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9705232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 共69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所谓诗话,就是评述有关诗歌问题所写的随笔式著作。其内容繁杂,结构松散,涉题广泛,记述往事,评头品足,笔调轻松,表达灵活。诸家诗话虽各有偏重,但兼及其他内容是其共同点。北宋中叶是诗话的起始时期,欧阳修六一诗话是诗话体著作的开山之作。书中当然不乏真知灼见,而该书最具代表性和深远意义的则是开创了“诗话体”,此后一倡百和,仿效者不绝于后,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一大看点。北宋中期以后,江西诗派及其追随者活跃

2、于诗坛,出现了一些带有这派倾向的诗话著作,如吕本中的紫薇诗话、陈师道的后山诗话、周紫芝的竹坡老人诗话等。至南宋,由于有了前面诗话的积累,出现了诗话总集一类的著作。如诗话总龟,开创了以内容性质分类的诗话体例,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提供了大量资料。南宋后期,诗话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出现了比较系统的诗论之作,如严羽的沧浪诗话,它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理论性和系统性。书中分别论述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诗证。从论述中看出,“以禅喻诗”是其诗论的命脉和基调,尊唐抑宋是其诗评标准和基本倾向。该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以禅喻诗”“妙悟”等学说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所谓“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主张“学诗以

3、识为主”,有“识”的能力才能辨别“体制”的艺术特征,进入悟境。作者将这些主张和观点贯穿于全书之中,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诗学理论体系,这标志着宋代诗话已经进入了成熟期。记述类和评论类内容在宋代诗话中均有记载,资料保存十分丰富。更难得的是保存了许多古代已经散佚的诗歌资料,如诗话总龟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等诗话汇编著作中就保存了逸书、逸诗、逸事之类的材料。另外,自六一诗话诞生后,诗话体著作久盛不衰,到清代还大量出现,说明其有文体传承的价值。宋代诗话发掘、整理、提炼和总结了前人的聪明才智和艺术成就,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和有价值的研究资料。诗话中常以诗歌作品作为切入点,从审美的视角深入细致地探讨

4、诗歌创作的艺术性问题,时有精辟之见,能起到以小见大、举一反三、闻一见十的作用。这对后来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颇有借鉴和启迪价值。有一种话语方式常在宋代诗话中出现,这就是评点式批评方法。这种方法,不求全面系统,也不考虑其间的连贯性,仅就某个问题或摘论、摘句进行析评,随感而发,要言妙道,一则一段,一目了然。不求高谈阔论,但求说深、说透而具说服力。宋代诗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评点式批评方法,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文论遗产,对后人研究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确有助益。宋代诗话探讨了诗学理论方面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一些问题。宋代诗话中还出现了大量名词术

5、语,这是古人诗学观念和文艺思想的一种反映,独具中国特色,有深入研究的价值。同时还能看出论者在诗学上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理论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凡此种种,均有其理论研究价值。当然,宋代诗话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和著者的缺憾,但就其整体而言,毕竟是瑕不掩瑜,不愧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宝藏之一。(摘编自殷光熹略论宋代诗话)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欧阳修的六一诗话出现后之所以被纷纷效仿,主要原因在于其独特的“诗话体”形式和真知灼见。B南宋时期的诗话总龟能在诗歌鉴赏和诗论建设方面成就突出,与前代诗话的发展密不可分。C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发展成熟的标志,它在诗学理论体系方

6、面超越了前代作品。D诗话著作长盛不衰,在于它具有的文体传承价值,也在于其提供的具体创作经验和大量的研究资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从诗话的概念入手,介绍了其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具有的共性。B文章第二段分析了诗话的发展历程,并纵向写出了不同时期诗话的代表作品及其基本特点。C文章第三段中以举例、对比、比喻等论证方法,表现了宋代诗话的多个方面的成就。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不仅分析了宋代诗话的优点,也指出了其局限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沧浪诗话中确立了“以禅喻诗”的诗论命脉和基调,将佛家的“妙悟”等理论引入

7、到诗话中,主张以“识”辨“体”,进入悟境。B宋代诗话有记述和评论两种类型,保存了许多古代散佚的逸书、逸诗、逸事等材料,如诗话总龟诗人玉屑等。C评点式批评方法不能全面系统连贯性地评价诗歌,但它能抓住一句诗或者一个问题随感而发,具有很强的说服力。D探讨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功能性、真实性、典型性及诗歌原理方面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是宋代诗话最为重要的成就。二、古代诗文阅读(6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本题共5小题,22分)。 张克戬,字德祥,侍中耆曾孙也。第进士,历河间令,知吴县。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为令者踵故抑首,务为不生事,幸得去而已。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使者以

8、状闻,召拜卫尉丞。初,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京再辅政,修怨于张氏,以微事黜克戬。宣和七年八月,知汾州。十二月,金兵犯河东,围太原。太原距汾二百里,遣将银朱孛堇来攻,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捍御。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论功加直秘阁。靖康元年六月,金兵复逼城。戍将麻世坚中夜斩关出,通判韩琥相继亡,克戬召令兵民曰:“太原既陷,吾固知亡矣。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愿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诸君其自为谋。”皆泣不能仰视,同辞而对曰:“公父母也,愿尽死听命。”乃益厉兵儆守。贼至,身帅将士披甲登陴,虽屡却敌而援师讫不至。金兵破平遥,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

