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物流系统方案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21028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1.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物流系统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物流管理)物流系统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物流管理)物流系统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物流管理)物流系统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物流管理)物流系统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物流系统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物流系统方案(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省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投标文件技术部分招标编号: 正本XX省物流信息系统软件技术方案XX公司2009年10月5日目 录1项目概述61.1项目背景61.2项目目标72系统建设必要性72.1现状描述72.2现状分析82.2.1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客观性和紧迫性82.2.2物流信息平台的应用需求82.2.3发展预测93远景规划方案103.1可适应未来SSO单点登录方式103.2数据中心规划思路113.3兼容未来数据扩展113.4无缝衔接Web Services技术113.4.1Web Services体系结构113.4.2Web Services的关键技术124总体目标145整体业务流程146系统设计

2、166.1系统结构图166.2设计原则176.2.1先进性原则176.2.2实用性原则186.2.3安全性原则186.2.4可靠性原则186.2.5可操作性196.2.6灵活性原则196.2.7信息准确和及时性196.2.8开放性原则196.2.9可扩展性与可移植性206.2.10系统性原则206.2.11成熟性原则216.3系统架构设计216.3.1总体结构设计图226.3.2总体结构模型图236.3.3系统逻辑结构图266.3.4系统内部结构266.4系统软件选型设计316.4.1操作系统316.4.2数据库系统326.5系统硬件选型设计396.5.1服务器396.6设计遵循的标准和规范4

3、06.6.1系统设计标准406.6.2系统开发和实施标准406.6.3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406.6.4软件设计和开发标准406.6.5软件质量管理标准416.6.6图形标准416.6.7符号库416.6.8网页设计规范416.7技术性能设计436.7.1响应时间436.7.2CPU和LAN负荷率436.7.3并发处理436.8数据库设计446.8.1对数据库平台的性能要求446.8.2数据库系统结构设计456.8.3数据库系统逻辑结构456.8.4数据库设计遵循技术规范标准466.9本方案核心技术496.9.1软件工程技术496.9.2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496.9.3多层结构技术516.9

4、.4中间件技术546.9.5XML技术556.10软件平台566.10.1系统应用平台566.10.2软件开发工具566.11系统性能设计636.11.1系统安全性设计636.11.2系统可靠性设计646.12存储解决方案676.12.1灾难备份设计686.12.2系统实用性设计696.12.3系统可扩展性设计706.12.4系统灵活性设计706.12.5系统容错性设计716.12.6系统快速恢复设计716.13方案设计特点716.13.1基于J2EE体系结构的标准服务716.13.2基于XML标准的数据交换标准726.13.3中间件技术726.13.4基于WEB的多级审批726.13.5支持

5、复合流程726.13.6项目信息高度电子化726.13.7工作流技术726.13.8界面灵活定制726.13.9多种报表格式737系统功能设计737.1物流信息服务平台737.1.1物流信息服务子系统747.1.2决策支持子系统767.1.3后台管理子系统767.2物流企业管理系统777.2.1物流电子商务模块777.2.2物流业务管理模块788接口设计898.1系统接口908.2模块级、系统级的数据交换918.3接口规范929系统信息安全设计959.1信息安全设计的必要性959.2信息网络基本架构969.3安全策略规划969.3.1物理安全969.3.2网络安全969.3.3系统安全问题97

6、9.3.4人员管理安全问题989.3.5应用安全问题989.4安全实施方案999.4.1物理安全解决方案999.4.2网络层安全1009.4.3系统层安全1029.4.4应用层安全1039.4.5人员安全管理1049.4.6数据库层安全设计10510项目部署10610.1部署图10610.2网络拓扑图10611项目质量保障方案10711.1质量计划编制10811.2质量控制原则10911.2.1事前控制原则10911.2.2标准原则10911.2.3阶段性控制原则10911.2.4定性测试和量化测试相结合原则11011.2.5用户需求符合性原则11011.3质量控制影响因素11011.3.1全

7、面地、系统地了解用户需求11011.3.2充分讨论系统设计方案11111.3.3设计完整的系统验证方案11111.3.4确定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案11111.3.5形成表述规范的设计文档11111.3.6慎重选择系统软件商11211.3.7遵循科学的实施流程和技术要求11211.3.8合理进行阶段性测试11211.4质量控制具体措施11211.4.1技术保障措施11211.4.2管理保障措施11311.4.3质量保障措施11412项目风险管理11512.1风险识别11512.2风险分析11712.3风险应对措施11912.4风险跟踪11912.5风险状态通报11912.6风险数据库11913项目实

