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和成品干燥技术应用

上传人:ap****ve 文档编号:119737470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晶和成品干燥技术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结晶和成品干燥技术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结晶和成品干燥技术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结晶和成品干燥技术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结晶和成品干燥技术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结晶和成品干燥技术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晶和成品干燥技术应用(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结晶与成品 干燥技术 目 录 结晶和重结晶技术 生物成品浓缩与干燥技术 4 1 2 学习目标 知识要求能力要求 熟练进行结 晶过程分析 和选择产品 的干燥技术 掌握结晶的过程及结晶的 扩散学说 熟悉获得饱和溶液的方法以 及药物的多晶型现象 掌握生物药品的浓缩和常用 干燥技术 了解结晶 喷雾干燥和冷冻 干燥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结晶和重结晶技术 固态物质分为晶型 包括假晶型 和无定形两种形态 溶液中 的溶质在一定条件下 因分子有规则的排列而结合成晶体 晶体 的化学成分均一 具有各种对称的晶体 其特征为离子和分子在 空间晶格的结点上呈规则的排列 而无定形则相反 第一节 结晶和重结晶技术 通

2、过改变溶液的某些条件 如温度 pH 溶液中无机 盐组成及含量以及有机调节剂等 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 过程就是结晶 Crystalization 同一种元素或化合 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结构 形态 物性完全不同的晶体 的现象称为多晶现象 第一节 结晶和重结晶技术 混合体系中对某一组分进行结晶时 初析出 的结晶可能或多或少吸附 夹杂或共沉淀一些杂 质 故有时需要反复结晶才能得到较纯的产品 这种通过二次以上结晶作用精制获得较纯的结晶 或单一晶体的过程 叫做重结晶 或称 再结晶 复结晶 晶体经过过滤 洗涤 可以达到 较高的纯度 一 结晶过程分析 一 结晶的条件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和溶剂条件下 当某一 物质

3、在溶剂中的浓度等于溶质在该温度和溶剂条件 下的溶解度 过饱和溶液 同等条件下 溶质浓度超过饱和 溶解度 结晶条件 过饱和溶液 减少溶解度的因素 溶剂 温度 晶体大小 分散度 颗粒大小与溶解度之间的关系 c 颗粒半径为r的溶质的溶解度 c 溶质的正常溶解度 固体颗粒和溶液间的界面张力 可见 当r减少时 溶解度c就增大 一 结晶过程分析 二 结晶过程 结晶过程是溶质自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 形成新相的过程 包括溶质分子凝聚成固 体 以及这些分子有规律地排列在一定的晶 格中 当溶液浓度达到饱和浓度时 不析出 晶体 当浓度超过饱和浓度 达到一定的过 饱和浓度时 才可能有晶体析出 最先析出 的微小颗粒形成

4、以后结晶的中心 称为晶核 过饱和度 S S C C 过饱和度通常用过饱和 溶液的浓度c与饱和溶液 浓度c 之比S来表示 晶核 最先析出的微小颗粒是以后结晶的中心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晶核的形成 晶体的生长 结晶过程 溶液达到过饱 和是结晶的前 提 过饱和度 是结晶的推动 力 晶种 在稳定区和不 稳定区之间 结晶不 能自动进行 但如加 入晶体 则能诱导产 生结晶 这种加入的 晶体称为 晶种 二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二 结晶过程 结晶过程是溶质自动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 形成新相的过程 包括溶质分子凝聚成固 体 以及这些分子有规律地排列在一定的晶 格中 当溶液浓度达到饱和浓度时 不析出 晶体 当浓度超过饱

5、和浓度 达到一定的过 饱和浓度时 才可能有晶体析出 最先析出 的微小颗粒形成以后结晶的中心 称为晶核 获得过饱和溶液的方法 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部分溶剂蒸发法 真空蒸发冷却法 化学反应结晶法 盐析法 有机溶剂法 二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一 冷却热饱和溶液 等溶剂结晶法 物质一般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也升高 通过加温 使溶质溶解 再通过降低温度促使溶液在相对较低的 温度下形成过饱和溶液 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 减小的场合 该法基本不除去溶剂 而是使溶液冷却降温 也 称之为等溶剂结晶 冷却方法 自然冷却 间壁冷却 冷却剂与溶液 隔开 直接接触冷却 在溶液中通入冷却剂 二 过饱和溶液的形

6、成 二 部分溶剂蒸发法 等温结晶法 部分溶剂蒸发法是借蒸发除去部分溶解剂的结晶 方法 也称等温结晶法 它使溶液在加压 常压或减 压下加热蒸发达到过饱和 主要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化不大的物 系或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物系 蒸发法结晶消耗热能最多 加热面结垢问题使操 作遇到困难 一般不常采用 主要采取的方法有加压 减压或常压蒸馏等 二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三 真空蒸发冷却法 使溶剂在真空下迅速蒸发 同时结合绝热冷却 是结合了冷却和溶剂蒸发两种效 应而达到过饱和度 该法设备简单 操作稳定优势 最突出的特点是 容器内无换热面 所以不存在晶垢的问题 四 化学反应结晶法 加入反应剂或调节pH 值使

