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19702157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杭州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杭州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杭州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州市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解析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0分)1. 下列说法具有科学道理的是()A. 碘升华的过程中碘分子的体积变大了B. 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臭氧等C. 能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带走热量降低了着火点D. 物质颜色有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2. 对下列化学用语中“2”所表示意义的理解中,错误的是()A. Fe2+中的“2”所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B. 2CO中的“2”表示两个一氧化碳分子C. H2O中的“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D. 2O中的“2”表示两个氧元素3. 七氧化二氯(Cl2O7)和二氧化碳、二

2、氧化硫一样均可以跟碱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水,当七氧化二氯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A. ClO4-B. ClO3-C. ClO2-D. ClO-4. 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B. 20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gC. 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 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5. 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某些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受热的时间,

3、根据图象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A. 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 生成氧气的质量C. 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D. 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6. “化学为生命密码解锁”DNA承载着生命遗传密码,胞嘧啶(化学式为C4H5ON3)是DNA水解产物之一下列有关胞嘧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胞嘧啶属于有机物B. 胞嘧啶由4种元素组成C. 胞嘧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4:1D. 胞嘧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7. 图1为利用气压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的实验装置。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压的变化情况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BC

4、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燃烧放热B. CD段气压减小的主要原因是集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C. DE段气压增大的主要原因是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后,气体体积减小D. 若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2基本一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8. 如图所示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的硫酸试剂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请阅读后计算:(1)写出稀释该硫酸的正确操作方法_。(2)欲配制92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要这种硫酸_毫升?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9. 某市场中硫酸铵(NH4)2SO4和尿素CO(NH2)2两种化肥,每千克的售价分别是1.3元和1

5、.8元,根据它们所含氮的比例分析,通过计算说明买哪种化肥更经济?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10. 金属钛被称为铁和铝之后崛起的“第三金属”,它是航海、化工、医疗上不可缺少的材料,工业上用钛铁矿(主要成分FeTiO3)制备金属钛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1)钛铁矿的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_;(2)步骤分离出TiCl4的方法,利用了TiCl4与FeCl3_的不同;(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在氩气中进行的理由是_11. 表一、表二分别是2012年03月26日浙江省环保厅公布的省内七大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和PM2.5监测试报数据;PM

6、是英文particulate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AQI是环境空气质量指数的缩写,是今年3月2日起发布的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PM2.5、一氧化碳、臭氧(连续8小时最大值)六项污染物简单地说,AQI就是将六项污染物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呈现IAQI则是指单项污染物的空气质量指数,也就是空气质量分指数表一城市名称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状况首要污染物杭州1011 (轻微污染)可吸入颗粒物宁波96(良)可吸入颗粒物温州83(良)可吸入颗粒物湖州92(良)可吸入颗粒物嘉兴91(良)可

7、吸入颗粒物绍兴1241 (轻微污染)可吸入颗粒物舟山73(良)可吸入颗粒物表二城市名称日平均浓度(微克/立方米)分指数(IAQI)杭州89118宁波7297温州6082湖州105138嘉兴5069绍兴101133舟山3753(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2012年03月26日这天,七个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_(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主要评价的六项污染物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_(3)雨、雪在形成和降落过程中,吸收并溶解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形成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请写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酸雨中主要的有害物质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12. 小

8、乐通过图示实验装置(夹持部分已略去)及药品,按如下实验步骤,验证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其中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均足量(已知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步骤一:向大烧杯中注入足量的冷水,打开K1、关闭K2,向下压左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氧气持续通入U形管,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步骤二:关闭K1、打开K2,向下压右侧注射器活塞,使生成的二氧化碳将U形管内的氧气排尽,然后将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等量的80的热水,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步骤三:,并观察U形管中现象。(1)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2)简述步骤二中判断U形管内氧气已经排尽的方法_。(3)补充完整步骤三的操作,并

9、写出U形管中应观察到的现象_。13. 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备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实验:A将3.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B将xgKClO3与1.0gCuO均匀混合加热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B中x值应取_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双氧水的质量双氧水的浓度MnO2的质量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50.0g1%0.1g9mL50.0g2%0.1g16mL50.0g4%0.1g31mL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图1中的_(填编号)。实验结论:在相

10、同条件下,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丙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A碘升华的过程中碘分子的体积不变,分子间隔变大,故错误; B水蒸气不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故错误; C能用嘴吹灭蜡烛是因为带走热量降低了着火点,故正确; D将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由无色变成红色,但是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来分析; C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D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本题考查了根据灭火原理的知识进行解题的能力。2.【答案】D【解析】解: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

11、所带电荷数,Fe2+中的“2”所表示一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2CO中的“2”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的个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H2O中的“2”表示1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2O中的“2”表示氧原子的个数为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A、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B、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C、标在化学式中元素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数目

12、。 D、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表示的意义,掌握标在元素符号不同位置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3.【答案】A【解析】解:由分析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在于氢氧化钠生成相应的盐时,化合价都没变,因为“七氧化二氯(Cl2O7)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样均可以跟碱反应”,则可推测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应与Cl2O7的化合价相同根据化合价的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故可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 A、ClO4-: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13、价,则可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7价,故A符合题意; B、ClO3-: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5价,故B不符合题意; C、ClO2-: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C不符合题意; D、ClO-:已知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可求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已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与水,归纳可知: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在于氢氧化钠生成相应的盐时,化合价都没变,因为“七氧化二氯(Cl2O7)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样均可以跟碱反应”,则可推测它与氢氧化

14、钠溶液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也应与Cl2O7的化合价相同,故可知答案 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元素与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以及化合价的规律和原则(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学会利用它们处理问题4.【答案】D【解析】解: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不是乙甲丙;故选项错误; B、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因此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20g+50g=70g,不是80g;故选项错误;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不正确,因为没有证明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是正确的,因为甲和乙的质量分数不变,还是乙大于甲,而丙升温后有晶体析出,质量分数变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D。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不是乙甲丙;20时,甲的溶解度是40g,因此将30g甲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