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9709203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数学说课稿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第一课时的内容。关于“可能性”这一内容,小学数学教材分两次进行了集中编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第二次就在本单元,本单元内容是在三年级上册基础上的深化,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不但能用恰当的词语(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经常”“偶尔”等)来表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还要学会通过量化的方式,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概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单元安

2、排的是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是紧密相联的,因为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本质上就是参与游戏的各方获胜的机会均等,用数学语言描述即是他们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我不仅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结构,注意统计知识与概率知识的联系,而且密切关注并考虑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根据学生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悟。此外,通过探究游戏的公平性,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意识,促进学生正直人格的形成。2、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

3、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充分试验、收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试验操作,进一步认识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用分数表示。能力目标:经历猜测、试验、收集与分析试验结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随机观念以及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中,增强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精神,形成健康正值的性格特征。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让学

4、生掌握用分数来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教学难点: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验证过程。四、教法和学法:教法:在教学中借助抛硬币、转转盘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规律、发展学生思维。为让学生能较轻松地学习掌握本节知识,采取引导发现法。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取自主探究与互相交流相结合的方法。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硬币、骰子、课件一套学具准备:硬币、统计表、圆纸片、直尺、彩笔六、教学程序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一)、设景激趣,导入新课我通过用抽签的方式决定4人小组组长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小组成员都有

5、被抽到的可能性,从而感受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游戏规则公平性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此,巧设陷阱让一个小组中有2人抽到了组长,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呢?学生们会想到用剪刀石头布或猜硬币等方法来决定。这样设计主要有两方面的目的:1、通过猜测使学生回顾复习第一学段中有关可能性的知识;2、让学生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激发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达到数学教育生活化的目标。(二)、主探究,感悟新知1、提出猜想,激发探究。我们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了这个小组的组长,大家觉得公平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同学们讨论过后都认为是公平,因为正面和反面一样大,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这时我引入课题我们在抛硬币时可

6、能出现正面也可能出现反面,因此抛硬币是一件不确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板书: 正面 反面 可能性)紧接着提问:如果我们抛10次硬币,你认为正面朝上的次数是几次呢?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通过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环节。2、合作验证,统计数据。在开始试验之前课件出示试验要求:试验要求: 1、确定“字”为正面,“花”为反面,注意抛的力度与高度要适中。 2、做快速抛硬币试验,每人抛10次,记录每一次出现正、反面的情况; 3、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有明确的试验要求,学生的小组活动才能有序、有效的开展,从而避免盲目、低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合作

7、探究验证”过程中,初步感受抛硬币这一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3、分析数据,初步体验。让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这时同学们会发现自己的试验结果有的偏差很大,但是放到小组之后,这样的偏差变小了。紧接着提问:如果我们把每个小组的试验数据加起来,会怎样呢?计算出各组试验数据的总和,学生们会感到正面朝上的次数更接近于总次数的一半了。但是,也可能出现正面朝上次数正好等于总次数的一半,这时我会追问学生:我们再做一次还会是这样的结果吗?通过讨论,学生会说如过再来一次的话,就不一定是这样的结果,但是正面朝上的次数还是会比较接近所抛硬币总次数的1/2。4、阅读资料

8、,科学验证。如果我们继续抛下去,又会怎样呢?课件出示几位数学家的试验结果(如下表):数学家 总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 正面朝上次数总次数蒲丰 4040 2048 0.506德摩根 4092 2048 0.500费勒 10000 4979 0.497皮尔逊 24000 12012 0.500罗曼诺夫斯基 80640 39699 0.492我问学生通过大家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呢?学生会想到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就会越来越接近,总是无限趋向于总数的一半(0.5或1/2)。所以我们说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也说明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这个组的组长是公平的。(教师

9、板书:公平)本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在抛硬币的活动中体验、理解不确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同时,也让向学生渗透随着抛掷次数的不断增加,正面朝上的次数和反面朝上的次数就会无限接近于总次数的1/2这样一种极限思想。(三)、联系实际,理解运用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更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给学生讨论、合作的机会,尽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验新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课堂学习的快乐。(一)、转转盘,走跳棋游戏出示的课件之后,我把全班分成红、黄、蓝三队,问谁先走呢?每支队都争着自己先走。我们用什么方式决定哪支队先走才合理呢?同学们会想到抛硬币、转转盘、剪刀石头布等方法。在全体同学一致同意

10、用转转盘的方法来决定的情况下,出示一个可能性不公平的转盘(如图),这时学生立刻看出红队的可能性非常大,是不公平的。我接着问你能使它变得公平吗?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的说把圆盘平均分成4等份,转到空余的地方就再转一次。也有的学生说把这个圆盘平均分成3等份,这样三支队来游戏就公平了。当然也可能还有其他的奇特想法都是可以的。确定好游戏开始的顺序后,我送给每个队一个骰子(教具)。我假装游戏开始,这时肯定会有同学提出质疑,说这样不公平,引发同学们的讨论。之后,经过大家的一致同意确定一个骰子为三支队共同使用,开始游戏;游戏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对活动结果进行分析,再玩一次结果会怎样呢?让学生在游

11、戏中体验集体认同感,发挥团队的力量,增强团队意识,形成良好学习习惯。(二)、分角色,设计抽奖大转盘为了用等可能性来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分角色设计转盘的活动某商场国庆举行促销活动,活动设一等奖(笔记本电脑1台)、二等奖(mp4一台)、三等奖(可乐1瓶)和四等奖(扑克牌2副)。规定:凡当天购满200元的顾客可参加转盘抽奖活动。我把全班分成三大组:1、如果你是商场经理,你打算怎样设计这个转盘? 2、如果你是顾客,你会怎样设计转盘?3、如果按公平性原则来设计又该如何设计呢?学生完成后,由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只要是根据自己的角色,做出合理的解释都给予充分肯定,并不一定要说出每一份可能性到底

12、是多少,这将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一个铺垫,因此,商场经理和顾客两项只要设计的能区别出来都是正确,而按公平性原则来设计的小组则要把转盘平均分成1/4,以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四)、小结,体验收获通过学生自己谈本节课的感受,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五)、板书设计可能性正面反面 公平 (六)、预期效果整节课,我通过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活动贯穿始终,有“抛硬币”“转转盘、掷骰子”“设计转盘”等活动,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数学教育的生活化特点,把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课堂生活紧密联系,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学生公平、公正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正直的性格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