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28310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发展战略)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发展战略)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发展战略)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发展战略)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20082030)文 本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莱芜市城市规划局2009年5月目 录第一章 总 则1第二章 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与战略2第三章 城乡人口规模预测5第四章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7第五章 城乡产业发展导引9第六章 城乡空间布局12第一节 城乡体系规划12第二节 城市发展布局导引17第三节 小城镇发展布局导引19第四节 村庄发展布局导引21第五节 社区建设指引22第六节 城乡空间分区管制32第七章 城乡基础设施规划36第一节 综合交通规划36第二节 给水工程规划38第三节 污水排水工程48第四节 电力工程规划52第五节 电信工程规划54第六节 供热发展规划

2、57第七节 燃气发展规划61第八节 环卫系统规划64第九节 防灾减灾规划66第八章 城乡社会事业规划与政策导引72第一节 教育事业72第二节 卫生事业80第三节 文化体育82第四节 社会保障84第九章 城乡生态环境规划87第十章 近期行动计划91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措施100第十二章 附 则102附表一 城乡用地汇总103附表二 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分类统计104附表三 2030年镇建设用地分类统计105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适应莱芜市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正确引导与控制城乡各项建设活动,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制定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范围为莱芜市域,总面积2246.

3、3平方千米。第三条 本规划是莱芜市城乡发展、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是指导莱芜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公共政策文件。第四条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条件,方便群众生活,优化城乡产业布局与空间组织,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五条 主要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三)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四)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 50445-2008);(五)济南都市圈规划(2006-2020年);(六)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莱发

4、20081号);(七)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八)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第六条 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0年,其中近期2008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第二章 功能定位、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七条 功能定位鲁中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国家新材料产业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生态旅游城市。第八条 发展目标在全省率先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形成和谐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城乡经济共同繁荣,培育地方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农民人均纯收入2030年比2008

5、年翻两番;(三)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繁荣城乡文化,城乡居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城乡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乡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第九条 分阶段目标2012年完成城乡互动发展;2015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2020年实现城乡初步一体化;到2030年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2050年前后进入城乡高度一体化阶段。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表1. 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与指标体系分类指 标城乡一体化各阶段目标值2007年2015年2020年2030年2050年人口城镇化水平(%)49.959

6、657580文盲、半文盲率(%)5.73100城乡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17.330405075非农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比值0.50.75123经济人均GDP(美元)41868500120002500045000农民人均纯收入(元)591310000150003000080000非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9395969798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3.65678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系数(%)44.940608090农村非农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315254050二元比较劳动生产率对比系数(%)3.710306090社会生活城乡恩格尔系数差异系数(%)4.8432.52城乡居民

7、文化娱乐支出比重(%)16.520254050城乡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17.720303030城乡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46.450607070城乡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数(门)46.2607090100城乡每百户使用国际互联网数(户)1030507080区域道路网密度(千米/平方千米)1.41.61.822城乡社会保障覆盖率(%)53.87080100100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87.895100100100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8.59121212城乡高校入学率(%)3240506080城乡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7577808586环境城乡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59

8、0100100100城乡废水综合处理率(%)3040506580城乡固体垃圾综合处理率(%)3040507080城乡综合供热覆盖率(%)1525405060城乡综合燃气普及率(%)1525355060城乡综合消防设施覆盖率(%)30507090100城乡综合环卫设施覆盖率(%)1535506080环保投资占GDP比重(%)0.611.522第十条 发展战略(一)区域竞合战略。融入济南都市圈,对接山东半岛城市群,由钢铁工业城市向综合中心城市迈进。(二)城乡统筹战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形成平等和谐的城乡关系,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

9、境,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四)新型城镇化战略。建设“两型社会”,走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构建合理的城乡体系。第三章 城乡人口规模预测第十一条 2030年全市常住人口为16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0万人,暂住人口20万人。预测2030年城镇人口为120万人,农村人口为40万人,市域城镇化水平达到75%左右。各阶段人口控制与城镇化水平预测见表2。表2. 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项 目现 状(2007年)规 划 年 份2015年2020年2030年常住人口(万人)126.8145150160城镇人口(万人)63.385.697.5120农村人口(万人)63.55

10、9.452.540城镇化水平(%)49.9596575第十二条 人口调控与城镇化发展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一)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极化莱城,发展钢城,积极培育口镇、雪野两个新城,择优培育重点小城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引导人口向城镇和社区中心集中。走新型城镇化、内涵城镇化发展道路,提升城镇化质量。(二)立足于莱芜市资源环境容量,建立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实现城乡区域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人口调控目标与管理模式。实施严格的城乡人口调控政策,降低人口增长速度,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文化素质,落实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各项政策。(三)统筹城乡就业。将城市优质人力资源导入农村,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启动“一

11、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制定就业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农村本地人力资源,加强劳动力培训,变劳动力资源为劳动力资本。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四)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创造城乡公平的就业环境。强化劳动力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抓好城乡“零”就业家庭援助工作。(五)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按照居住地登记进行管理户籍,逐步减少附加在户籍制度上的城乡福利差距,促进城乡人口流动和转移。第四章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第十三条 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逐步降低城乡人均用地指标,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一)城市新增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10平方米以内;镇驻地新增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

12、20平方米以内;村庄新增人口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城、镇、村改造地区用地标准应按照本要求执行。(二)城市人均建设用地2015年控制在185平方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80平方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70平方米以内。(三)全市城镇建设用地人均指标2015年控制在180平方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75平方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70平方米以内。(四)村庄人均建设用地2015年控制在170平方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60平方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50平方米以内。第十四条 集约节约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2007年城乡建设用地为276平方千米,规划2015年控制在2

13、81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289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302平方千米以内。(一)城市建设用地总量2015年控制在110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50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180平方千米以内。(二)镇建设用地总量2015年控制在40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19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21平方千米以内。(三)村庄建设用地总量2015年控制在101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84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60平方千米以内。(四)独立工矿用地规模2015年为15平方千米,2020年为12.9平方千米,2030年不再保留独立工矿用地。城镇建设备用地总量20

14、15年控制在15平方千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25平方千米以内,2030年控制在44平方千米以内。第十五条 实施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挂钩,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严格控制新增用地规模,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城乡发展实现以新增用地为主向挖潜改造为主的模式转变。建立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控机制,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变化,调控城乡建设用地投放总量和建设时序,适时制定规划应对方案,建设用地投放与城市发展重点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新区建设,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划定城镇用地增长边界,保障城镇持续、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第五章 城乡产业发展导引第十六条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优化工业,大力发展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