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34888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试试题(三)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初年,在分封姬姓王室贵族和姜尚等功臣的同时,还分封黄帝、尧、舜和夏、商的后代到地方建立诸侯 国。这说明,周初分封A.

2、稳定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秩序B.促进了华夏各族的融合C.保证了地方政权的长治久安D.树立了贤明君主的形象2.商鞅认为,国家应禁止雇佣工人,那么卿、大夫就不能修缮房屋,靠给人作佣工生活的人就没有地方混饭吃。商鞅意在A.保护农业的生产B.抑制商业的发展C.限制贵族的剥削D.打击贵族的利益3.秦汉时期,皇帝主持朝议时,经常让与会大臣对某些重大问题进行辩论,最后由皇帝裁决,是为廷争。据此可知,廷争A.削弱了君主专制权力B.避免了决策的失误C.适应了皇权&治需要 D.解决了群臣的分歧4.汉武帝即位次年,采纳丞相卫馆建议,对所举贤良中治法家、纵横家言者,一律罢去。随即又任命好儒术的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汉武

3、帝的做法A.放弃了法家的治国理念B.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局面C.回归了周朝的典章制度D.提升了儒学的政治地位5.据记载,唐代书法家贺知章喜好在饮酒中乘兴书写诗文,“凡人家厅馆好墙壁及屏障,忽忘机兴发,落笔数行,如虫篆飞走”。下列作品最可能出自贺知章之手的是6.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衣装,各有本色,不敢越外。”对宋代职业装盛行的合理解释是A.君主专制强化B.商品经济发达C.理学思想束缚D.抑商政策实施7.唐宋时期,六部长官无权向皇帝直接奏事和发布皇帝命令,明代六部长官获得了直接上书皇帝并发布皇帝诏令的权力。这一变化表明明代A

4、.中枢决策发生异变B.君权与相权矛盾不可调和C.君主专制得到强化D.六部长官的权力迅速膨胀8.1672年,康熙帝诏谕全国,将清初规定的“新垦田皆以三年起科”,改为六年起科,后成为定制。康熙帝意在A.强调重农意识B.关心百姓疾苦C.增加财政收人D.确保地方稳定9.1862年,曾国藩认为,“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有。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曾国藩的认识A.找到了正确御敌方略B.遏制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C.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D.扭转了对太平天国的战局10.郑观应指出:“苟欲安内攘外,君国子民持公法以永保太平之局,其必自设立议院始矣! ”据此可知

5、,郑观应A.继承了康梁的维新思想B.摆脱了中体西用思想的窠臼C.维护了传统的意识形态D.提供了反清革命的理论依据11.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认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已经完成,“今共和初成,兴实业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孙中山的这一认识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国情B.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C.有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D.践行了解决民生主义的原则12.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主张用“国民文学”“写实文学”“社会文学”取代“贵族文学” “古典文学”和“山林文学”。陈独秀意在A.进行思想启蒙B.反对尊孔复古C.批判专制皇权D.抵制西方文化13.1941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

6、,随后罗斯福批准将价值4 500万美元的军事器材作为首批援华租借物质。罗斯福此举A.扭转了中国战场被动战局B.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壮大了抗日根据地的力量D.增强了中国军民必胜信心14.1948年8月,毛泽东得知豫东之战胜利的消息后,高兴地说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据此可知,当时A.北平和谈取得进展B.农村包围城市阶段基本结束C.战略决战时机成熟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15.1969年7月,尼克松发表讲话我企盼这一时刻的到来,那时中国人民和我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的所有 人民可以在一起散步,在一起谈话。”这反映出A.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对抗 B

7、.美国政府放弃了反华意识C.尼克松期待即将访问中国 D.尼克松试图改善中美关系16.表1是我国1976-1982年粮食总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B. 土地所有制的变更C.人民公社体制的废除D.新技术的推广应用17.梭伦制定了一项法律,把公民的注意力转向工艺,规定如果一个人没有叫他儿子学会一种行业,他就不能强迫儿子赡养他。”此规定主要基于雅典A.工商业较为发达B.特殊自然地理环境C.民主政治的确立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18.查士丁尼时期,取消了生来自由人与解放自由人的区分,宣布授予“所有的解放自由人以罗马市民权”。这一做法A.缓和了罗马的阶级矛盾

8、B.使万民法取代公民法C.取消了罗马贵族的特权D.废除了罗马的奴隶制19.1688年政变时,辉格党所起的作用超过托利党,但威廉三世尽力拼凑一个两党混合内阁。威廉三世的做法A.破坏了责任内阁制B.侵蚀了光荣革命成果C.削弱了议会的权力D.试图强化自身的权力20.有学者认为,美国独立之初,其“国情非常特殊,更像是日后的联合国。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理由是,美国A.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B.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C.联邦制存在严重弊端D.各州有明显的分离倾向21.1895年,世界经济中心由英国转移到德国,德国用了 40多年的时间,完成了英国100多年的事业,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班为世界经济中心的主要原因是A.结

