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91039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发展战略)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夯实稳定基础 实现健康发展多年来,黑龙江虎林农村合作银行始终坚持稳定经营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型为经营原则,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构筑安全稳定防线,提高抗风险能力,取得了良好的经营管理业绩,保持了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态势。一、虎林农村合作银行的概况及发展沿革黑龙江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于2006年6月6日正式挂牌成立,其前身为成立于1992年的虎林市信用联社。特别是1996年与农业银行脱钩分设按合作制原则规范信用社以来,实行县乡两级法人管理模式,通过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不断深化改革与规范管理,拓展经营,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成为黑龙江省农村信用

2、社系统第一个达到组建农村合作银行标准的信用联社。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两年来,按着总体改革发展目标,经过全行员工的努力,取得了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完善,外部约束机制、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高,财务经营状况良好,效益逐步提高,支农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全行面貌焕然一新的改革、管理与经营的良好业绩,创建了良好、和谐、稳定的金融环境,成为全省农村信用社的一面旗帜。截至2008年6月末,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下设1个营业部、13个支行、4个分理处、12个储蓄所,员工305人,固定资产3,199万元,各项存款余额8.9亿元,分别较1996年和2005年纯增7.02亿元和2.8亿元;各项贷款

3、余额6.3亿元,分别较1996年和2005年纯增5.3亿元和2.3亿元;资产总额136,215万元,分别比1996年和2005年增加了108,479万元和45,324万元;负债总额128,386万元,分别比1996年和2005年末增加了7,155万元和235万元;资本充足率为24.19%;不良贷款余额328万元,不良贷款比重由1996年的45%,2005年末的0.64%下降到0.52%,2006年、2007年分别实现利润1,163万元和1,773万元。二、经营管理独具特色,各项业务稳步提升1996年,虎林市引用联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分设时,存款余额小,成本高,贷款市场占有率低,不良贷款比重高,经营

4、效益差,经营艰难,危机四伏。为改变经营状况,走出困境,他们积极转变观念,创新经营思路,在确保安全稳定的前提下,下大力气,动真功夫,针对不同时期、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的经营策略,促进各项业务逐步好转,实现了存款稳步增长,贷款市场不断拓展,支农效果逐渐增强,信贷资产质量大幅度提高,走上了稳定、健康的发展轨道。(一)实现“三统一”策略,优化经营环境为真正改变脱钩分设后经营、管理的艰难局面,提高企业生命力,经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虎林市信用联社在二级法人管理模式中,针对各信用社经济环境差异、经营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创造性地实行了“三统一”策略。一是统一调剂资金。全辖资金又联社统一管理,将城镇社资金向需求量大

5、的农村社调剂,平衡余缺,高效运用。二是统一核销呆账。集中全辖的呆账准备金,对呆账包袱沉重的社集中核销。如前些年东风信用社存款仅有200多万元,贷款规模180万元,呆账贷款就达140万元,压得该社举步维艰,经营异常艰难。联社集中全辖呆账准备金,一次为该社核销呆账贷款120万元,使其一举甩掉包袱,不如良性发展轨道。目前,全辖各行全部化解了不良贷款,并形成了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三是统一平衡盈亏。由于一部分社靠自身正常经营年年亏损,导致包袱越来越重。联社通过调剂社与社之间资金余缺,对贫困社实行优惠利率,保证了社社赢利,实现了平衡发展。(二)转变观念抢市场,确保经营稳定为了彻底扭转经营劣势,走出困境

6、,虎林市信用联社积极从抢占资金组织和信贷投放市场入手,扩大经营,规范管理,确保经营稳定。1.优化服务,完善机制,坚持打好筹资持久战。为积极增加信贷资金来源,他们始终把资金组织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抓,牢固树立“总量就是实力,份额就是地位,增存就是增效”的理念,不断创新组织资金工作思路。一是通过强化思想教育,使员工认识到筹措资金和增强实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动员职工走出柜台广揽闲散资金。二是通过优化柜台服务和完善服务设施,美化服务环境,提升员工服务水平,在服务中采取“人无我有,人又我新”的服务策略,弥补了农信社无网络化服务的缺陷,展示了良好的形象,巩固了老储户,发展了新储源。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赢得信赖

7、。通过各种媒体,广泛宣传信用社资金取之于虎林用之于虎林,让广大群众知道信用社的性质和在支持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增强群众的信赖,赢得存款。四是积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调动员工资金组织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广大员工积极投入到筹资持久战中来,进一步增强了组织资金能力,确保储蓄存款以较大幅度地稳步增长,在全市金融机构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为进一步拓展经营,增强经营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拓展思路抢市场,经营规模稳步扩张。在保证充足的信贷资金来源的前提下,虎林市信用联社努力在拓展信贷市场,培植新的效益增长点上下功夫。一是站稳占足农村信贷市场,逐步加大农村农户信贷投放力

8、度,努力扩大投放面和投放量,先后实行和开展了以土地使用权为核心的信贷管理办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等,简化贷款手续,减轻农户负担,巩固农村信贷市场。多年来,虎林市信用联社农贷投入均占全市金融机构农贷投放总量的90%左右。二是在保证足额投放农业贷款的基础上,把目光积极投向辖内效益好、信誉高的国营农场连队、企业以及城镇优良的个体工商户,开办农场连队农户联保、工资户担保贷款,企业固定资产抵押、担保贷款,城镇优质门市房抵押贷款,使之成为优良的黄金客户群,抢占了市场,培植了新的效益增长点。灵活的策略,良好的服务,使虎林市信用联社信贷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市金融机构之首,为经营

