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68631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气象学会2009年工作总结(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中国气象学会 2009 年工作总结2009 年,按照本会常务理事会确定的“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和在中国科协成立 50 周年纪念大会的讲话精神,从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气象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充分吸纳中国气象学会重新恢复活动 30 年来改革发展的经验,充分运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果,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求新求变,推进学会工作科学发展;进一步发挥学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激发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动员和组织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为建

2、设创新型国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继续团结奋斗,以实际行动和突出成绩迎接建国 60 周年”的指 导思想,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为工作重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为促进社会和谐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组织建设、学术交流、科学普及、科技评价和会员服务等方面做出了新的成绩,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要求。年内的工作特点:1.集中开展了中国气象局和中国科协组织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个活动指导思想明确,坚持解放思想,突出改革创新;坚持求真务实,突出实践特色;坚持结合实际,破解关键问 2 题;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群众路线;坚持不走过场,突出实际效果,真正做到“党员干

3、部受教育,科学 发展上水平,全体职工得实惠” ,有力地促进了学会工作的科学发展。2.面向国际气象科技发展潮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气象科技创新作为全年工作的关键任务。在分析需求、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以“公共服务引 领气象事业发展” 为主题的第 26 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以推动中韩日气象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主旨的第四届日、中、韩气象学会联合研讨会和以促进两岸气象科技和人员交流为主要内容的 2009 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在搭建大气科学高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3.坚定不移地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指导方针

4、,深入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发挥公共气象服务的引领作用,以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气象科普活动,着力加强气象科普资源开发共享工作,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订 20102020 年气象科普工作规划,全面推进第三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精神的全面落实。4.自觉地把加强党和政府同气象科技工作者的联系作为基本职责,坚持以人为本,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气象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学会工作的主要标准,不断探索服务气象科技工作者的方式和渠道,拓宽服务气象科技 3 工作者的范围和领域,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5.按照国际一流学术期刊的标准,明确办刊定位和刊物

5、发展方向,吸纳国内外高水平的稿件,尤其是吸引海外作者,加大主动约稿力度,提高质量,增加发行,扩大影响,强化与各相关气象学术期刊的合作;实施气象学报英文版改出双月刊计划,持续推进气象学报的改革与发展。 6.面向公共气象服务,加快各类气象科技人才数据库建设,提升科技评价、科技咨询水平,提升参与决策咨询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具体开展了以下六方面的工作: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动学会事业科学发展在中国气象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本年度开展了第二、第三阶段的学习实践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整个活动的要求,达到预期效果,测评结果群众满意度为 100%。结合学会秘书处的工作,经过学习和解放思想

6、的大讨论,从深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的各项需求和要求出发,提出了以“强 化气象科普和学 术交流,支撑公共气象报务” 为学会秘书处学习实践活动的载体。实现四个“ 破解” :一是着力破解制约学会发展的难题,进一步明确学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营造有利于学会发展的体制和内外环境,不断提高办事质量和效益,为发展经济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二是着力破解秘书处管理粗放、效率不高的问题,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向管理 4 要质量,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人文化。三是着力破解人员队伍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优胜劣汰的人员管理机制。四是破解学会资源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努力

7、探索新的活动模式,积极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气象事业发展服务。在此基础上,围绕气象事业发展大局,结合新时期的气象科普工作和公共气象服务特点,以持续推进学会发展为重点,组织开展了调研活动和调查摸底工作,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举办省级气象学会秘书长参加的座谈会,就如何适应和把握新时期的新需求、新举措,加强学会能力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制度建设),提高学会团体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等重点问题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学习调研阶段学习文件和继续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基础上,着力抓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认真检查本单位和领导班子在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不利于构

8、建保障科学发展新机制的突出问题,深入分析,查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入第三阶段后,认真研究解决学会秘书处在思想观念、管理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突出问题。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实现思想观念、管理职能、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四个转变” ,增 5 强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研究制定并逐步落实整改措施。同时,研究解决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和学会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统筹谋划改革和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建设,构建保障学会工作科学发展的新机制。同时,通过采取网上

9、测评及书面测评、座谈会、公开评议等方式,测评职工对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突出问题的满意度,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际效果的满意度,并进一步修改完善整改方案。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会各项工作的开展。二、履行桥梁纽带职责,提高组织建设水平1.1 月 19 日在京召开了以“强化气象科普和学术交流,支撑公共气象服务”为主 题的 2009 年中国气象学会迎春座谈会。应邀参加本次座谈会的有: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的领导同志,本会在京的各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在京的气象行业两院院士,曾荣获涂长望青年气象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世界气象组织青年科学家奖、邹竞蒙气象

