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35249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练)(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河北廊坊一中2019年期末)干热岩是温度高于200、埋深在地下310千米处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A、乙B、丙C、沉积岩 D、甲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B地壳的厚度较薄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D玄武岩地层广布3可燃冰多形成于()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D高纬

2、的较寒冷海域【答案】1.A2.C3.B【解析】第1题,依据“三进一出是岩浆”,可判断甲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材料提及干热岩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则干热岩形成的地质作用是岩浆冷凝,即图中;故A正确。第2题,侵入岩是岩浆上升冷凝形成,在地壳活动频繁区域易出现岩浆活动;青藏高原南部处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断裂带多,易于形成岩浆活动,故该处干热岩资源丰富。第3题,依据“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形成可燃冰,可判断海沟处最易形成,故B正确。(山西大同一中2019年期中)土林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地貌。西藏阿里地区的札达盆地是我国土林发育最为典型的地区之一。

3、该地土林物质主要由砾卵石、细粉砂和黏土等组成。下图示意札达土林景观。读图,完成45题。4形成札达土林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岩石风化B风力堆积C流水侵蚀 D河湖堆积5札达土林得以保存完整的气候条件为()A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B天气寒冷,暴雨多C空气干燥,降水少D大气稀薄,光照强【答案】4.C5.C【解析】第4题,土林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第5题,土林景观是流水侵蚀残留地貌,干燥少雨的气候条件降低了侵蚀作用,利于土林保存。(山东济宁一中2019届期末)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末,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扩大、沙丘高度不

4、断增加。2000年之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68题。6根据风蚀坑的形态,推测该地盛行()A偏东风 B偏南风C偏西风 D偏北风7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A风速快 B植被多C坡度缓 D降水多8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营造常绿阔叶林风蚀坑内设置沙障控制越野自驾游种植耐旱农作物A BC D【答案】6.C7.B8.C【解析】第6题,根据风蚀坑的形态,风蚀坑分布在沙丘西侧,迎风坡一侧风力强,推测该地盛行偏西风。背风坡一侧侵蚀弱,应是沉积为主,不会形成风蚀坑。第7题,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

5、,风力减弱,有利于沙尘沉积。风速慢,A错。沙丘迎风一侧坡度陡,C错。沙漠区,降水少,D错。第8题,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风蚀坑内设置沙障,降低风速,减少侵蚀,对。控制越野自驾游,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对。干旱区,不适宜种植业发展,错。森林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该地造林,且该地气候条件也不支持常绿阔叶林生长,错。(黑龙江绥化一中2019年期中)壶穴又称“瓯穴”,是指流水对基岩表面侵蚀而形成的凹坑,主要是涡流或水流携带砾石或粗沉积物研磨基岩河床形成。下图为贵州绥阳阴河洞壶穴的演化过程图,从发育阶段看,其形成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碟”形壶穴形成阶段;“倒”形壶穴发育阶段;“锅”形壶穴发育阶段。据

6、此完成910题。9壶穴形成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0图中壶穴形成的过程是()A甲、乙、丙 B丙、乙、甲C乙、甲、丙 D乙、丙、甲【答案】9.B10.C【解析】第9题,壶穴主要是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示大水潭的枯水期水位低于壶穴分布区,不可能对壶穴产生影响;则壶穴形成的季节应该是河流的丰水期,即夏季。第10题,材料显示壶穴形成演化分为“碟”形、“倒”形、“锅”形三个阶段,结合图示形状,可推断C正确。(天津市南开区2019届高三模拟)读图1和图2,回答11-12题。图1 “精灵烟囱”景观图图2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11形成“精灵烟囱”奇特形态的地质作用包括ABCD12当地人将“精灵烟

7、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桟,其有利条件推断合理的是A凝灰岩质地松软,较易于幵凿B塔形外表坡度大,利排水C玄武岩面多气孔,利通风透气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答案】11C 12A【解析】11精灵烟囱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精灵烟囱的岩石是岩浆岩和沉积岩。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成。明确图中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图中丁是岩浆。丙和戊都是岩浆岩,是冷却凝固作用;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外力作用)形成新的沉积物,是固结成岩作用(属于外力作用),是高温重熔作用,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故选择,故本题C对。12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