7、新物质产生的方法 当该新物质的溶解度超过饱和溶 解度时 就有结晶析出 实质就是利用化学反应 对需要结晶的物质进行 修饰 一方面调节其溶解特性 同时也可以进行适当 的保护 二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五 盐析法 向物系中加入某些物质 从而使溶质 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 常用沉淀剂为中性盐 如硫酸铵 硫酸钠等 六 有机溶剂法 有机溶剂可降低溶液的介电常数 增加蛋白质分子上不同电荷的引力 导致溶解度降 低 有机溶剂与水作用能破坏蛋白质的水化膜 使蛋 白质在一定浓度的有机溶剂中沉淀析出 常用的有机溶剂 乙醇和丙酮 注意事项 宜在低温下进行 且在加入有机溶剂时注 意搅拌均匀以免局部浓度过大 分离后的蛋白质

8、晶体 应立即用水或缓冲液溶解 以降低有机溶剂的浓度 二 过饱和溶液的形成 1 纯度 纯度是指所需要的组分在样品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一 船为质量分数 杂质 影响溶质长入晶体 改变晶体外形 因杂质吸 附导致晶体生长缓慢 蛋白质和酶结晶所需纯度不低于50 总的趋势是越 纯越易结晶 三 结晶过程考虑因素 2 浓度 结晶液一定要有合适的浓度 溶液中的溶质分子或离 子间便有足够的相碰机会 并按一定速率作定向排列 聚合才能形成晶体 浓度太高到饱和状态 V形成 V析出 粘度增大 共沉物增加 不利于结晶析出 浓度太低处于不饱和状态 V形成 V溶解 得不到结 晶 稍过饱和状态 V形成稍大于V溶解能到晶体 三 结晶过

9、程考虑因素 3 pH 值 pH 值的变化可以改变溶质分子的带电性质 是影响 溶质分子溶解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 结 晶液所选用的pH 值与沉淀大致相同 蛋白质 酶等 生物大分子结晶的pH 值多选在该分子的等电点附近 三 结晶过程考虑因素 4 温度 冷却速度 速度太快 易形成结晶微粒 甚至形成 无定形沉淀 冷却温度 温度太低 粘度增加 干扰分子定向排 列 不利于结晶 生物大分子结晶通常在低温或不太高的温度下进行 低温不仅溶解度低 而且不易变性 并可避免细菌繁 殖 在中性盐溶液中结晶时 温度可在0 至室温的 范围内选择 三 结晶过程考虑因素 5 时间 结晶的形成和生长需要一定时问 不同的化

10、合物 结 晶时间长短不同 蛋白质 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形成结 晶常需要较长时间 因此经常需要放置 在生化产品 制备中 时间不宜太长 通常要求在几小时之内完成 以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生产效率 6 晶种 不易结晶的生化产品需加晶种 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壁 也能促进晶体折出 需晶种形成结晶的产品 收率不 高 加入晶种能诱导结晶 还能控制晶体的形状 大 小和均匀度 三 结晶过程考虑因素 晶体生长的扩散学说 1 穿过靠近晶体表面的一个滞流层 从溶液中转移 到晶体的表面 2 到达晶体表面的溶质长入晶面 使晶体增大 同 时放出结晶热 3 结晶热传递回到溶液中 溶质依靠分子扩散作用 穿过晶体表面的滞留层 到 达晶体表面

11、 此时扩散的推动力是液相主体的浓度与 晶体表面浓度差 第二步溶质长入晶面 是表面化学 反应过程 此时反应的推动力是晶体表面浓度与饱和 浓度的差值 三 结晶过程考虑因素 7 晶体生长速度 根据扩散学说 控制晶体生长速度 1 改变晶体和溶液之间界面的滞留层特性 影响溶 质长入晶体 改变晶体外形以及因杂质吸附导致的晶 体生长缓慢问题 2 搅拌加速晶体生长 加速晶核的生成 3 升温促进表面化学反应速度的提高 加快结晶速 度 应避免过量晶核的形成 三 结晶过程考虑因素 不意味可以得 到大的晶体 8 晶体质量控制 1 大小 控制结晶温度 晶核质量 搅拌速度 2 形状 改变过饱和度 选择适宜的溶剂体系 控制

