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管理)危险单位划分指引-12号核电站运营期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96320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营管理)危险单位划分指引-12号核电站运营期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运营管理)危险单位划分指引-12号核电站运营期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运营管理)危险单位划分指引-12号核电站运营期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运营管理)危险单位划分指引-12号核电站运营期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运营管理)危险单位划分指引-12号核电站运营期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营管理)危险单位划分指引-12号核电站运营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营管理)危险单位划分指引-12号核电站运营期(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印发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第12号:核电站运营期的通知 2007-05-15【字体: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保监发200736号各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各保监局:现将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第12号:核电站运营期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本通知所发布的指引于二七年六月一日起正式实施。二七年四月二十九日财产保险危险单位划分方法指引第12号:核电站运营期目 次1.范围2.总则3.术语和定义4.识别关键风险的方法和标准5.防护措施失效评估的方法和基本原则6.人为因素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基本原则7.巨灾风险的评估1、范围本指引规定了核电站运营期(从装料开始,下同)危险单位划分的

2、原则、方法和内容。本指引适用于核电站运营期危险单位划分的评定。2、总则鉴于核电站财产保险(含机损险、利损险)、责任险业务实践的多样性,本文旨在系统地归纳、总结核电站运营期间危险单位划分操作中必须考虑的要点和可使用的基本方法。对于具体业务的危险单位划分操作,保险公司应以本文为基础,做出符合业务实际情况的判断。3、术语和定义3.1 危险单位运营期的核电站危险单位的确定通常根据承保的风险类型来划分,一般分为核风险和常规风险两种类型。3.1.1 核风险保险事故下的危险单位的确定核风险保险事故下的核电站的危险单位是指,一次核风险保险事故对一个保险标的造成的最大的可能损失范围。根据核电站的设计特点,一次核

3、风险保险事故最小可限于核反应堆内,最大可导致包括核电站现场以外方圆几十公里甚至几百公里的范围。因此,在确定核电站核风险保险事故危险单位时,遵循的划分方法为:把整个核电站视作一个危险单位,而不论该核电站拥有1座或2座以上反应堆,也不论是否以核物质损失险承保、或将同一标的分层承保、或因核风险与常规风险的区别而将同一标的分拆承保,还是以核第三者责任险承保。3.1.2 常规风险保险事故下的危险单位的确定所谓常规风险,是相对核风险而言的,指非因核事故引起的,而是由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导致核电站的财产损失,或因此灾害事故导致法律上应承担的第三者责任。为满足核电站业主的保险需求,保险人通常将常规岛及其附属财

4、物、机器设备等标的视作一个危险单位,可以单独以常规保险单予以承保。这是基于常规风险的特征而特别提供的。同样地,对于由于常规风险引起的第三者责任,保险人也可以应核电站的要求,提供独立的常规风险第三者责任险保险单予以承保。需要指出的是,从严格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核保险人同时向同一保险标的提供核风险保险单和常规风险保险单,会引发下列潜在问题:一是保险单责任交叉或接口不好界定;二是同样的常规风险也有可能同时触发两张保险单责任赔款,作为既是核保险共同体的成员公司,又是常规风险保险单的保险人,其在同一风险事故作用于同一标的时将承担两个累加的保险责任限额,不利于风险管理。事实上,这种保险安排既不利于风险管理

5、服务,也不利于保险定价。3.2 其他重要术语和定义根据核能方面第三方当事者责任公约(巴黎公约)(1960年7月29日通过、1964年1月28日和1982年11月16日又分别增加了两个修订性议定书)第一条的规定,下列术语的定义是:3.2.1 核岛(Nuclear Island)核电装置中核蒸汽供应系统(含设备)及其配套设施和它们所在厂房的总称。核岛的主要功能是利用核裂变能产生蒸汽。核岛厂房主要包括反应堆厂房(安全壳)、核燃料厂房、核辅助厂房、核服务厂房、排气烟囱、电气厂房和应急柴油发电机厂房等。3.2.2 常规岛(Conventional Island)核电装置中汽轮发电机组及其配套设施和它们所