9、与发展打造出稳固的平台3.增收节支提高效益,为改革发展增加储备。多年来,虎林市信用联社一直坚持“勤俭办社,效益兴社”的思想,细化财务管理。一是发挥联社调剂作用,提高资金运用率和周转率,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加大收息力度,确保实现利润最大化;三是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压缩费用开支;四是规范操作,按要求提足拨备,增加积累,为深化改革、稳健发展增强储备。多年来,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根据地域和经济特点,积极开展独具特色、卓有成效的业务活动,使各项业务呈现稳步增长和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各项存款和贷款分别以13%和17%的速度递增,经营效益也逐年提高,创造出稳定的金融发展环境。(三)服务“三农”,全

10、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提升社会影响1996年以来,虎林信用联社牢固坚持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不断创造支农服务措施,硬化支农职责,优化支农服务,量化支农政策,细化支农办法,方便农户贷款,保障农民发展生产,增加生产效益。十多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30多亿元,年均投放贷款,保障农民发展生产,增加生产效益。十多年来,累计投放农业贷款30多亿元,年均投放贷款达2.3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农贷投入的90%以上,全市80%以上的农民得到贷款支持,户均贷款1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支农主力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充足的贷款支持下得到长足发展,全市粮食总产由1996年的26万吨增至59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有199

11、6年的2,529元增长为4,785元,农村人均存款由1996年的1,507元增长为6,856元,大部分农民走上了致富道路。虎林市信用联社连年被省市各级政府评为支农先进单位,亮度被人总行评为全国信合系统支农先进单位。1.先后支持全市农民实施了“双十工程、四大工程、五大基地以及绿色种养业基地”等建设,建立了水稻、蔬菜、烤烟、奶牛、生猪、驯化鱼等生产基地。特别是在几年的专项支持下,在全市建立了58个绿色食品种植基地和19个绿色养殖生产基地,仅绿色水稻种植面积就达60万亩。较大程度地改善了土地使用效益,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使虎林市的粮食总产、人均农业增加值、人均财力、人均存款,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取得了大

12、幅度增长。2.先后实行了以土地为中心的信贷管理制度,贷款公开化制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政策,“一证通”贷款业务等一系列支农贷款制度和惠农政策。特别是自2007年,按照省联社的总体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农户一次授信,可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贷,极大地方便了农户贷款,减轻了农民的负担3.为促进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虎林市信用联社始终把扶贫救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1996年虎头镇月牙村惨重火灾,1998年特大干旱,2000年洪涝灾害,2002年发生的70年不遇的特大暴雪灾害等灾害中,一笔笔的扶贫救灾转型阿贷款使农民在最短的时间内摆脱困境,恢复生产多年来 虎林农村合作

13、银行以支农为主线,不断加大信贷支农力度,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充足的贷款支持下大力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走上了支付道路,取得了社农双赢的良好业绩,维护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创建了良好的经济和信用环境。三、以防为主,防化并举,确保安全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基础,虎林市信用联社始终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工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完善内控体系建设,构筑风险防线,提高抗风险能力,多策并举,化解金融风险。 (一)以建立优良的企业文化为契机,构建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一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依法合规经营意识,预防道德风险。多年来,他们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员工职业道德、民主法制等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近两年来按照省联社统一部

14、署和规划,开展了员工行为规范为主线的龙江信合企业文化建设系列活动,培养和建立起以“文明、敬业、诚信、廉洁、创新、高效”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促使广大员工在学习教育活动中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和道德修养,逐步在员工思想深处牢固树立起不想违规、不能违规、不敢违规的合规经营意识,构建起一道坚固持久的道德风险防线。二是健全“三会制度”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成立以后,立足于请阿华经营管理,转换机制,健全制度,增强发展能力,建立健全了黑龙江虎林农村合作银行章程,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选举办法议事规则,以及各项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三会

15、一层”依法合规履行职责,规范操作,集体决策,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发挥了重要作用,避免了决策失误和制约失效,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二)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努力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内控制度是安全经营的第一道防线。多年来,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不断强化管理,完善内控制度,努力提高防防线能力,本着“内控制度现行”的原则,分专业、按岗位进行修订和完善,特别是城里合作银行后先后建立和完善了61项制度。使每个专业和岗位,每项工作和程序,每个环节和步骤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了业务操作,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并实施了风险防范、责权利相统一的信贷业务操作办法。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业务风险集中地和高发区,为了真

16、正有效地防范风险,虎林农村合作银行始终把信贷管理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来抓。一是建立健全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办法,针对不同的经济形势和发展情况,适时对虎林农村合作银行信贷管理办法、虎林农村合作银行贷款管理责任制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科学、严肃、严格地规范业务操作。同时严格执行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对导致发生信贷风险的贷款责任人严肃追究责任,有效地防范了新增贷款风险和操作风险。二是制定并实施了虎林农村合作银行授权、授信管理暂行办法,以适应当前针对农村金融市场推行的农户贷款“一证通”业务,明确贷款授权、授信的方式,根据农户土地承包情况、资产收入等经济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授信标准和额度、授信范围和期限,以此来强化统一管理和内部控制,避免在授信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而造成的风险隐患,增强了风险防范能力和控制能力。(三)多策并举,化解风险虎林市信用联社与农业银行脱钩分设之初,由于历史原因和行社合属办公期间贷款管理混乱等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