12、溶液中的杂质种类 限量 3 纯度 控制母液中的杂质类型 限量 结晶 速度 晶体粒度 粒度分布 三 结晶过程考虑因素 在晶体形成过程中有时会发生晶体结块现象 从而导 致结晶产品品质劣化 主要原因有 1 结晶理论 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晶体表面溶解并 重结晶 使晶粒之间在接触点上形成固体晶桥 呈现 结块现象 2 毛细管吸附理论 由于晶体间或晶体内的毛细 管结构 水分在晶体内扩散 导致部分晶体的溶解和 移动 为晶粒间晶桥的形成提供饱和溶液 导致晶体 结块 三 结晶过程考虑因素 一 自然起晶法 溶剂蒸发进入不稳定区形成晶核 当产生一定量的晶种后 加入稀溶液使溶液浓度降至亚 稳定区 新的晶种不再产生 溶质在晶

13、种表面生长 二 刺激起晶法 将溶液蒸发至亚稳定区后 冷却 进入不稳定区 形成一定量的晶核 此时溶液的浓度会 有所降低 进入并稳定在亚稳定的养晶区使晶体生长 三 晶种起晶法 将溶液蒸发后冷却至亚稳定区的 较低浓度 加入一定量和一定大小的晶种 d 0 1mm 使溶质在晶种表面生长 该方法容易控制 所得晶体形 状大小均较理想 是一种常用工业起晶法 四 常用的工业起晶方法 一 浓缩技术 浓缩是从低浓度的溶液除去过多的水或溶剂变为高浓度的溶液 生化产品制备工艺中往往在提取后和结晶前进行浓缩 加热 和减压蒸发最常用 蒸发是溶液表面的水或溶剂分子获得的动能超过溶液内分子间 的吸引力以后 脱离液面进入空间的过

14、程 影响蒸发的因素有 1 加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分子动能 增加 蒸发加快 2 加大蒸发面积可以增加蒸发量 3 压力与蒸发量成反比 减压蒸发 第二节 生物成品浓缩与干燥技术 在常压下加热使溶剂蒸发 最后溶液被浓缩 特点 方法简单 仅适于浓缩耐热物质及回收溶剂 装置 1 装液容器与接受器间要安装冷凝管使溶剂的蒸汽冷凝 2 装液量不宜超过装液容器的1 2容积 以免沸腾时溶液雾 滴被蒸汽带走或溶液冲出装液容器 3 加热前需加少量玻璃珠或碎磁片 使溶液不致过热而暴 沸 暴沸易使液体冲出 4 在不能直接加热的情况下 要选用适当的热浴 以温度 较溶剂沸点高20 30 为宜 一 常压蒸发 减压蒸发通常要在常温或

15、低温下进行 通过降低浓缩液液面的 压力 从而使沸点降低 加快蒸发 特点 适于浓缩受热易变性的物质 特别是蛋白质 酶 核酸 等生物大分子 操作 当盛浓缩液的容器与真空泵 相连而减压时 溶液表面的蒸发速 率将随真空度的增高而增大 从而 达到加速液体蒸发浓缩的目的 试 验室常用减压浓缩装置为旋转蒸发仪 二 减压蒸发 干燥 drying 是将潮湿的固体 膏状物 浓缩液及液体中的水 或溶剂除尽的过程 目的 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使它符合规定的标准 便于分析 研究 应用和保存 分类 按水聚集状态 直接移除液体 从液态开始干燥 升华 按照供热的方式 接触式 加热表面 对流式 气体 辐射式 电磁波 二 干燥技术

16、常压吸收干燥是在密闭空间内用干燥剂吸收水或溶剂 关键是 选用合适的干燥剂 按照脱水方式 干燥剂分为三类 1 能与水可逆地结合为水合物 无水氯化钙 无水硫酸钠 无 水硫酸钙 固体氢氧化钾 或钠 2 能与水作用生成新的化合物 五氧化二磷 氧化钙 3 能吸收微量的水和溶剂 沸石分子筛 一 常压吸收干燥 真空条件下 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对样品进行干燥 真空干燥 装置可以自制 也可以购买商品化的真空干燥装置 实验室常 用的玻璃材质的真空干燥器与普通玻璃干燥器区别不大 只是 在顶部配备二通活塞可以与相应的抽真空装置连接 根据样品 含溶剂情况 可以适当配备冷凝管 吸滤瓶及干燥塔装置 以 对真空泵进行保护 干燥器内放有与样品所含溶剂产生吸附或 反应的干燥剂 样品量少可用真空干燥器 样品量大可用真空 干燥箱 二 真空干燥 气流干燥也称 瞬间干燥 使加热介质 空气 惰性气体 燃气或其它热气体 和待干燥固 体颗粒直接接触 并使待干燥固体颗粒悬浮 于流体中 因而两相接触面积大 强化了传 热传质过程 广泛应用于散状物料的干燥单 元操作 气流干燥操作过程中 固体颗粒在气流中高 度分散呈悬浮状态 使气固两相之间的传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