6、在厂房的总称。常规岛的主要功能是将核岛产生的蒸汽的热能转换成汽轮机的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变成电能。常规岛厂房主要包括汽轮机厂房、冷却水泵房和水处理厂房、变压器区构筑物、开关站、网控楼、变电站及配电所等。3.2.3 核装置(Nuclear Installation)除用作一种动力源供推进或为其他目的而装置在海空运输工具上的核反应堆以外的任何核反应堆;用核燃料生产核材料的任何工厂,或加工核材料的任何工厂,包括辐照过核燃料后处理的任何工厂;除因运输而贮存核材料的仓库以外的任何贮存核材料的设施;3.2.4 核反应堆(Nuclear Reactor)指任何含有其核燃料按此种方式布置的结构,使得在无需补

7、加中子源的条件下能在其中发生自持链式核裂变过程。3.2.5 核事故(Nuclear Accident)指任何的或一系列但源自同一的、引起核损害的事故。3.2.6 核风险(Nuclear Risk)指由于或起因于核装置内任何辐射源发射的电离辐射,或核装置中的核燃料或放射性产物或废物发射的电离辐射,或来自或源于或送往核装置的核材料所造成的,不论其是由此类物质的放射性质还是由此类物质的放射性质同毒性、爆炸性或其他危险性质的结合所造成的,并因该风险而导致的核损害。3.2.7 核损害(Nuclear Damage or Injury)指由核事故导致的下列损害和损失:(1)生命丧失或人身伤害;(2)财产的

8、损失或损害;和在主管法院法律所确定的范围内下列每一分款:(3)由第(1)或(2)分款中所述损失或损害引起的在此两分款中未包括的经济损失,条件是有资格对所述损失或损害提出索赔的人员遭受了此种损失;(4)受损坏环境(轻微者除外)的恢复措施费,条件是实际采取或将要采取此类措施并且该损坏未被第(2)分款所包括;(5)由于环境的明显损坏所引起的收入损失,而这种收入来自环境的任何可利用资源或享用该资源带来的经济利益,并且该损失未被第(2)分款所包括;(6)为防止核事故进一步蔓延或加重而采取的预防措施费用以及由此类措施引起的进一步损失或损害;(7)环境损坏所造成的损失以外的任何其他经济损失,只要此类损失为主

9、管法院一般民事责任法所认可。4、识别关键风险的方法和标准在本文中关键风险是指可能给标的造成最严重损失后果的风险因素,此类风险虽然发生概率较低,但仍应被认定为划分危险单位的主导因素。本段介绍此类评估的基本方法。4.1 核电站的组成和分类核电站一般由核岛、常规岛和核电厂配套设施(BOP)三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核岛部分主要包括反应堆、蒸汽发生器、主泵、稳压器、装卸料机、乏燃料池等一回路主要设备、设施和主要管道,不仅包括能量转换过程中载热剂的循环回路,还包括其他为反应堆服务的辅助系统。一句话,是包括反应堆安全壳及其内部的所有设备和系统。常规岛部分主要包括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汽水循环回路、汽轮机、冷凝器、

10、发电机、泵,以及为之服务的辅助系统及设施。BOP是核电厂中核岛和常规岛以外的配套建筑物、构筑物及其设施的统称。它包括:核辅助厂房、生产辅助厂房、厂前区建筑物、厂区附近建筑物、厂区工程设施、厂外工程设施和环境监测工程设施等。具体讲BOP包括变电站(变压器)、开关站、消防站、重要厂用水系统、厂区办公楼和道路等。反应堆(结构):将核能转变为热能(高温高压水),包括堆芯、压力容器、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内含燃料棒、慢化剂;蒸汽发生器:将一回路高温高压水中的热量传递给二回路的水,使其变为饱和蒸汽。在此只进行热量交换,不进行能量的转变;汽轮机:将饱和蒸汽的热能转变为高速旋转的机械能;发电机:将汽轮机传来的机

