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37997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 (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含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教”(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

2、但从植物学的角度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 “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以柳写景。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

3、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以柳喻情。自汉代以来,“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惜别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的首联“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的处境相合,故“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

4、愁”。冯延巳鹊踏枝中“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不断追寻。以柳喻人。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中“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眘虚阙题中“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

5、出现。B在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柳被误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诗意的准确表达。C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被赋予多种意蕴,用以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和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杨柳”与“柳”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这不仅增强了说服力,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洲”的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思乡的意

6、象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解释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并无确切的依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C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白居易,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词中广泛存在。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归隐后种柳并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

7、数字经济。”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 201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材料二: (数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 材料三: 2013年以来,美、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

8、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2009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在不断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2017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

9、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发布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 (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 材料四: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安全防护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但与众多强大的工具一样,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更可能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利用。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不法

10、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 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联网设备大量增加,在家里和办公室,所有智能设备间实现互连的情况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漏洞,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形势,单一设备、单一领域和单一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哪怕再强,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求。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摘编自科技世界网2019年3月用人工智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它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B. 20142018

11、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说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前景较好。C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几年缓慢发展期后,2014年开始强势攀升,至2017年投资事件出现少许回落。D.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六个方面,中国制造2025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既让人们始料未及,也让人们多了些安全方面的担忧。B不同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较大,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也会因国情的变化调整策略。C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于壮大中国经济,使我国早日成为制造强国有着重要的作用。D.使用人工智能让安全问题变

12、得更加复杂,会让“机器人黑客”的漏洞攻击更加精确。6今后应该如何更好地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只欠母亲 赵鑫珊人生的笑和哭常常发生在同一时刻。一九五五年八月上旬,我一直在期待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前途未卜。是否能考取,没有把握,虽然自我感觉考得不错。是否能考取第一志愿第一学校,更是个未知数。不能有奢望。八月中旬,羊子巷、马家巷一带有几位考生已经接到通知,更叫我心焦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体验到什么是心焦或焦虑。不安和焦虑也会有助于打碎平庸。邮递员骑着自行车一天送两回信:上午约十点,下午约四点。我是天天盼决定命

13、运的信件。一天下午,我在马家巷大院内同一群少年玩耍。“赵鑫珊,通知书!”邮递员的叫声。我拆信的手在颤抖。旁边围观的少年首先叫了起来:“北京大学!”中国章回小说常用这样两句来形容人的幸福时刻:“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我看到母亲的表情是满脸堆笑,为儿子的胜利。第二天,母亲为我收拾行装。一共带两个箱子,一条绣花被子。母亲把一件件衣服放进箱里,并用双手抚平,泪水便滴在衣服上。“妈,你哭什么?我考上了,你应该快活才是!”我这一说,妈妈的泪水流得更多,但她没有解释她为什么哭。后来我成长了,读到唐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渐渐明白母亲为什么暗暗垂泪。

14、母亲不善言辞。她预感到,儿子这一走,在娘身边的日子就不会多。母亲的预感是对的。大学六年,我一共回过三次家。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两个月。主要原因是买不起火车票。母亲死后二十年,大妹妹才告诉我,我去北京读书的头两年,妈妈经常哭,以至于眼睛受伤,到医院去看眼科。听妹妹这样述说往事,我发呆了好一阵子。我对不起母亲!过去我不知道这件事。我后悔我给母亲的信很少且太短。后来邻居对我说:“你娘总是手拿信对我们说:你们看我儿子的信,就像电报,只有几行字!”我总以为学校的事,母亲不懂,不必同母亲多说今天,我为我的信而深感内疚!在校六年,我给母亲报平安的家信平均每个月一封。每封不会超过三百个字。六年来,我给母亲的信是报

15、喜不报忧。这点我做得很好。我的目的很明确,不让母亲为我分心、牵挂、忧愁。按性格,我母亲的忧心太重,不开朗。以下事情我就瞒着母亲:我非常穷,却老说我的助学金很多、足够。去学校报到,母亲东借西借,为我凑了三十元,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向母亲要过一分钱。当时我父亲已接近破产,家境贫穷。“反右”运动我受到处分,也没有告诉母亲。读到四年级,我故意考试考砸主动留一级,更瞒着她。她也没有觉察,我怎么要读六年。大妹妹问过母亲:“妈,你为什么最喜欢哥?”“你哥是妈烧香拜佛求来的崽。”祖父一共有五个儿子。我父亲是长子。母亲头胎和第二胎都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不久,我二婶生了儿子叫赵宝珊,这样一来大家庭的长孙便在二房,不在大房。我母亲的地位大受威胁,遭到歧视。在饭桌上,祖父常用讽刺的口吻,冷言冷语敲打我母亲:“先长胡子的,不如后长须的。”意思是二婶后来者居上,先得了儿子,我母亲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