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35841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_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宁德市高中同心顺联盟校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综合题)两部分,第卷1至6页,第卷6至8页。第卷(选择题 共 4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据图1完成13题。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图1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C两

2、侧地理差异显著 D无对应的自然标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D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 B交通 C技术 D资金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读图2回答45题。图24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区域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B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C该地区饮食为“饭稻羹鱼”“山珍海味”D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5下

3、列关于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气候较同纬度气温更低、湿度更大有关北方人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A B C D图3图3是“某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图”,图中阴影表示城区范围。回答67题。6监测该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速度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 BRS CGPS D数字地球7通过该地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得出该区域的A工业产值 B人口数量 C各点的海拔 D耕地面积塞罕坝地区在辽、金时期曾被称为“千里松林”,清朝在此设

4、立“木兰围场”,清末围场废弃。五十多年来,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有效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图4为塞罕坝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810题。图48林场建立前,塞罕坝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土地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污染 D.气候变暖9加剧该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发展旅游 B.过度放牧 图10C.气候干旱 D.乱砍滥伐10.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A.减轻汽车尾气污染 B.减轻风沙危害 C.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减少生物多样性“黄土坡、黄土塬,沟里头望不到外头的天”歌词中的“黄土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

5、平坦开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图5为黄土塬地貌等高线,读图回答1112题。图511.图6为该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图,图中自然因素中的动力是图6A植被破坏 B夏季的暴雨C冬季所刮的西北风 D人类进行的农业生产活动12.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甲处打坝淤地 乙处整修梯田 丙处修建水库 丁处平整土地A B C D图7为新疆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图8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315题。图8图7图713.该流域新垦区 A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B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C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D区域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14.图中甲表示 A土

6、壤盐分增加 B绿洲面积增加 C冰川融水减少 D河流水量减少15.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禁止经济活动 B节约并合理用水 C加强矿产开发 D大力发展畜牧业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但在5年前,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图9完成1617题。图916.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新技术工业17.近年来,该地区逐渐形成上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现了环境效益,减少了经济收益 B减少了生产规模,延长了产业链C加强了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D扩大了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的来源乌

7、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037 km,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千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图10为乌江流域及梯级开发示意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1820题。图1018.乌江流域水能开发的优势条件河流径流量大 靠近长三角发达区 地势落差大 多喀斯特地貌A B C D19.在乌江流域综合开发过程中,要避免A因工程建设造成植被破坏 B调节径流拦蓄洪水C水能资源的统一调配使用 D保护鱼类等水生物20.从生产协作的角度看,乌江流域可以发展A有色冶金工业 B石油能源加工C高新技术产业 D甜菜花卉加工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有

8、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图11为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2123题。21.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图11AM BNCK DQ22.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T BMCS DQ23.推测未来波浪能发电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原因是A目前利用率高B稳定,无污染C分布广,易开发D可再生,蕴储量大图12为我国东北地区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425题。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松嫩平原东部低山丘陵图12 02004006008001000海拔(m)甲乙 丙24.甲、乙、丙分别为A甲林业基地 乙商品粮基地 丙畜牧业基地 B甲畜牧业基地 乙林业基地

9、丙商品粮基地C甲商品粮基地 乙林业基地 丙畜牧业基地 D甲畜牧业基地 乙商品粮基地 丙林业基地25.图示区域农业布局主要依据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差异 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农产品市场大小不同 农业科技水平不同A B C D近年来,苏州市沿江地带形成以冶金、能源、纺织、化工、粮油等基础产业为主的产业群体。图13的、示意苏州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走廊。完成2627题。图1326.与、走廊相比,走廊发展的有利条件是A水运便利 B科技实力强 C当地市场广阔 D原有工业基础雄厚27.促进走廊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建设具有功能结构趋同的城市群B进一步推进原有单一的重化工业发展C加强重化工业与港口工业的新技术应用,促进产

10、业升级D依托当地的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与能源等产业图14为“我国资源跨地区调配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2829题。图1428.箭头的运输方式是A管道运输 B水陆联运 C航空运输 D高压输电29.有专家指出,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上升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入侵A B C D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历了五次大的产业转移。据下表完成3032题。产业转移时间输出国被输入国转移产

11、业第一次19 世纪 40年代英国美国纺织工业第三次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日本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产业转移的升级,又逐步扩展到了汽车、电子等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第五次近些年中国一是东南亚相关国家,二是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输出的双路线:低端的产业向东南亚相关国家转移,高端的产业向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回流。30.第一次产业转移与第三次产业转移中,输出国共同原因是A本国市场狭小 B经济全球化趋势C本国劳动力不足 D工业导致环境污染严重31.第五次产业转移,中国产业向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回流的原因A市场的扩大 B科技的发展C环境承载力的增大 D劳动力增加32.第五次产业转移会使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经济体A工业产值增加 B老龄化趋势减缓C城市化水平提高 D工业化进程加快第卷(综合题 共4大题, 共52分)山地草甸草原高山冰雪带图 例海拔/m0100020003000400042N44N高山草甸云杉林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荒漠石山乌鲁木齐哈密喀什昆仑山山山山脉脉脉天阿尔泰塔里木河库尔勒阿勒泰克拉玛依吐鲁番阿图什阿克苏塔城伊犁昌吉博乐图例城市河流公路铁路3648967433.小明暑假前往新疆旅游,被当地独特的自然风光所吸引。图15为新疆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和天山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各题。(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