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策略)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09168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竞争策略)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竞争策略)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竞争策略)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竞争策略)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竞争策略)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竞争策略)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竞争策略)企业战略-企业家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文档资源内容提要:本文从资源基础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原因。针对当前复杂快变的竞争环境,提出企业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必须不断获得异质性资源;探讨了资源生成的过程、企业家能力在企业资源生成中的作用,从而提出企业家能力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最终来源的观点。 企业如何才能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企业必须创造并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资源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地位的差别要归结为企业所拥有资源形态的差别,竞争优势是构建在企业所拥有的异质性资源上。企业可以看作是一些资源的集合体,企业的经营过程、战略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配置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形成产出的过程。于是,企业间的竞争就可以看作是异质性

2、资源层面的竞争,如何独占某些资源或打破竞争对手对资源的独占成为竞争的焦点。一、企业竞争优势及其成因1资源资源基础理论创立以来,关于资源的定义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就有多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巴尼(JBBarney)关于资源的定义。巴尼认为界定企业的资源主要根据以下四个特点,即VRIO框架:(1)价值(Value)。一方面资源本身具有价值,另一方面指资源与战略的适应程度,适应程度越高,价值越大。(2)稀缺性(Rareness)。稀缺性是资源在要素市场上的物理性的稀缺或者可觉察价值的稀缺性。(3)不可模仿(Inimitability)。它是非完美信息要素市场的必然结果,由于信息不对称的结果,使别的企

3、业无法轻易获得或复制该资源。(4)组织倾向性(Orientation)。即组织是否被引导或者具有使用战略性资源的倾向。本文中,“资源”是那些符合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和不可模仿条件的,并可以为企业带来潜在经济租的资产。简单地说,一项资产要变成为资源,就必须及时创造经济租,尽量长久地保持经济租。2竞争优势产生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 Based View,RBV)研究者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源于企业拥有、利用异质性资源而获得的超常回报经济租(rent)。经济租被托雷松(Tollison,1982)定义为超过资源拥有者机会成本的回报。而潘德罗夫 (MAPeteraf)认为,经济租是超过盈亏平衡

4、的收入,而不被称作利润,其前提是这些经济租的存在并不会引起新的竞争。根据租金的性质不同,理论界通常把租金分为三大类:一是通过政府保护或者共谋安排而造成很高的进入障碍,进而获取的垄断租金。二是由于具有稀缺性资源而获取的理查德租金。三是由具有风险意识的革新者或企业家获取的熊彼特租金。3竞争优势的保持无论经济租的本质如何,要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就要求企业必须保持异质性的条件。如果异质性成为暂时现象,那么租就可能流失。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租,并延续租的时间,尽可能保持异质性的条件以便为企业创造价值。竞争优势的保持需要企业选择合适的隔离机制(Isolating Mechanisms),以保护企业异质性资源

5、不被模仿。隔离机制分为两类:模仿障碍和率先行动者优势。模仿障碍(Impediments to Imitation),是一种阻止其他企业通过模仿资源而构成企业竞争优势基础的隔离机制,具体可分为四类模仿障碍。一是模仿的法律*。二是获取投入或顾客的优越途径。三是市场容量和规模经济。四是无形的模仿障碍。率先行动者优势(First Mover Advantage),指企业一旦获得了竞争优势,就不断地增强其相对于竞争对手和潜在进入者的竞争优势的隔离机制。具体也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学习曲线。二是网络外部性。三是声誉和购买者不确定性。四是购买者的转换成本等。4新竞争环境下的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异质性资源是可持

