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9694235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益阳市第六中学2019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丁春梅 审题人:何艳辉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驿传制度是我国古代以“传命”为主旨,融通信、交通、馆舍三位于一体的命令上传下达机制。驿传制度伴随着国家政治及交通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渐发展。到了唐代,驿传制度更为严密和完善,树立起新的制度典范,对唐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全唐诗中有大量与驿传相关的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探析唐代驿传制度的相关内容与特点。唐王朝“东西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宽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旧唐书卷三八)。统治者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

2、现有效统治,在中央统一管辖之下建立了各级地方政权及各级交通组织,与此相适应,形成了较完整的文书驿传网。较之于前代,唐代驿馆的数量有了较大的扩充。韩愈在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驿途中见寄中写道“四海日富庶,道途隘蹄轮。府西三百里,候馆同鱼鳞。”用“鱼鳞”来形容唐代驿站的数目繁多,可谓确切而形象。此外,从王周路次覆盆驿“曾上青泥蜀道难,架空成路入云寒。如何却向巴东去,三十六盘云外盘”中可以知道,唐代在最为偏远的地区也设置有驿道和驿站。就诗中所提到的驿站驿馆名称而言,我们很容易发现唐代关于水驿、陆驿、水陆兼办驿的驿传设置。例如,韩琮的题商山店,商山驿是为陆驿;王建的汴路水驿提到的是为水驿;而武元衡题嘉陵驿

3、写道:“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濠雨似烟。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上更青天。”可以看出,嘉陵驿属于水陆兼办驿。不少唐代诗人初仕阶段都曾担任县级职官,主持驿传,并留诗以纪。“云别青山马踏尘,负才难觅作闲人。莫言馆驿无公事,诗酒能消一半春。”(赵嘏赠馆驿刘巡官)诗中看来,驿中生活十分清闲,甚至可谓百无聊赖。但这只是对于驿长而言,下层驿使的工作与生活却是另一番景象。驿使的职责主要有三:一是迎接使客;二是管理驿厅,安顿食宿;三是传送文书。其中最为艰辛的必是舟车劳苦传送文书。蒋吉的大庚驿有怀中,“一囊书重百馀斤,邮吏宁知去计贫”,几字道尽驿使工作之艰辛。“驿骑来千里,天书下九衢。因教罢飞檄,便许到皇都。”(

4、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传递文书是驿传最重要的任务。有时,驿使也会传递往来信件。“客思愁阴晚,边书驿骑归”(边愁)是崔湜客居他乡凭书传讯的无奈;“乡关若有东流信,遣送扬州近驿桥”(逢归信偶寄)是李益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家乡的思念。除此之外,驿使还会递送一些物品,作为边塞战士与家人沟通的桥梁。唐代驿传随国势变化而兴衰。中晚唐邮驿普遍衰落,许多曾经盛极一时的大驿站都已荒芜。刘禹锡的杂曲歌辞宜城歌“野水绕空城,行尘起孤驿”,直观地反映出中晚唐驿馆衰败的荒凉景象。驿站为文人迁客等提供食宿,驿传大大便利了文化的传播、发展和繁荣。驿传制度的存在丰富了唐诗的发展,也成为唐朝文化传承千年的重要载体。(摘编自王云

5、庆、郭熠程从看唐代驿传制度有删改)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唐代驿馆数量众多,分布极广,种类齐全,既巩固了统治,也丰富了唐诗的内容。B驿传发挥的传递文书、往来信件,提供食宿的功能,体现了统治者建立驿站的初衷。C驿传制度到了唐代变得更加完善和严密,可见唐朝国家政治、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D唐诗“日旰山西逢驿使,殷勤南北送征衣”所写内容应属唐代驿使的职责范围。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后介绍了唐朝驿传机构的特点、驿使的职责和驿传制度的衰落,条理清晰。B从唐诗中可窥见唐朝驿传制度发展状况,这折射出文学具有反映社会风貌的功用。C文章分

6、析了唐朝驿传机构的繁盛与衰落,印证了驿传的发展与国势盛衰息息相关。D文章引唐诗作品为证,阐释了唐朝驿传制度与馆驿诗相互促进的关系,论证充分。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为一种命令上传下达机制,唐王朝驿传机制诸多任务的重中之重是传递文书。B唐代较为完整的文书驿传网的形成与疆域的广大及加强疆域控制的需求相关。C许多唐朝诗人曾经主持过驿传,虽然官阶不高,但其工作清闲,可诗酒怡情。D随着唐代驿传的衰落,中晚唐的国势也日渐衰落,在宜城歌中就有反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刚下过一场雨,蒙自的老街湿

7、漉漉的。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敷,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

8、、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我远来是为的这一园花。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我远来是为的这一湖水。我走得有点累,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让湖风吹散我的梦,让落花堆满我的胸,让梦里听一声故