8、栈,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有利于窑洞的开凿,故A正确。当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不需要塔形外表坡度大排水,B错;玄武岩面多气孔,利通风透气及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不是开凿的主要原因,可排除CD。(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19届高三模拟)岱崮地貌(下图)是寒武纪石灰岩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山顶平展开阔,周边峭壁,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山坡的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域,以临沂市岱崮地貌为代表,是中国第五大岩石造型地貌。据此完成下列13-15题。13与岱崮地貌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风化侵蚀重力崩塌热融滑塌ABCD14下列关于形成岱崮地貌的岩石的说法,可信的是A含有大量金

9、属矿B岩石内部气孔多C含有三叶虫化石D形成于于旱环境15据考证发现有崮顶山寨文化遗存的多达22座,多为一崮一寨。古代将寨建在崮顶,其主要原因是A防潮湿,夏季降水较多B通风散热,夏季高温C防积雪,冬季降雪量大D军事防御,易守难攻【答案】13A 14C 15D【解析】13石灰岩属沉积岩,形成于浅海环境。由图中信息可知“崮”地貌的形成应属于地垒结构,因此岱崮地貌是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经历了断裂和抬升运动后,再经过浸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动力作用后形成。热融滑塌最早发现于青藏高原风火山:养路工人取土修路,使路边斜坡下的地下冰层暴露,夏天暴露的冰层融化,上覆草皮和土层失去支撑而塌落下来,冰层融

10、水稀释了塌落的物质,并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缓缓下滑,应属于冻土地貌。正确,错误,故A正确。14石灰岩属沉积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可能含有化石;三叶虫生活在古代浅海环境中,故C正确、D错误。金属矿多为内生矿,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而石灰岩的形成为外力作用,故A错误。岩石内部气孔多为岩浆岩中喷出岩的特征,故D错误。15岱崮地貌山顶平展开阔,周边峭壁,在古代易守难攻,军事防御作用显著,故D正确。将寨建在崮顶有防潮湿、通风散热、防积雪的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A、B、C项。(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模拟)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如图为

11、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6-18题。16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沉积色彩交互的地层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人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17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8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沉积B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C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层弯曲外力沉积D外力侵蚀外力沉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答案】16C 17D 18B【解析】16图中岩

12、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沉积岩。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各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和侵蚀,以及岩性不同和温度差异,在光线照射下,铁质岩呈红色,锰质岩呈黑色,泥质岩呈灰色,磷质岩呈灰蓝色,火山岩呈橙黄色,砾质岩呈青色,各色交集,岩体自然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白垩纪(14500万年前6500万年前)早期,该区域处于干旱或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通过沉积作用,沉积了红色岩层,表现为山麓堆积。白垩纪中期,该区处于干燥、湿热相互交替的环境中,使沉积条件转变为湖泊沉积,沉积了红、紫红、黄绿、灰绿、灰黑等杂色砂质泥岩。这为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故C正确。17图中岩层发生弯

13、曲形变,为褶皱。其中岩层向下弯处为向斜,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不易风化破碎;岩层向上弯曲处为背斜,背斜顶部在张力作用下,岩层易风化破碎。甲丁处背斜,其中丁处岩层由明显断裂,岩层更易风化破碎,故D正确。18丹霞地貌属侵蚀地貌。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三类岩石属于沉积岩,应形成于地势低洼处;河湖地势低洼,更利于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形成后,随着地壳的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形变并被抬升,后经外力侵蚀形成现在的丹霞地貌。故B正确。(湖北省十堰市2019年高三调研)尼泊尔是南亚的内陆国,该国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震频发。下图为尼泊尔等高线地形略图。读下图,完成19-20题。19尼泊尔地

14、震频发是因为其A位于大陆板块内部B靠近板块消亡边界C位于大洋板块张裂处D地下岩浆活动强烈20形成尼泊尔复杂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与冰川侵蚀B流水沉积与风力侵蚀C冰川作用与流水作用D风力搬运与流水沉积【答案】19B 20C【解析】19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区,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处(交界处),为板块消亡边界,ACD错误;板块消亡边界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因此尼泊尔地震频发。而岩浆活动强烈也是板块交界处常发的一种自然现象。故B选项正确。20尼泊尔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南缘,海拔高,气候高寒、冰川广布,降水丰富,因此,外力作用以冰川和流水作用为主,而风力作用和风化作用不显著。故ABD错误,C正确。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911题。9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10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A水土流失B沼泽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