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37437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包头市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内蒙古包头市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内蒙古包头市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内蒙古包头市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内蒙古包头市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包头市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包头市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包头市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礼记.礼运篇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一记载反映了( )A. 分封制开始出现 B. 阶级矛盾尖锐 C. 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D.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 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A 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 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 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 宗法制度雏形初具3.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2、.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4.右图是“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令人燃起烽火,诸侯蜂拥而至。这个故事可以反映下列哪一政治制度()A 王位世袭制 B 宗法制C 分封制 D 郡县制5.某同学看到某电视剧有“皇帝出行”的场景,这一场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汉朝 B 清朝 C 西周 D 秦朝6.尚书本是宫中保管、传递文书的小吏。汉武帝任用尚书处理天下章奏,遂涉及国家政治中枢,朝廷重臣也可以“领尚书事”为名掌实权。据此判断,汉武帝时的尚书应属于()A 内朝官 B 外戚集团 C 外朝官 D 宦官集团7. 黄仁宇在其著作中国大历史中说:“新朝代遇到的

3、第一个问题就是帝国跨地过广,于是采用一种斑马式的管理 ,就是有些地区秦朝所设置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方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文中的“斑马式”管理对应的制度是()A分封制 B. 郡国并行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8.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 汉书的记载 B 民间的传说C 秦简的记载 D 史家的研究论文9.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材料表明( )A 秦始皇统一后加强君主

4、专制统治 B 郡县制为秦始皇传位服务C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D 封建帝王以天下为一人的私产最终确立10.有学者认为,从西周到春秋的社会是一个“世袭社会”,而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但在形成过程中又夹持一个“世袭社会”的回潮。这一“回潮”的历史时期是( )A 秦汉 B 隋唐 C 魏晋南北朝 D 明清11.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A 建立保密制度 B 震慑谋反之徒 C 维护皇帝权威 D 削弱丞

5、相权力12.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 )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唐朝实行三省制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设立内阁A B C D 13.元朝人胡三省说:“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A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 B 统领百官,处理政事C 监察官员,审理大案 D 草拟诏书,审议执行14.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又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北宋官员人浮于事 B 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C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 D 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15.某朝官员王锷通过

6、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A 唐朝的门下省 B 宋朝的枢密院C 明朝的内阁 D 清朝的军机处16.胡惟庸之子因在大街上纵马奔车掉下摔死,胡未禀报皇帝就将车夫杀死。皇帝大怒,让胡做出补偿,胡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贬斥。此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整治胡党行动。这反映了()A 胡惟庸打压内阁 B 胡惟庸家藏万金C 相权妨碍了皇权 D 中央集权亟待加强17.宋太祖削夺地方兵权、财权,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其目的是()A 加强中央集权 B 减轻地方财政开支C 减轻地方军费开支 D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18.水浒传第七十七

7、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 军政 B 民政 C 行政 D 财政19.某历史老师在讲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时讲解了下图所示的知识结构图,同学们从中最有可能得到的认识是( )A 形成了贵族统治阶层的内部的森严等级B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C 郡国并行,造成封国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D 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和削弱相权巩固了统治20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有( )A 秦朝御史大夫 B 汉朝丞相C 唐朝六部尚书 D 明朝内阁大学士21.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

8、达到顶峰的一个标志,这是因为()A 军机大臣都是皇帝的亲信 B 军机处权压南书房C 内阁名存实亡 D 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22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三位政治家的政治改革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他们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破除贵族世袭,制约公民权利 B. 废除债务奴隶,促进经济发展C. 划分公民等级,明确权利义务 D. 扩大平民权利,推动民主进程23.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下了“男人就是城邦”之句,根据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以下解释最确切的是( )A 妇女地位低下,隶属于家庭,无权参政B 公民皆为男性,他们是城邦生存与发展的决定力量C 男人参军,保家卫国,确保城邦的

9、安全D 全体男性共同分享城邦权力,承担社会义务24.公元前5世纪末,亚西比德通过煽动性演说误导公民大会批准远征西西里。而反对派利用公民的弱点,让公民大会通过亚西比德渎神等决议,结果导致远征军的覆灭。这反映了雅典存在( )A 坐庄式的轮番而治 B 间接民主的随意性C 独裁统治的武断性 D 国家决策的非理性25.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不包括( )A 有利于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 B 有利于希腊航海业的发展C 有利于文化交流 D 有利于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发展26.罗马法是指古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推动罗马法不断完善的因素有(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疆域的不断扩大 居民成

10、份的日趋复杂为近代法律奠定基础A B C D 27.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他们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得出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 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 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C 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 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里28.说十二铜表法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其依据是( )A 法典的内容相当广泛 B 法典的制定是为了维护平民利益C 法典规定了债务奴隶制度 D 法典条文明晰,使审判、量刑有法可依29.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用10个地域部落代替了4个血缘部落。公元

11、前3世纪晚期,嬴政在统一全国的基础上用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A 打击了贵族政治 B 推动了社会转型C 有利于中央集权 D 建立了官僚政治30十二铜表法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债务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至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为奴隶。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 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调整了个人财产的纠纷 C. 保护罗马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D. 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第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他担任雅典第一执政官,创立了陪审法庭,规定司法案件须由一定数目的陪审员陪审,其能杜绝徇私舞弊,使法治趋于清平。他还在贵族会议之

12、外设四百人组成的议事会向公民大会准备提案,限制贵族的权力。打一个不是十分恰当的比喻,这四百人类似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议员。材料二观察下列图片(刻有希腊人名的陶片实物照片)材料三古代罗马人正在观看和议论十二铜表法(图片)请完成:(1)材料一中的“他”是指谁?他的改革有何重要影响?(5分)(2)据材料二回答,制定“陶片放逐法”的古代雅典改革家叫什么?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个时期的雅典公民,经常在公民大会会场上进行演说和辩论。从中你所体会到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3)结合材料三回答,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原因是什么?它的颁布有何积极意义?(5分)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自孝公

13、纳商鞅策,富国强兵为务,仕进之途,唯辟田与胜敌而已,以至始皇,遂平天下。材料二建元元年(公元前141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县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材料四“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1)材料一中秦国选举人才的主要标准是什么?在当时有何作用?(4分)(2)材料二、三分布体现了什么制度?其选官标准分别是什么?(4分)(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选官制度?它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6分)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明代之前的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宰相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史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