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民营医院制度汇编(护理院感篇)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33502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18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民营医院制度汇编(护理院感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管理制度)民营医院制度汇编(护理院感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管理制度)民营医院制度汇编(护理院感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管理制度)民营医院制度汇编(护理院感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管理制度)民营医院制度汇编(护理院感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制度)民营医院制度汇编(护理院感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民营医院制度汇编(护理院感篇)(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理工作制度1一、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1二、查对制度1三、分级护理制度2四、护理文书书写制度4五、抢救工作制度4六、危重患者抢救和上报制度5七、护理质量管理制度5八、给药制度6九、护理查房制度6十、健康教育制度6十一、护理会诊制度7十二、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7十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8十四、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和管理制度8十五、护理缺陷(不良事件)管理制度9十六、饮食管理制度10十七、教学科研管理制度10十八、护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10十九、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11二十、新护士岗前培训制度13二十一、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13二十二、护理会议制度14二十三、执行医嘱制度14二十四、紧急状态下护

2、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15二十五、重点护理环节(输血、药物不良反应等)的护理管理制度15二十六、护理部工作制度16二十七、护理部对重点科室的管理制度17二十八、护理质量督查反馈制度17二十九、护理投诉管理制度17三十、护士定期考核制度17三十一、护理风险(缺陷)防范制度18三十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8三十三、护理病例讨论制度19三十四、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制度19三十五、病房管理制度19三十六、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20三十七、供应室护理工作制度20三十八、新生儿室护理工作制度21三十九、新生儿室安全制度21四十、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22四十一、手术病人查对制度22四十二、手术物品查对制度22四十三、

3、手术室交接班制度23四十四、患者术前术后访视制度23四十五、护士长夜查岗管理制度24四十六、护理人员考核考评制度24四十七、输液室工作制度24四十八、治室工作制度25四十九、换药室工作制度25五十、护理制度、操作常规变更批准制度25五十一、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制度26五十二、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26五十三、压疮风险评估制度26五十四、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27五十五、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措施27五十六、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考评激励机制27五十七、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28五十八、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评估制度28五十九、观察、了解和处置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制度28六十、保障

4、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29六十一、标本采集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29六十二、手术室管理制度32六十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32六十四、手术患者交接制度33六十五、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33六十六、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34六十七、护士岗位职业防护制度34六十八、探视、陪伴制度35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工作制度37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37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37三、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38四、医院消毒药械管理制度40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40六、医疗废物管理制度41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及交接登记管理制度42八、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制度43九、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制度

5、44十、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471、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472、感染性疾病门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473、感染性疾病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474、门、急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485、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486、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497、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508、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509、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5110、手术部(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5111、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5312、消毒供应中心(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5413、输血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5514

6、、导管室(含介入治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5515、检验科及实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5616、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56十一、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57十二、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58 十三、新生儿病室消毒隔离制度58十四、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59十五、隔离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59十六、检验科及实验室的消毒隔离制度60十七、输血科的消毒隔离制度60十八、病理科的消毒隔离制度60十九、普通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61二十、输液室的消毒隔离制度61二十一、处置室的消毒隔离制度62二十二、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责任制管理62二十三、医院感染管理责任追究制度69二十四、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及人员

7、职责69二十五、预检分诊管理制度71二十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71二十七、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72二十八、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72二十九、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74三十、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及检验、放射检查记录的管理制度74三十一、传染病首诊医生负责制度75三十二、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76三十三、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76三十四、医院传染源管理制度77三十五、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77三十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78四十一、医院死亡病例报告制度80三十七、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80三十八、职业暴露事故处理的工作制度81三十九、农

8、药中毒报告制度82四十、医院感染管理三基考核制度83四十一、无菌技术操作规程83四十二、医务人员手卫生制度87四十三、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制度90护理工作制度一、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1、病房护士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值班护士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对重点患者加强巡视,发现病情变化,要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并做好护理记录。2、值班者必须在交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需整理好所用物品,保持治疗室、护士站清洁,并为下一班做好必要的准备。3、班班必须按时交接班,在接班者未接清楚之前,交班者不得离开岗位。接班者应提前1015分钟到科室,对规定交接班的物品、毒、麻、剧、限药及抢救

9、药械等当面接清楚并签字,阅读交接班报告和护理记录单。交班者向接班者交清患者病情,对危重、新入院、分娩、手术前后、特殊检查治疗和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进行床头交接班。交接班中发现患者病情、治疗及物品、器械等有疑问时,应立即查问清楚,此时发现问题由交班者负责,接班后如因交接班不清,发生差错事故或物品遗失,由接班者负责。4、每天晨会集体交接班,全科医护人员参加,由夜班护士详细报告重危及新入院患者的病情、诊断及护理等有关事项。护士长根据报告作必要的总结,强调当天的工作重点。5、交班内容科室当天患者的总数、新入院、出院、手术、分娩、病危、死亡、转科(院)、特殊检查治疗等患者及物品、急救药品器械、特殊标本的留取

10、等。必须将患者的诊断、病情、心理情况、治疗、护理、主要医嘱和执行情况、当天或次日手术患者及特殊检查患者的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交接清楚。6、交班方法(1)、文字交接:交班报告、护理记录单等。(2)、床头交接:与接班者共同巡视病房,重点交接危重、新入院、分娩、手术前后、特殊检查治疗和有特殊情况的患者。(3)、口头交接:一般患者采取口头交接。二、查对制度(一)、临床科室:1、进行一般护理治疗时,应查对病人姓名、床号、性别、年龄。2、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全名。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

11、查对者签名。3、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严格落实“三查十对一注意”,对可疑医嘱问清后方可执行。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十对: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和有效期。一注意:注意用药后的反应。4、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应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5、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精神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检查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注意配伍禁忌。6、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6小时内督促医生据实补记

12、医嘱并签字。7、输血:输血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血袋有无破损。输血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中,注意观察,保证安全。输血完毕,血袋保留24小时,以备查对。做好输血登记、签全名。(二)、手术室1、接手术病人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及术前准备。2、手术前查对姓名、性别、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等。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缝针和器械数目。术毕,再清点复核一次。做好记录并签全名。4、凡手术留取的标本经检查核对后进行登记、签名,送

13、检。5、用药与输血应按临床科室 查对制度 要求进行查对。使用毒、麻、限剧、精神药品时要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使用。(三)、供应室查对制度1、回收器械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质量、器物完好程度和初步处理情况。 2、包装时:查对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质量、湿度。3、灭菌前:查对器械敷料包装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装放方法是否正确;灭菌器各种仪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4、灭菌后:查试验包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有无湿包。植入器械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5、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灭菌日期、外观质量、灭菌标识等。6、随时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诊疗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7、一次

14、性使用无菌物品:要查对批批检验报告单,并进行抽样检查。三、分级护理制度一、分级护理原则(一)确定患者的护理级别,应当以患者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为依据,并根据患者的情况变化进行动态调整。(二)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特级护理: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3、各种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三)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一级护理: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四)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二级护理: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五) 具备以下情况之一的患者,可以确定为三级护理: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二、分级护理要点(一) 护士应当遵守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和疾病护理常规,并根据患者的护理级别和医师制订的诊疗计划,按照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