8、施管理12013.1项目人员及进度计划12013.1.1项目组织结构12013.1.2领导小组职责12213.1.3项目进度计划12413.1.4项目人员安排12513.2项目配置管理12613.3需求调研/开发管理12713.4设计阶段管理12813.5编码开发阶段管理12913.6测试管理13013.6.1软件测试规则13013.6.2系统测试过程13113.7验收管理13213.8培训管理13314售后服务方案13414.1XX公司软件服务团队体系13514.2售后服务组织架构13514.3服务流程13615支持及维护13615.1运行环境集成服务13715.2系统实施服务13715.3

9、软件系统售后服务承诺13715.3.17 *24 小时热线支持13915.3.2本地化服务13915.3.3保修承诺13915.3.4售后服务期13915.3.5售后服务内容13915.3.6售后服务方式13915.4软件培训服务14015.4.1软件培训计划14115.4.2集中业务系统操作培训14215.4.3专业人员系统二次开发培训14215.4.4专业人证培训1421 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在学校中,人们通常利用人工的手段管理教师的档案信息。相关人员需要采集教师的各项信息并归档,本身的工作量就很大。当这些信息发生了变动,比如教师政治面貌的变动,或者教师交流的时候,则需要大量的工作流程

10、来处理这些工作。费事费力。如果要查阅这些资料,则需要到档案柜中逐一查找,这种落后的工作方式除了带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的浪费之外,还由于工作环节和涉及到的人员众多而导致隐藏的危险发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计算机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计算机拥有高效能,高可靠性,成本低等多种优势,如果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学校的教师信息档案的管理之中的话,将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各项成本。因此,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教师信息档案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1.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核心原则就是:减轻学校的工作负担,高效地完成完成学校的教师信息档案管理工作。本着以上的原则,系统摒弃了市面上许多类似系统过于庞大复杂等问

11、题。很多类似系统的功能虽然强大,但实现起来特别复杂,用户在使用之前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在使用过程中又因为过于复杂的逻辑而无法摸清使用方向,因此这样的系统非但不能减轻工作量,反而使很多用户最终回归了传统人工的工作方式,这样的系统无疑是失败的。因此,本系统将复杂的操作逻辑隐藏在系统深处,对于用户来说,只需要像傻瓜相机一样使用即可满足要求。本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如下功能。档案的灵活定制:除了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之外,用户可以自行设计档案信息项,如政治面貌,籍贯等。系统拥有非常强大的功能,用户能够定义信息项的呈现方式,如单选,多选等。这些信息项将作为“基础库”存储于系统之中,根据不同的档案设计原则,用户能

12、够随意组合这些项目,形成独特的档案。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档案形成后,相关人员能够根据任何能想象到的统计方式来统计档案信息。比如按照姓名包含于,年龄不包含于某个区间,政治面貌等于某某等多重条件自行设计统计分析表。系统将列举统计结果和统计图。强大的教师交流功能:内置工作流系统将现实生活中的教师交流流程抽象化到网络上,所有参与人员只需点动鼠标即可完成教师交流过程。本校教师交流出去,在工作流结束后,将立刻出现在目标学校的档案之中,这是基于分布式处理功能而实现的。分布式处理功能:各学校客户端即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与教育局系统链接,形成档案的传送和匹配功能。同时,可插拔式的系统设计将允许由多个教育局形成连

13、接,由市教育局统一管辖;甚至支持多个市教育局组成连接,由省教育厅统一管辖。2 远景规划方案2.1 可适应未来SSO单点登录方式本系统将预留SSO单点登陆接口,可适应系统的整体规划采用用户单一登陆控制方式,用户在通过统一登录验证后,就可访问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不需多次验证;SSO单点登录指用户只需登录一次,就可使用多个SSO enable的应用系统。用户通过任何应用系统都能进行SSO,这对于基于Web的系统是可行的。这种单一的登录点在整个系统的设计中是唯一认证用户的地方,由登录点将SSO token(针对不同的C/S,B/S应用可能还需要传递用户名,口令)传递给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利用SSO token来进行用户已认证的验证。简单地说就是要修改已有的应用系统,屏蔽已有的应用系统的用户认证模块,使用系统提供的SSO API来验证用户,以及对用户的操作进行授权。通常,认证与授权管理模块以一种应用专有的方式实现,系统的授权模型、认证,授权信息存贮结构与访问控制逻辑与应用的业务逻辑之间耦合紧密。这种设计与实现方式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由于认证、授权模块与应用逻辑之间的紧耦合使得认证、授权模块很难进行扩展与维护;认证、授权模块的设计与编码需要很大的工作量,而且很难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共享与重用。2.2 数据中心规划思路结合数据仓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