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周和平: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03565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周和平: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管理)周和平: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管理)周和平: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管理)周和平: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管理)周和平: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周和平: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周和平: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周和平:抓住机遇 开拓创新 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在2011年中国图书馆年会暨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上的主旨报告 周和平 2011年10月26日 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应年会组委会的邀请,我就加快推进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做发言,与大家交流和探讨。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促进图书馆新业态的形成,对于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数字图书馆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形态 图书馆承担着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职责。在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图书馆随着社会的发展

2、而发展。百年前,我国诞生了近代意义的图书馆,从古代藏书楼走向了公共服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提升全民族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七十年代,第一台个人计算机出现,此后,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迅速普及。与此同时,互联网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和通讯工具,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信息处理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飞速发展,并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

3、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资料以数字形式出现,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信息对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性,相继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建立信息网络,支持国家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快步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化社会。在此背景下,数字图书馆作为网络环境下一种新的信息资源组织与服务形式应运而生。 数字图书馆是网络环境和数字环境下图书馆新的发展形态,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海量、分布、异构的数字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有序的整体,通过各种媒体提供友好、高效的服务,使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和知识。数字图书馆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其一,海量的资源规模。资源是数字图书馆建设

4、与服务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突破了传统图书馆资源建设的局限,形成了包括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数据库、音视频资源、网络资源在内的海量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分布在不同的系统中,形态不同,组织方式各异,既包括传统文献的数字化,也包括各种类型的原生数字资源,还包括其它虚拟馆藏。 其二,有序的资源内容。数字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统一标准对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和处理。同时,数字图书馆还利用了传统图书馆对文献的整理与组织方法,对数字资源进行有序组织,并基于知识组织和知识挖掘技术,将知识单元按统一规则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方便读者检索和使用。

5、 其三,基于多种媒体的服务。数字图书馆基于网络环境和信息化环境,依托形式多样的信息传播媒介,遵循网络环境下信息活动的新规律,提供用户深度参与的、交互式的开放信息交流环境,通过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智能移动终端等各种媒体渠道,将数字图书馆服务推送到千家万户,推送到用户身边,使人们得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获取信息与知识。 其四,高度共享的平台。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具有易于复制、易于传播的特性,基于网络平台和开放协议,使数字图书馆能够为更大范围的用户同时提供可共享的服务。通过对多个分布式异构资源库的无缝链接,能够方便地实现不同数字图书馆系统之间的用户双向认证和资源双向访问,

6、其共享的深度和广度都是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 正因为具有上述特点,数字图书馆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是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和数字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其迅猛发展为传统图书馆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大提升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拓展了服务范围,丰富了服务手段,由此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和获取知识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社会公众的广泛欢迎。 一些发达国家乃至发展中国家陆续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工程和国家级战略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和开发,世界图书馆事业全面进入数字图书馆发展时期。1990年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启动关西数字图书馆计划,1993年英国启

7、动电子图书馆计划,1994年和1998年美国先后启动数字图书馆先导研究一期和二期计划,2000年法国启动“文化精品数字化”项目,2005年欧盟启动欧洲数字图书馆计划,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开通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2010年中日韩三国国家图书馆共同启动亚洲数字图书馆计划。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发达国家的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实践已经经历了资源的大规模数字化、关键技术的攻关研发和集成服务系统的建设等阶段,进入了较为成熟的稳步发展时期。 在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是信息交流环境剧烈变化。特别是近年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以光

8、网络和3G为核心的下一代通信网络、以数字化为核心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迅猛发展,三网融合加快推进,手机上网、互联网电视、数字电视等跨网络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人数达4.85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手机用户9.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3.18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1000万户,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基于多网络平台的信息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 二是数字资源内容日益丰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数字资源的生产,据调查,全球新产出的信息量每3年翻一番,大约90%的信息都以数码形式储存在某种计算机装置里;截至2010年底,中文网页数量达600亿页,年增长率达78.6%。与此同时,文献的

9、出版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出版日益普及,截至2010年底,中国电子书总量已达115万种,年新增18万种;单独出版的数字报已达700份以上,电子期刊已近万种。人们置身于一个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环境中,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内容。物联网、语义网、云计算、数据挖掘、知识组织等新兴技术不断涌现,为图书馆采集和管理海量数字资源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三是知识获取途径日趋多样。数字阅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日益普及,从在线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发展到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无线阅读,截至2010年底,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达32.8%,其中23%的国民进行过手机阅读。