11、械能转变为电能;发电机及其辅助系统包括发电机、励磁机及其水、氢冷却、供应系统和密封油系统等。辅助冷却水系统:包括反应堆水池和乏燃料水池冷却和处理系统、设备冷却水系统、重要厂用水系统、核岛冷冻水系统和电气厂房冷冻水系统。这几个系统均与核安全有关。输电系统:是将发电机产生的电力通过主变压器输送给电网,并通过降压变压器输送给厂用设备。输电系统主要由主变压器、降压变压器及它们所属的冷却系统和分解开关组成。4.2 关键风险因素分析 4.2.1 非核风险(1)机器损坏机械故障是核电站保险业务中引起保险损失的首要因素。其发生频率占比约为25,损失程度占比约为34。其损失区域主要集中在汽轮机、发电机、变电站、

12、装卸料机、备用柴油发电机,以及各类型泵等。20世纪后期,英国核保险共同体等陆续开始为核电公司提供利损险,并且主要捆绑在核物质损失业务中。由于机器损坏而引发的利损险赔付超过该机器损坏本身的保险赔偿,在做统计分析中,通常混合在机器损坏险业务中,因而机器损坏事故的损失程度占比处于上升状态,局部年份占比超过50。因此,机损险及其关联的利润损失,自2005年开始引起保险人的关注,并成为风险管控的焦点。(2)火灾火灾是引起核电站保险损失的重要风险因素之一。其发生频率约占损失事故的22,损失程度一般占总损失的19。核电站主要区域火灾发生频率统计如下表:因此,加强核电站的火灾消防控制,是核电站安全运行非常重要

13、的管理工作,也是核保险人进行风险评估的重要内容。(3)其他主要指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引发的物质损失和第三者责任赔偿。其发生频率占比约为20,累积损失程度占比约为4。3.2.2 核风险指发生与核泄漏有关的核损害事故,其损失还包括人员疏散、除污、核电站彻底关闭、余热排除等系列后果损失。这类损失的发生频率占比较低,约为12,损失金额占比也比较低,约为10。其特点是发生频率低,单起事故损失金额巨大。5、防护措施失效评估的方法和基本原则大型企业均有一系列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检查、消防防火等。作为划分危险单位的前提,应评估是否存在所有防护措施同时失效的可能。如不存在此种可能,还应评估在部分防护措施失效的最

14、不利情况下,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情况。本段介绍此类评估的基本方法。作为大型企业,对于投入运营的核电厂,通常有一系列系统性的安全防护措施。从火灾和机械故障两大主要风险因素的角度来看,有安全操作、安全检查、设备维护、消防防火等防护措施。作为划分危险单位的前提,应评估是否存在所有防护措施同时失效的可能。其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有充分的风险防范意识。一旦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则很有可能同时影响各种防护措施正常发挥作用,从而引起事故或使原本可以控制的小事故发展成为无法控制的大型事故。对于核电厂而言,一旦出现机械故障防护和消防防火同时失效的情况,则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巨灾事故。因此,巨灾防护措施失效评估时,最

15、重要的是从火灾和机械故障两方面评估电站运行管理和检测制度的合理性、应急抢险方案的有效性等,从而确定在关键风险因素作用下的损失最大范围。6、人为因素风险评估的方法和基本原则各类事故的发生多数与人为因素存在内在联系,安全防护措施也有可能遭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如工作人员擅离职守、发生事故时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等情况。此类问题多数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滞后的体现,本段介绍对此类风险进行评估的方法。核电站属于高度复杂和庞大的高新技术系统工程,人为因素问题涉及核电站活动的全部过程,在其风险管理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始终保持警惕。世界上两次核电站的重大事故,都是以人为因素为主导的。在核电站风险评估中,保险人必须高度重视人为因素对于核安全、火灾、机损、第三者责任等风险状况的影响。核风险人为因素及其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主要涉及下述几个方面:6.1 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