9、国的钟。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蒙自武庙街的颐楼,是十分有特色的民居,作了联大女生的宿舍。楼高势险,古榕成荫,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入夜,山风刮来,呜呜嘘嘘,如怨如诉,女生们总是长久不能成眠。家乡、亲人、故都,无不随风而来,于是,她们将颐楼叫成了听风楼。听风楼,听的是“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吗?听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吗?虽然美丽的南湖给了师生们暂时的宁静,但是在那个烽火连三月的年代,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开学第一天,分校师生即在南湖北岸的省立蒙自中学礼堂集会。会上,北京大学同学会发出告全国同胞书,呼吁唤醒国人,担负起应尽的责任,争取国家

10、民族之生存。他们还走上街头,以各种形式宣传抗战。有的同学竞就参加了飞虎队,奔向抗日的战场。现在,我正在一面弧形的标识墙前驻足,上面镌刻着西南联大的校训“刚毅坚卓”。我不由想起冯友兰先生1938年8月在蒙自为清华第十级毕业生题词中的话:“第十级诸同学由北平而长沙衡山,由长沙衡山而昆明蒙自,屡经艰苦,其所不能,增益盖已多矣。”朱自清先生的题词中也说:“诸君又走了这么多的路,更多地认识了我们的内地,我们的农村,我们的国家。诸君一定会不负所学,各尽所能,来报效我们的民族,以完成抗战建国的大业的。”我慢慢进到楼内,走上楼梯,轻轻推开一扇门,竟然是闻一多先生的宿舍。先生把蒙自比作了“世外桃源”,他在这里能

11、够静心读书,以至于除吃饭、上课外,长时间不下楼活动。历史教授郑天挺见他如此“怒读救国”,恐对身体不好,就劝他说:“一多啊,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闻先生便得了“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现在这个楼门上方,就挂着“一下楼”的匾牌。走进不大的卧室,一股书香仿佛立时灌了满怀。先生,久仰了!屋内摆设依旧,只是先生擎着他的红烛下楼远去了。漫步湖边,前面走着的是陈寅恪教授吗?他边走边感慨:“风物居然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还明灭,楼外歌声杂醉酲”钱穆教授则每天都会来到湖上的茶亭中,伴着一壶茶,沉思久坐。朱自清教授在这里同样看到了荷塘月色,为此他又有了散文新作,新作里说,“一站到堤上就禁不住想到北平的什

12、刹海”。蒙自是哈尼族、彝族聚居区,火把节期间,人们在家门口燃起一堆堆火载歌载舞,朱自清也融入这热烈之中:“这火是光,是热,是力量,是青年。在这抗战时期,需要鼓舞精神的时期,它的意义更是深厚。”不少教授是带着家眷来的,冯友兰的女儿宗璞后来回忆说:“南湖的水颇丰满,柳岸河堤,可以一观;有时父母携我们到湖边散步。那时父亲是四十三岁,半部黑髯,一袭长衫,飘然而行。在抗战八年艰苦的日子里,蒙自数月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想起来,总觉得这小城亲切又充满诗意。”蒙自分校,虽然只存在了短短几个月,却是西南联大这支现代乐曲中一段优雅的乐章,南湖的音符在其间跳荡。“当小火车缓慢地从蒙自站驶出时,我们对于这所谓

13、边陲小邑大有依依不舍的情绪。”这是陈岱孙先生的心声,也代表了蒙自分校师生的心情。他们坐着窄窄的小火车来,又乘着窄窄的小火车走了,留下长长的铁轨长长的思念。多少年后,有人毕业直接回来这里工作,有人情意绵绵故地重游。又多少年后,北大、清华、南开的后生们循着先贤的脚步来,来看这一湖波光潋滟的水。我仍然沿着湖走,湖边生长着一些茂盛的合欢树,还有各种各样的花草藤蔓,婆娑延续了不知多少岁月。(取材于王剑冰同名散文)4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冯友兰的题词用“屡经艰苦”,简洁地写出了西南联大学生所经受的“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等种种磨砺。B“听风楼”的“听风”二

14、字寓意丰富,既指倾听自然山风,也指风声唤起了家国之思、激发了抵御外侮的豪情。C第段结尾处,以虚拟之笔描写闻一多先生手擎红烛远去的情形,饱含作者对闻先生的崇敬与追思。D后生学子循着先贤的足迹造访南湖,以欣赏湖光山色,感受蒙自的风土人情,寻找亲切而充满诗意的生活。5蒙自南湖,见证了西南联大一段特殊的岁月,它“如激流中一段平静温柔的流水”,在“宁静中又奔涌着激情”。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6分)6作者说南湖短歌“感情淋漓,淋漓地让人泪涌”,请根据文意,对此诗的这一特点加以赏析。(6分)2、 古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犀首立

15、五王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中山闻之,大恐,召张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登对曰:“君为臣多车重币,臣请见田婴。”中山之君遣之齐,见婴子曰:“臣闻君欲废中山之王,将与赵、魏伐之,过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国伐之,中山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中山恐,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赵、魏驱羊也,非齐之利也。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田婴曰:“奈何?”张登曰:“今君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中山必喜而绝赵、魏,赵、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为君难其王,则中山必恐,为君废王事齐。彼患亡其国,是君废其王而立其国,贤于为赵、魏驱羊也。”田婴曰:“诺。”张丑曰:“不可。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田婴不听,果召中山君而许之王。张登因谓赵、魏曰:“齐欲伐河东。何以知之?齐羞与中山并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