6、续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在完全竞争市场,经济租最终会被侵蚀,所以必须通过隔离机制等手段来*资源的被模仿、移动或替代。在传统的静态的竞争环境下,企业也一旦获得竞争优势,并通过有效的隔离机制加以保护,可以获得一个比较长的优势持平期(见图1)。但隔离机制并不是持久和完美的,每一种隔离机制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由于技术更新加快、消费者需求日趋多样化,且变化频繁,有效隔离机制作用的范围日益缩小,期限也越来越短。例如,专利的有效保护新技术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美国硅谷的一些电子企业并不积极地去申请专利来保护它们的技术知识。在很多行业不为新型产品申请专利和技术

7、保护已成为一种标准做法。很多战略和资源都处于模仿者或者革新者的强烈冲击之下,这些模仿者和革新者很快就会侵蚀掉这些资源的价值。所以在当今动态、多变的竞争环境下,竞争优势持平期变短。在前文中,已经阐明竞争优势有三种来源。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是持续地获得经济租,尤其是熊彼特租。持续的经济租来源于企业不断的稀缺性资源的创建和维持,而决不仅仅是一种资源的创建和维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应该是企业连续的不同的资源整合,即表现为企业的经济租的连续曲线(图2所示)在当今激烈竞争环境中,过于关注维持现有的竞争优势也许是致命的。相反,公司的战略目标应该是破坏已经存在的

8、优势,持续创造新的资源和优势。在竞争环境中,长期成功的道路就是不断创造短期成功,而不是试图维持长期的优势。它是在不断干扰市场平衡、不断削弱对于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的。公司只有不断发展优势来源,才能保持正的经济利润。二、企业家能力与资源生成如上文所述,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是持续地获得稀缺性资源。而稀缺性资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RBV理论对这个问题着墨不多,大家一直习惯于把资源的存在作为事先存在的前提假设,而更关注于资源会带给企业什么样的竞争优势的问题,忽视了企业如何获得这些资源的研究。例如,李普曼(Lippman)和罗曼尔特所构造的资源研究模型就认为,异质性是企业纯粹的先天的前

9、提条件,企业之间的不同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本文试着用企业家能力来解释这一问题。1资源生成模式中的基本元素资源生成模式基于两个前提:首先,异质性资产和能力成为资源的基本条件,即稀缺性,不可完全被模仿,不可替代,具有增值作用。其次,资源可能是独立的,但更多是复杂资产的整合形式,即具有网络关系的资源束。任何资源产生经济租的潜力,依赖资源四个特点的有机整合。分析这四个特点,我们会发现它们对经济租的作用各不相同。增值作用和稀缺性有助于为组织尽快创造价值;而不可替代和不可模仿却有利于组织尽量保留价值。简单地说,一项资产要变成为资源,就必须及时创造经济租,尽量长久地保持经济租。因此,资源生成模式至少必须包含

10、两个阶段:(1)在任何时间阶段(特别是组织创业阶段),通过生成具有增值作用和稀缺性特点的资源,为组织创造经济租的部分。(2)通过设置替代和模仿障碍(隔离机制),而尽量长久保持经济租的部分。2企业家能力熊彼特对企业家的定义:“企业家的职能就是识别企业的生产性因素,并整合它们。”麦瑟斯(Mises)也认为,“企业家行为就是成功指导资源流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本文认为,企业家能力是一种识别、发展、完善企业现有资产束或者新的资产构成的整合的能力。这个定义主要包括两个关键因素:(1)“企业家”并不是指具体的个人,而是对一种功能的描述;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还是战略管理者,当他们在识别和完成新的资产整合时,他

11、们的行为就反映了一种企业家能力。(2)企业家能力强调了资源下列的特点:资源并不是无中生有的,所有资源都来自于现有的经济或者技术领域中的资产和能力的整合。企业家能力所表现出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一种从未存在的稀缺性资源,通常就是现有资产、技能和能力的整合。造成资源的稀缺性的原因就是特定资产束在特定时间和地点的一种异质性的整合。企业家能力可以分解成五个组成部分;创造力,信用能力(Access To Credit),冒险精神,辨别机会价值的能力以及有助于整合资源束的企业专家知识结构(Expert Scrilots)。3资源与经济租的生成在本文中将企业家能力与普通资源的定义区分开来,因为企业家能力和行为并不