9、,既先陷,又胁降介休、孝义诸县,据州南二十村,作攻城器具。两遣使持书谕克戬,焚不启。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十月朔,金益万骑来攻愈急。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诸酋列城下,克戬临骂极口,炮中一酋,立毙。度不得免,手草遗表及与妻子遗书,缒州兵持抵京师。明日,金兵从西北隅入,杀都监贾亶,克戬犹帅众巷战。金人募生致之。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一家死者八人。金将奉其尸礼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事闻,诏赠延康殿学士,赠银三百两、绢五百匹,表揭闾里。绍兴中,谥忠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阴结党欲为内应 阴:阴谋 B愿

10、与此城终始以明吾节 终始:偏义复词,到最后 C有十人唱为降语,斩以徇 徇:示众 D焚香南向拜舞 南向:面对南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B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C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D燕人先内附在城下者数十/阴结党欲为内应/悉收斩之/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6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从正面说明张克戬为人刚直、视死如

11、归品质的一组是()(3分)克戬一裁以法,奸猾屏气。克戬从弟克公为御史,劾蔡京。然义不忍负国家、辱父祖。皆泣不能仰视。克戬归索朝服,焚香南向拜舞,自引决。葬于后园,罗拜设祭,为立庙。A B C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克戬担任吴县县令期间,一改过去县令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依靠法律制裁了向来飞扬跋扈的当地大姓豪富,得到朝廷认可,被授予卫尉丞官职。 B张克戬治理汾州期间,金兵包围了太原,并派将领银朱孛堇来攻打汾州。张克戬尽全力抵御敌人,先杀了城里的内应;然后出奇兵扰乱敌人,烧毁敌人营寨的栅栏,敌人畏惧退去。 C在太原被围、汾州危急的情况下,张克戬身先士卒,

12、拼死抵抗,金兵暗中派遣使臣送劝降书,张克戬看都没看,就焚烧了书信。 D张克戬在保城无望的情况下,给朝廷写了上表,给家人留了遗书,城破后穿朝服自杀身亡。张克戬死后,金人很佩服他,将他礼葬于后园,并拜祭致礼,为他立庙。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吴为浙剧邑,民喜争,大姓怙势持官府。(5分)(2)具述危苦之状,募士间道言之朝,不报(5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本题共4小题,19分)曹友闻,字允叔,同庆栗亭人。少有大志,与仲弟友谅不远千里寻师取友。登宝庆二年进士。授绵竹尉。城已被围,友闻单骑夜入,与守臣张维纠民厉战。兵退,制置使制大旗,书“满身胆”以旌之

13、。已而兵复至,友闻罄家财招集忠义,得健士五千人,身冒矢石,为士卒先。北兵破沔州,友闻遣摧锋军统制王资速趋鸡冠隘,亲帅帐兵突出阵前,左右驰射。兵退,友闻谓忠义总管陈庚曰:“敌必旋兵攻鸡冠隘,宜急援之。”既而果以步骑万余攻隘。明年,友闻引兵扼仙人关。谍闻北兵合西夏、女真、回回、吐蓄军五十余万大至,友闻语曹万日:“惟当乘高据险,出奇匿伏以待之。”制置使赵彦呐檄友闻控制大安以保蜀口。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彦呐不以为然,一日持小红牌来速者七。友闻议为以寡击众,非乘夜出奇内外夹击不可。乃遣万、友谅引兵上鸡冠隘,多

14、张旗帜,示敌坚守。友闻选精锐万人夜渡江,密往流溪设伏。约日:“ 敌至,内以鸣鼓举火为应,外呼杀声。”北兵果至,万出逆战,敌将八都鲁拥万余众,矢石如雨。会大风雨,诸将请曰:“雨不止,淖泞深没足,宜俟少霁。”友闻斥日:“敌知我伏兵在此,缓必失机。”遂拥兵齐进。友闻入龙尾头,万闻之,五鼓出隘口,与友闻会。内外两军皆殊死战,血流二十里。黎明,大兵益增,乃以铁骑四面围绕,友闻叹曰:”此殆天乎!吾有死而已。”血战愈厉,与弟万俱死。事闻,特赠龙图阁学士、大中大夫,谥日毅节,官其二子承务郎。(节选自宋史曹友闻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

15、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B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C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D友闻驰书彦呐曰/吾重兵沔阳/敌有后顾之忧/必不能越沔阳而入蜀/大安地势平圹/无险可守/正敌骑所长/步兵所短/况众寡不敌/岂可于平地控御/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仲弟即二弟,我国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仲”也指时序、位次居中的,如仲秋。B“西夏”是古代党项族在甘肃、宁夏等地区建立的王朝,“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王朝。C五鼓”是我国古代-种夜晚计时制度,也称五更,指从“日入”到“平旦”这一段时间。文中指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