳上市”或“借壳上市”,到2004 年的外资并购概念、回购概念,以及要约收购、定向增发、吸收合并、整体上市与分拆上市等各种金融创新概念都成为市场追逐的热点,多样化的股票市场热点“概念”带动了上市公司并购。 就我国企业目前的并购状况来看,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理性是产生羊群行为的主要原因。 羊群效应下的非理性行为表现 传统经济学假设经济人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而现实中并购方和目标企业的决策者常常因

8、信念上的偏差而导致非理性判断和决策。并且,羊群行为还会导致并购参与者做出逆向选择,形成错误的投资决策,当并购参与者发现决策错误之后,会先后根据更新的信息或已有的经验做出相反的决策,这一过程又会产生新一轮的羊群行为。因此,从人内在的非理性出发,将人的心理、情绪、行为等融入经济研究中,对现实的经济现象做出了更加符合实际的分析也成了羊群行为的一个分析重点。 (一)并购者的非理性行为 行为驱动的并购公司的管理者不总是理性的。传统的代理理论是通过激励相容的制度设计,控制并消除公司管理人员为寻求自身利益而导致的非理性,使其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事。但是如果管理者对于自己的行为具有错误的信念,并且基于该错

9、误信念导致非价值最大化行为,那么这种行为成本就无法通过激励机制的设计而消除。 并购者和股东的利益不一致以及短期行为是使并购者产生非理性行为的原因之一。股东的目标是公司总体利润最大化,而并购者对其它目标的追求使其容易偏离股东的目标,产生短期行为,使其倾向于推迟执行那些需要立即投入而报酬滞后的任务,而马上执行那些能立即带来报酬而投入滞后的事情。 !另外,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通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并且会将好的结果归功于自己的行动,而将坏的结果归于机遇或运气。管理者比普通人更易于表现出过度自信,尤其是对自我判断的过度自信。这可以解释为并购价格过高,且并购没有增加并购方股东收益的异常现象。并购方的管理者若

10、过度自信,就可能高估并购的潜在价值,低估并购可能的破坏性,因为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必定高于目标公司目前的管理者。同时还会认为外部投资者低估公司的价值,这使得他在发行股票为并购融资之前,会耗尽他所能得到的所有内部(未稀释)资产。因此越是在现金充足、债务状况良好的公司,并购对原公司股东的损害效应越突出(陈硕,2004)。 (二)目标企业的非理性行为 在并购市场上,兼并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目标企业的股东对收购要约是否接受,然而目标企业经营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企业兼并的成败,经营者的态度是企业兼并中一个非常重要而易被忽视的因素。实际上,所谓的“内部人”障碍就是目标企业经营者在既得利益遭到损害或者未来利益

11、失去保障时,利用拥有的信息优势和相应的权利,给企业兼并造成的障碍。常见的是,目标企业对自己的资源估价过高,过于自信,利用手中权利,释放“虚假情报”,使收购方和公司股东作出有利于经营者自身的判断和决策。一旦成功,这会成为一种示范效应,就会成为其它目标企业模仿的对象。这对目标企业来说也许是一种理性的,但就整个市场的资源配置(排除恶意收购的情况)来说,这样必然会增加交易费用,增大并购的难度,无疑是一种非理性行为。同时,目标企业管理者也会存在过度自信的倾向,因此对并购产生敌意,并抵御并购的进行。二者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并购价格被进一步推高。 (三)政府的非理性行为 在发达国家,企业并购基本上是一种市场行为

12、,政府的主要职能是规范和稳定并购市场。在我国,由于正处于体制转轨的特殊时期,政府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支配上市公司,某些时候政府甚至直接承当了并购的主体。政府的非理性行为往往更加深了并购市场的非理性。常见的现象是政府“拉郎配”,不按市场规律办事,硬性让效益好的企业并购效益差的企业,企图能够以好代差,实行强弱联合,结果常常是不但效益差的企业没有走出困境,效益好的企业也被拖跨。虽然政府也知道这种直接干预的危害,但现行的委托代理机制以及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的博弈格局却使其乐此不疲:万一并购失败了政府官员一般来说也不会负太大的责任,而成功了即使是短期的效益改善也会使其获益。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企业并购的非

13、理性行为就不难加以解释。 企业并购中防范羊群行为的措施 企业并购是个复杂的过程,面对着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有限理性的并购者在做出决策时由于受到自身和外部条件的限制,羊群行为的产生有时很难避免,但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却能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 (一)规范信息披露 如前所述,市场信息不对称是“羊群效应”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我国的并购市场处于发展的初期,许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使得一些投资者对于市场缺乏了解,容易造成其观点摇摆不定,从而出现了“跟庄”、“跟风”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羊群效应”。因此,应进一步推进以市场规范和市场化为主旋律的制度革新,进一步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游戏规则。 (

14、二)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 机制设计理论告诉我们,在不同的激励机制下,行为主体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并购企业的经理和政府在并购过程中之所以表现出非理性的羊群行为,部分原因在于激励结构和现行委托代理的机制设计使前者为了降低风险,表现出一种从众心理,而后者责任与权利的不对等使其有强烈干预正常并购的冲动。这些都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完善市场主导的并购行为才能加以解决。 (三)引导理性的并购行为 企业并购是一把双刃剑。理性的并购行为会降低企业成本,因产品链延伸产生关联效应,因产业面扩大产生规模经济效应,因企业联合产生协同效应等,但非理性的企业并购行为也会导致企业“虚胖”,因盲目扩大规模或多元化经营而丧失比

15、较优势。所以引导理性的并购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鼓励和完善创新行为 创新理论认为,创新的相对收益越高,进行创新投资的管理者就会越多,而当相对收益高到一个临界点,所有管理者都会放弃从众行为,转向创新性投资。故在企业并购中,应当鼓励并购双方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并购方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政府也应为完善这种创新体制创造一定的外部环境。 (五)加强管理层的监管力度 我国并购市场目前面临着严重的诚信与道德危机。近年来,因为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及庄家的严厉查处,暴露出许多上市公司虚假包装以及利润、信息披露失真的问题,造成了许多人为的“羊群效应”。因此,加强管理层的监管力度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皮天雷,赵天荣.羊群行为理论:一个研究综述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4) 2.朱锡庆,黄权国.羊群行为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7) !工艺与装备设计的基本要求必须牢牢树立质量、生产、经济三大观念。质量观念:药品用于防病、治病,药品的质量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伪劣药品直接危及用药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因此我国政府非常关注药品的质量,而质量的优劣首先是设计,之后是生产出来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第一应当关心的是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