10、搜索引擎及各种社交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到3.86亿,博客用户达到3.17亿,微博用户达到1.95亿,对图书馆开展基于全媒体、多终端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可以预见,未来信息技术还将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对社会信息交流环境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这一切给数字图书馆带来的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还有更加深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变革。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图书馆事业就会被边缘化,甚至萎缩。因此,我们必须直面技术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清和把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我国数字图书馆体系建设,构建惠及全民的、覆盖各行业、全媒体

11、、全时空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从而使图书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跟踪国际数字图书馆发展,一批863、973等国家级和省部级数字图书馆研究项目取得重要成果,为我国开展大规模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实践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各地陆续开始建设数字图书馆,各级政府和部门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一些全国性、区域性、行业性数字图书馆项目纷纷规划或立项建设。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在网络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发、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图书馆服务等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为加快数字图书馆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01年

12、,经国务院批准,在国家图书馆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国务院要求,工程要“联合各部门和各地区有条件的图书馆参与建设,共同构建分布式的全国数字图书馆总体框架体系”。经过六年的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在软硬件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建设、数字资源建设与数字图书馆服务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个内容丰富、技术先进、覆盖面广、传播快捷的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作为数字图书馆的早期服务形式,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服务网络,并积极探索了面向基层的服务模式。教育部建设了面向高等院校师生的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分别建设了面向科研人员的国家科学数字图书

13、馆和国家科技数字图书馆,全国党校系统和部队系统也建设了各自系统的数字图书馆,已基本形成了重点突出、特色鲜明、针对性强、较为完备的行业数字图书馆系统。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将数字图书馆建设纳入本地区信息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开始积极部署推动本区域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建设了一批省、市、县级数字图书馆,在为区域用户提供数字图书馆服务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特别是各地方结合区域特点,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多元化建设模式。一个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二是数字资源初具规模。各数字图书馆系统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大大提升了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组织与管理能力,

14、逐步形成了自主建设、引进建设和合作建设等多种建设方式,以及包括购买、数字化加工、网络资源采集、网络资源导航、受缴、受赠和交换等在内的多种建设途径。根据需求牵引的原则,建设了一批面向社会公众、政府机构、科研教育人员、企业、少年儿童、残疾人等各类型用户的数字资源。各行业数字图书馆针对重点学科领域、重点研究领域建设了一批针对性强的行业特色资源。各区域数字图书馆基于本地区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建设了一批形式多样的地方特色数字资源。 三是服务模式初步确立。近些年来,随着数字图书馆发展过程的不断递进,各数字图书馆系统开始更加关注用户的信息活动,建设的重点也逐步转向以用户服务为核心,在充分调研各自用户信息需

15、求特点的基础上开展了各具特色的针对服务。例如,国家数字图书馆提出了“边建设、边服务”,通过区域全覆盖方式逐步推广国家数字图书馆服务;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提出了“资源到所、服务到人”的服务理念,将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融入科研人员的研究环境中。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已从互联网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网络平台逐步拓展,并逐步实现由“单屏”到“多屏”的转变,许多数字图书馆系统已经开始通过计算机、数字电视、手机、手持阅读器、平板电脑、电子触摸屏等终端推出新媒体服务。数字图书馆的用户界面越来越友好,使用越来越方便,并且开始通过少年儿童数字图书馆、残疾人数字图书馆提供特殊人群服务。 四是技术

16、研发初见成效。数字图书馆高度依赖于现代高新技术,在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对技术的研发一直没有停止,特别是针对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技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形成了围绕数字资源制作、管理、组织、存储、访问、服务的技术支撑环境。国家数字图书馆经过六年的建设,已基本建成了面向海量数字资源的文献数字化加工系统、数字资源组织与管理系统、数字资源发布与服务系统、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系统等核心软件平台;行业数字图书馆系统在数字资源集成服务、数字资源分布式调度等关键技术应用领域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区域数字图书馆系统在资源统一发现、用户统一认证等关键技术应用领域也取得了积极进展。 这些已经形成的数字图书馆系统和各类型数字资源库,成为教育、科研、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平台,也为数字图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