10、科技人才奖等奖项的获奖人代表,历届学会秘书长和专(兼)职副秘书长共50 多人。座谈会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30 周年大会和在中国科协成立 50 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 30 年来中国气象学会取得的显著成绩及成功经验,分析了当前学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 6 学发展观,推动新时期学会事业科学发展,以适应社会经济和气象事业发展的需求,满足广大会员和气象科技工作者的期待的共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1 月 22 日下午,本会副理事长、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及学会秘书长王春乙等一行 6 人

11、前往名誉理事长叶笃正、陶诗言和曾庆存院士家中拜年,致以新春的祝福,向他们赠送了鲜花和由学会秘书处组织编撰的中国气象学会史、 大气科学学科发展回顾与展望等书刊,并就新的一年学会工作和中国气象事业发展问题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三位院士就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预报预测准确率、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气候预测能力和加强部门间合作等方面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并祝愿气象事业和气象学会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王春乙秘书长等还专程看望了黄荣辉副理事长。3.召开了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总结 2008 年工作,研究通过了 2009 年工作思路、工作要点及全年活动计划和第 26 届年会筹备方案等重要事项。4.2

12、 月 16 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了首届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颁奖仪式。湖南省气象台叶成志、甘肃省气象局张强、重庆市气象局李良福、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杜军和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杨忠东获奖。中国气象局局长、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郑国光在颁奖仪式上讲话,并与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评选委员会主任秦大河院士和邹竞蒙同志的夫人朱中英一起, 7 为 5 位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奖牌和奖金。郑国光在讲话中指出,邹竞蒙同志是新中国气象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是中国特色气象事业的开拓者。他十分重视气象人才工作,特别关心和重视专业人才教育、培训和培养工作。他生前提出,用他本人担任世界气象组织主席期间的个人津贴设立气象人才奖

13、励基金,以表彰优秀气象人才。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的建立完成了邹竞蒙同志的一个夙愿,也是对邹竞蒙同志的最好纪念。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必将推动气象人才体系的建设,激励广大气象科技工作者锐意创新、刻苦努力、为发展中国特色气象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邹竞蒙气象科技人才奖由中国气象学会设立,于 2008 年 2月获得科技部批准。该奖项旨在奖励“在中国从事气象科研、业务、管理以及气象科技创新、教育培训、科普、宣传等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气象科技工作者”。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 5 名。5.2 月 17 日,在北京气象卫星地面站举行邹竞蒙同志雕像揭幕仪式。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的领导以及邹竞蒙

14、同志的亲属、生前同事共百余人出席了雕像揭幕仪式。郑国光同志和邹竞蒙的夫人朱中英同志共同为雕像揭幕并分别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的名义和邹竞蒙同志家属及亲属的名义,向邹竞蒙同志雕像敬献花篮。矗立在位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地面站内的邹竞蒙同志雕像由中国气象学会秘书处负责设计并组织制作。雕像高约 1.8 米,用花岗岩雕凿而成,正面刻有介绍邹竞 8 蒙同志生平的镏金铭文。6.4 月 13 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了全国气象学会秘书长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矫梅燕副局长对中国气象学会发展所提出的关于学会工作要做好科普工作,尤其是基层台站的科普工作,气象科普要融入社会,同社会公共科

15、普资源相结合,发挥学科委员会和气象专家的作用;学会工作要与时俱进,促进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建设体系;学会工作要有特色,找准切入点,持续推进,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气象学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重要指示。会议期间,通报了中国气象学会 2008 年工作总结和 2009 年工作思路及重点计划项目;介绍了美国气象学会期刊工作及第 89 届年会召开情况;北京等 12个省级学会进行了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经验体会及重要举措为重点的工作经验交流;开展了省级气象学会改革的方向、目标、任务、重点与难点的讨论;研讨了各级气象学会在气象人才体系建设中的作用;研讨了学会工作定位,落实推动气象学会科学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强调

16、要突出学会工作特点,搭建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推进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工作实效;讨论了防雷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管理办法(讨论稿)。此外,还就年内重要专项工作如第 26 届年会、夏令营活动的筹备等进行了协调。会议要求各级学会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 30 9 周年大会、纪念中国科协成立 50 周年大会上讲话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推动气象科技创新和加快人才培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推动学会事业科学发展的新举措,开拓学会活动新领域,突出学会工作特色,加强各地气象学会的互动与合作,形成新时期学会工作的重点和亮点。7.为全体理事订阅了科技导报。利用中国气象学会会讯和中国气象学会网站,加强宣传与服务工作。8.加强了学会秘书处领导班子建设。经中国气象局人事司批准,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具体组织下,完成了学会秘书处三位副处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