9、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B.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C.科学技术处于领先地位D.世界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22.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议:“没收地主的全部土地,一切土地收归国有,由当地雇农代表苏维埃分配;把大田庄改为示范农场,由国家经营,雇农代表苏维埃监督。”该提议旨在 A.推动民主革命的深入B.争取获得农民对革命支持C.促成苏维埃政权成立D.瓦解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23.1930年9月,美国新教杂志世界的明天对苏联评论道,共产党人尽管信奉无神论,但很快就会发现,由于建立一种彻底的集体生活,他们是在为现实的上帝王国奠定基础。当时苏联获得美国杂志关注的 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取得突出成就B.受经济危机破坏较小C

10、.政治体制优越性明显D.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24.1981年里根执政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社会经济政策改革,采取削减税率、压缩政府规模和减少非国防性支出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A.消除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B.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C.降低了美苏军备竞赛的程度D.缓解了经济“滞胀”的局面25.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用大量篇幅表达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不分段落,没有标点,充分体现了人物意识的自然流动。这部文学作品A.体现了反封建意识B.反映西方精神危机C.抨击资本主义制度D.鼓励人们争取自由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宋代大批官责的主要

11、来源是科举。唐代已经实行科举,但被门阀贵族操纵,取士很少。北宋初 年,科举向文人广泛开放,即使“工商、杂类”及其子弟,只要有“奇才异行”也可应试授官,甚至僧、道有 时也可应试。宋太祖时取士较为严格,朝廷下令:考试及第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以防止形成宗派。进士及第要经过皇帝亲自“殿试”考选,从此成为定制。殿试后并在殿前“唱名”,由皇帝“赐及 第”。宋太宗时,录取人数逐渐增多,一科进士可多到三、四百人,诸科多到七、八百人。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84年,朱元璋命礼部制定科举程式,颁行各省,其后遂为定制。规定士子必须先在州县通过预备考试,获得府、州、县学的生员资格之后,才能参加科举考

12、试。正式考试三年一次,分乡试、会试、殿 试三级。考试内容包括四书义、经义、论、判诏、经史时务策等多项科目,其中最重要的是四书义、经义。 明和科举会试取士中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宣德、正统年间,又分南、北、中卷,“以百人为率,则南取 五十五名,北取三十五名,中取十名”。后来,虽在比例上有所增减,但其制不变。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与唐代相比科举取士的不同之处。(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M分) 材料一1895年春,由于公车上书轰动一时,康有为倡立孔教的主张影响很大,“保教”之说不胫而走。 1898年,随着维新活动的进一步高涨,倡立孔教活动再掀

13、高潮。是年春,德人占肢东,毁孔庙,康有为抓 住此事大作文章,宣传立孔教为国教的急迫性。由于他们将保国与保教联系起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峻 的形势下很能拨动中国士人的心弦。百日维新期间,康有为向光绪帝上了请商定教案法律,厘正科举 文体,听天下乡邑增设文庙,以尊圣师而保大教折。至此,康有为提出了完整的孔教方案。摘编自喻大华论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及其倡立孔教的活动 材料二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相继建立,反清革命斗争风起云涌。清朝统治者一方面加紧暴力镇压,一方面强化文化专政,提倡尊孔读经,宣扬正统儒学,命令教育以尊孔读经,维护三纲五常为方 针。随着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康有为、梁启超走向了资产阶级革命

14、派的对立面,尊孔保皇成为他们的 旗帜。1903年,章太炎指出人们须冲破“纪孔”“保皇”二关,方能走上革命道路。章太炎奋臂而起,首开 正面批评孔子儒学之风。此后,革命派掀起了新的反孔批孔浪潮。摘编自李刚、何成轩论中国近代的反孔思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章太炎反孔批孔的意义。(6分) 材料一 1825年英国第一条“铁路”在斯托克顿和达林顿之间开通,但距离很短。1830年曼彻斯特到 利物浦的铁路投入使用,时速达到29英里。这以后铁路时代迅速到来,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 54条铁路修筑计划,而1836年和1837年两年中又批准44条铁路,到1843年已经有2 036英里铁路了,184

15、5 1847年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 731英里。19世纪中叶,铁路已成为英国国内最重 要的运输方式,其密集程度甚至在20世纪末尚未被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赶上。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私自修筑了吴淞铁路,清廷把铁路看作是奇技淫巧,担心它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花了 28.5万两白4艮把它赎回后,即行拆掉。1880年7月,唐山煤矿开始产煤, 为了把煤运出,清政府准许修从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铁路开通后,为了避免火车震动陵寝,决定车厢由骡马牵引。至甲午战争时,大清境内仅有铁路483公里。战后,列强强行攫取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至1911年,中国铁路里程才达到0.91万公里。但大部分都是借洋债修路,甚至是外资公司直接投资筑路。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铁路发展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与英国铁路发展的主要差异。(6分)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正是自由在大批个人心中,保留着他们天生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