12、完全具有异质性资源的四个特点。例如,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就是经验性的知识,而知识无论如何都不是完全隐性和沉默的,具有一定程度的显性和可描述性。可描述性知识由于可以被别人应用或者扩散,所以可能会被模仿。因此,企业家能力并不严格符合资源的不可模仿性的条件。个人或者组织获得企业家能力的多少,依赖于获得企业家专业知识结构中扩散出来的一般经验和基本框架。企业家能力在资源生成模式中先于其他模块,具有起因的地位。企业家能力本身并不产生资源,但它却传递了新的资产整合中最基本的两个因素:价值和稀缺性。一个企业拥有特定的技能、资产和能力,但这些因素本身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润,企业家能力将这些因素整合在一起,才能形

13、成原来从未存在的稀缺性资源。这些资源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如品牌,还可以是某种能力,如高的研发水平。新的资产整合通过提供企业差异化能力,改善成本定位,以及有利于企业的其他一些有益的战略而增加价值。关键是,价值是根据目前资产产生的服务和产品的可替代性而决定 的。资产整合所产生的价值只要超过其发展或者获得的成本,就可以产生经济租。新的资产构成也具有一些稀缺性。因为企业家行为发生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内,它产生的结果对于企业来说,是具有稀缺性和异质性的。这种异质性的程度大小,是由两方面的条件作用的:企业家所形成新的资产构成本身的异质性水平,以及竞争者中存在的企业家行为的综合水平。虽然从原则上讲,

14、每个新的资产整合都应该是稀缺的,但是实际上,由于竞争者创新和模仿行为的大量存在,这种稀缺性会被减弱。所以在有很多竞争者的市场上,任何一个方案的稀缺性都必然比没有竞争的环境中这个方案的稀缺性要小。总之,企业家能力通过新的资产整合,并及时取得经济租,即完成了资源生成模式的第一部分。例如,企业家能力通过在企业各部门之间有效配置资源,将研发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文化、制度、激励等方式有效组织起来,完成产品更新换代或新产品的开发工作。4资源与经济租的保持经济租创造出来以后,必须有合适的机制来保持。保持经济租的机制可以分为市场和组织两个方面。这两种机制作为模仿障碍的作用是不同的。市场机制假设所研究的资源在原则

15、上是可交易的,并且通过市场机制失灵(Market Failures)来保持企业资源的潜在赚取经济租的能力。相反地,组织方面主要根据资源的路径依赖性(Path Dependence),其假设资源具有内在的不可交易性。(1)市场机制失灵。市场机制失灵假设资源具有内在的可交易性,以及模仿障碍既来自于*资源交易的外生因素,如隔离机制中的产权。专利等法律保护手段;也来自于资源本身的内生特点,非完美信息市场和不可竞争市场。一是非完美(信息)市场。非完美(信息)市场就是企业的内生资源的特点造成了交易中存在不对称信息。由于资源本身的一些特点,例如复杂性或者知识密集性,资源拥有者可以掩盖资源的重要信息。因此买卖方不能平等分享关于资源本质和价值的所有的相关信息,即具有信息不对称,所以非完美(信息)市场*了资源有效的交易。二是不可竞争市场。另外一个可以导致资源市场失灵的内生因素是使市场不可竞争的资源特点。可竞争市场是指进入和退出都很容易,并且不存在其他原有企业*或者复仇行为的市场。在不可竞争市场中,新的进入者所获得的未来收益的折现不足以弥补进入市场的成本。总之,产权等外生因素通过*资源交易来保持新的资产的价值。内生因素中,非完美市场通过允许资源拥有者*交易中的资源的关键信息来保持价值。不可竞争市场造成资产整合的交易无效,使资源的购买者无法按照资源目前的标价购买并赢利。(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